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反驳"世界气候异常"和"新冰期恐慌"提供了思想资源,甚至也为质疑当前的"全球变暖人为说"提供了依据。文章以《竺可桢日记》为线索,探讨竺可桢气候变迁思想的来源,发现其受到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会议(罗马)主流观点的影响,并在亚欧大陆气候变迁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问题上受到英国气象学家兰姆的启发。他对"气候突变"理论表现出的保守态度,不能排除"文革"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的1951-1952年任鸿隽、竺可桢相关中国科学社往来信函六通,聚焦于《科学》停刊、中国科学社改组两个问题。信函内容不仅解决了末期中国科学社的一些谜团,更反映了国家科学政策探索时期科学家之间的复杂面相:《科学》停刊的矛盾背后是民国时期科学家代际冲突在新形势的新表现;任鸿隽、竺可桢对《科学》停刊特别是中国科学社改组的不同意见是他们在新政权的不同社会角色对国家科学政策认知差异的体现。代际冲突中年轻一代的胜利与竺可桢对新政策的更准确认知,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方向;中国科学社又苟延残喘八九年的历史事实,显现了当时全面统一政策下,社会需要民间力量也提供了民间力量生存的缝隙。  相似文献   

3.
罗素来华是20世纪年代民国社会的盛事,为文化初新的民国学界注入"引导中国向何处去"的兴奋剂,对民国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传播罗素思想,作为罗素来华重要推动者的讲学社创办了《罗素月刊》。《罗素月刊》以人名而名,开创了民国时期人物研究类期刊的先河。本文以《罗素月刊》刊载文章为重点,以历史资料为依托,详细梳理其刊创渊源、刊载宗旨、作者群体、发行情况、学术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力求复原其作为民国时期人物研究类期刊的嚆矢之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竺可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次科学史观念变化的深入考察,挖掘追溯了竺可桢的新观念的来源,发现通过英国左翼科学家的著作,竺可桢受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的影响,体现在竺可桢对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上,从而为认识竺可桢的科学史学思想及其时代脉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以清末民初、民国、现代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海国图志》、民国《辞海》《国语辞典》、2009版《辞海》中科技名词为研究对象,从构词的内部形式的视角探讨近现代科技名词的历时变化。论述科技名词内部形式的定义、与理据的关系及其分类;总结出在其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1956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使两位从未有过交往的地理学家和图书馆专家在北京相会,从此,共同的目标,使竺可桢和梁家勉越走越近。1961年假参观华南农学院千粒穗成果,竺可桢特意走访图书馆,参观农业历史文献特藏室,与梁家勉交谈,并开启了两人围绕徐光启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和徐光启研究的飞鸿传书。1964年竺可桢重访特藏室更加深了两人的友谊与信任。在"文革"动乱中,为防止特藏室中3万册古籍遭受焚毁和散失,1970年梁家勉飞书竺可桢,提出将古籍移交科学史研究室以利保护。1972年梁家勉再次飞书竺可桢,建议集中现存科技史老人和科技史古籍于一地开展研究工作,并草拟《对中国科学技术历史遗产工作方面的一点意见》。梁氏两次上书,竺可桢都积极回应,真诚支持。可以说推动中国科技史事业发展的共同使命是贯穿两位先贤交往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早年加入中国科学社,并始终为该社的骨干,为其事业的持久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鉴于中国科学的落后,他在《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普及科学常识,传播专业的科学知识。他大力提倡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呼吁社会重视科学研究,为推进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纪念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同志逝世十周年。竺可桢同志一八九○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九一○年公费赴美留学,一九一八年得博士学位回国,曾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南开大学,一九二八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一九三六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是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9.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学担当着崇高的使命,理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中国的大学体制有三大弊端(1)大学欠缺尊严;(2)大学的理念偏狭;(3)大学的操作僵死。民国史上大学教员薪俸相对优厚;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包括竺可桢、梅贻琦等教育家深具较健全的大学理念;教育家以通才教育为目标,培养基础宽厚、创新能力极强的人才。中国现代大学的重构,应继承民国史上这一宝贵的大学传统。高薪养教并提高教员的社会地位,确立现代大学的理念,教育官应转变为教育家,大学应转变为涵盖文、法、商、理、工、农、医七大门类中甚至四大门类的真正综合性大学,确立通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思想碎屑     
女人失去男人的陪伴会变得憔悴,男人失去女人的陪伴会变得愚蠢。———契诃夫《笔记》年轻人收集材料,想建造一座通向月球的天桥,或者也许只在地球上建造了一座宫殿或庙宇;后来,中年人同他们一道合作,结果只盖了一个小小的木板棚。———梭罗《日记》最不屑于阿谀逢迎的人,就应该在遭到冷落时也最不屑于多想,不屑于产生反感。因默默无闻而感到伤心,这种情感只能产生于贪得无厌的求名的胃口。———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我们应该努力选择生活,即当我们快要死的时候,即使丧葬承包人也会感到难过。———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的日记》…  相似文献   

12.
萨尔瓦多·达利(1904.5-1989.1),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匠,以探索潜意识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达利也是20世纪最富于变化的画家之一,自1929年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后,给予艺术世界以强大震撼,其主要画作有《捕金枪鱼》、《圣约翰十字架上的基督》、《卡拉丽娜》等数百幅;此外他还以《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个天才的日记》等文学名作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13.
国皇家空降特勤队隐藏60多年的秘密——《皇家空降特勤队战争日记》首次公开亮相,并见诸报端。这本1946年就完成的战争日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各种翔实的战地记录,并首次公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最大胆的计划——绑架或猎杀纳粹头号将领、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然而,这一精心策划的暗杀计划却在实施前夕被迫叫停。是什么令暗杀隆美尔的计划被迫叫停,“沙漠之狐”的最终命运又如何?  相似文献   

14.
<正>那些暖暖的私语、絮絮的真情正承载着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信念。图书名称:《一块儿——四口之家手绘日记》作者:孟鹿李楠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59.8元生老二吗?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这句问话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朋友小酌,同学见面,大家彼此都会如此或真心或随意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1,(9):14-15
复旦大学32岁的海归博士后、一个两岁男孩的妈妈于娟,2009年12月,被诊断为乳腺癌晚期,并发生了骨转移。一年多后,于娟把自己患癌症前的生活写成《癌症日记》,反思自己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并发到了博客上,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来给大家一个警醒。  相似文献   

16.
1 .竺可桢科学史奖由优秀学术论文奖和优秀青年学者奖两部分组成 ,它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慷慨捐助 ,于 2 0 0 2年正式设立。2 .竺可桢优秀学术论文奖是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对原创性论文的最高奖励 ,包括奖章、证书和 1 0 0 0美元奖金 ,授予在东亚科学、技术或医学的历史领域中一篇优秀论文的作者。竺可桢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在本领域发表作品的两位青年学者 ,包括奖章、证书和每人 50 0美元的奖金。颁奖仪式在每三年一届的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全体大会上举行。3 .由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团任命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正>元朝的寿命并不长,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元明完成了朝代更替。这样的消息很快就进入了日本,在日本应安三年(1370),日本禅僧义堂周信就在自己的日记《空华日用工夫略集》中写道:"唐人刮字工陈孟子、陈伯寿二人来,福州南台桥人也,丁未年七月到岸,太元失国,今皇帝改国为大明。"就是说福州的两位雕版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与西方科技的传入密不可分。19世纪下半叶,西方科技大规模传入中国,正是这个时期西方科技的传入为中国科技与国际的接轨乃至走上近代化之路,奠定了基础。然而,当时的科技译名问题颇多且极不统一。温昌斌的《民国科技译名统一工作实践与理论》系统梳理了民国科技名词的翻译史,总结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为科技译名统一所做的工作,不仅可以为今天的科技译名统一工作提供借鉴,也丰富了翻译史的相关研究。文章简单介绍了此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价值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9.
钱临照撰写《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遇到文义不可索解之处,不"妄加校释,曲为解说",而是"留以阙疑,敬伫高明";他对竺可桢的"治学三论"、叶企孙培养学生坚持"重质不重量"的原则、黄昆发表论文"重质不重量"的做法,以及陆学善、谢玉铭、吴有训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严谨学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身体力行。这些都体现了钱先生倡导的严谨求实、不务虚华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正侯馥兴、唐晓峰编:《侯仁之手稿笔记·留英期间手稿笔记》,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文津出版社,2020年1月,672页,1080元,ISBN∶978-7-80554-710-7侯仁之先生在数十年学习工作中留下了大量手稿笔记,包括论文底稿、课堂讲稿、研究札记、日记、译稿、地图批注以及信札,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这批手迹文稿资料,是侯仁之一生治学之路的最直接、最基本的记录,反映了一位20世纪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工作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