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源  杜茁  赵毅强 《科学通报》2024,(14):1881-1892
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基因型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不同表型的现象,或生物体为响应不同环境条件而产生不同表型的能力,是生物体的基本属性,也是适应环境的重要途径.生物体对遗传变异和环境扰动的鲁棒性则被称为渠道化,体现了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不同策略.现代表型可塑性的研究起始于1965年,如今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对表型可塑性进行定量,研究者往往使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群体,在包含对照环境的两种以上不同环境下量化可塑性反应.经典的表型可塑性量化方法在群体或个体水平上比较表型值的差异或表型值与环境的回归斜率.随着研究的进步,目前的可塑性量化方法正在逐步完善,遗传背景、G×E等也被加入到定量策略中.表型可塑性被认为受到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两方面的影响,但其背后的机制仍未被阐明.同样地,表型可塑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争议,其意义具有高度可变性,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表型可塑性的概念、发展简史、机制、量化方法及其与适应性的关系,结合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例子,总结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表型可塑性的相关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表型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已是生物学家的共识.那么,从分子水平考察,环境因素如何与遗传物质互作,通过什么途径引发或影响基因表达和性状发生?这是近年来发育生物学中倍受关注的领域——表型发生与信号感知及转导.本文以植物为主要对象,简述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金振华 《自然杂志》1999,21(3):125-130
表型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已是生物学家的共识。那么,从分子水平考察,环境因素如何与遗传物质互作,通过什么途径引发或影响基因表达的性状发生?这是近年来发育生物学中倍受关注的领域--表型发生与信息感及及转导,本文以植物为主要对象,简述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CT与精神分裂症》一文介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CT检查的异常发现。根据CT表现再结合其他临床、生化、心理等指标,将有可能为阐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在首个精神分裂症药物投放市场60年后,研究者们仍在努力理解和治疗这种精神紊乱。一种生化级联反应谷氨酸盐的失调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大脑的一些区域有过多的多巴胺,而在其他一些区域则多巴胺过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6.
研究揭示了精神病学的惊人复杂性,但也可能将我们引向精神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路线——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患者)自认为听到来自大脑的声音,这种幻觉会导致他们产生妄想,并固执地认为有人要谋害他或者鼓动他去伤害其他人。一旦将这种妄想付诸于行动,将会产生报纸头条般的惨剧,所涉及的人往往包括患者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7.
<正>利用基因组测序仪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可能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的许多靶点●一个大规模的合作研究正揭示出潜藏在精神分裂症风险背后的数百个基因,可能指明靶向治疗的途径。基因与一种精神疾病有关的情节,不是你通常在T恤上会发现的画像。但是9月份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布罗德研究所举行的"严重精神疾病的新兴遗传学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在人及动物的脑垂体中发现了不同长度的生理活性肽,如脑素、β-恩多啡和β-脂蛋白等。近期研究表明,这些肽除了有镇痛效果外,尚有许多其他生理作用。如含有蛋氨酸残基的脑素.能激发大白鼠的学习能力,垂体激素  相似文献   

9.
据华盛顿消息,科学家们已识别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似乎与精神分裂症有关,或许还能够解释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是吸烟较多者。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罗伯特·弗里曼医生说,这种基因似乎增加患严重精神障碍的危险,但并非所有带有这种基因的人都要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现在还不清楚其它的生物因素、经历因素或环境因素怎样与这种基因相互作用,从而引发这种疾病。美国有400万人患精神分裂症,即每100人就有1.5个患者。精神分裂症可能表现出古怪的行为,诸如妄想和听到幻声等。该病通常出现在成年初期,它可能与离开家庭有关,这是为什么美  相似文献   

10.
大约500万年前人类(Homo sapiens)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分歧之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多独特的表型.什么样的遗传变异造就了如此独特的人类呢?近10年来,通过比较人类和其他非人灵长类的基因组序列,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许多基因组区域在人类中受到自然选择而发生了人类特异的遗传改变,包括基因编码区的改变、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基因的丢失和基因的重复等.这些不同水平的遗传改变在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在人群中固定下来,对人类独特表型的产生有着重要贡献.本文将从这4个遗传层面介绍人类特异表型与遗传变异的关系.另外,文中也介绍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人源化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及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特异突变和表型的关系,以及新的测序方法在筛选群体中天然突变个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人群内,人生中精神分裂症的罹患率为1%。这一统计值表明父子关系的精神病患者占10%,单卵性双胎患者占50%,因此,人们深信该病具有遗传因素.最近一份引人注目的报告认为,与精神分裂症易患率有关的遗传因子也许存在于第5染色体之中。英国伦敦的R.Sherrington研究小组报导,他们已经注意到第5染色体,2人有血缘关系同一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第5染色体的特定部位出现重复现象,并且在第1染色体处也发生移位.研究小组就5个冰岛国家庭和2个英国家庭(包括39名患者共计104人)的精神分裂症多发倾向,采用RELR法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杨帅  金帆 《科学通报》2021,66(3):367-383
致病菌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需要精确调控自身的基因表达,从而完成对宿主的入侵、适应等过程,例如形成生物被膜,所以对病原菌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表型、行为的定量分析是联系其基因特定表达与感染性疾病如何发生的纽带,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如何通过发展一些高通量的原位表征方法去量化分析病原菌在单细胞层次的表型,其中包括细菌...  相似文献   

13.
海信 《科学之友》2004,(12):91-91
新的研究显示,孩子出生时父亲年龄越大,他们长大后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HDF)是指连续两代内出现两个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系,它代表一组相对而言更属“同源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84~1985年收集符合上述标准  相似文献   

15.
安阳殷墟是商朝晚期的都城所在地,该遗址出土的大量人骨标本对于研究晚商时期的殷都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人群结构及人群历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以往研究多从人种的角度探讨殷墟遗址的人群结构,并提出在中小墓和祭祀坑标本组中都混有与本地人群颅面部形态差异明显的个体.但这些研究较少关注标本组颅面部测量性状的内部变异以及基因交流对人群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数量遗传分析方法对殷墟遗址出土的212例颅骨,以及与其时代相近(或稍早)的9处遗址出土的411例颅骨标本的部分测量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大多数殷墟中小墓出土的标本与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群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且该人群与商文化控制区域内的人群间存在非常频繁的基因交流;(2)西北岗祭祀坑组标本的颅面部形态变异程度较高,大多数祭祀坑组个体与夏商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居民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其中也包含了一批来自内蒙古长城地带、甘青地区以及中国北方区域以外的个体,但并未显示出受到大量欧洲及大洋洲人群影响的情况;(3)在夏商之际的中国北方地区,人群间的基因交流很可能受到了地理因素的限制,不同地理单元内的人群间基因交流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基于这些发现,作者认为由于人群内部的表型变异非常大,以往研究提出的"运用种系分组来探寻人群外来基因影响程度"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基因狩猎:功能克隆定位克隆和表型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基因的成功分离使人类能够深入洞察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诊断和防治,同时也直接促进了生物高技术的进步,因此,它是现代遗传学最激动人心的领域.本文论述了基因克隆的发展历程和三种主要策略即功能克隆、定位克隆和表型克隆及其基本原理和重要成就,并展望了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定位克隆的一个新版本——定位候选基因技术正成为基因克隆的一种快捷高效的策略;表型克隆具有高度覆盖面和解析力,对复杂遗传病相关基因的围猎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用脑电地形图(BEAM-EEG)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的结果。随机抽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两个病房的病人(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3岁)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黄山会议(1984年)所定的诊断标准。简易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平均为35.2分。患者检查  相似文献   

18.
<正>大约有百分之一的人会遭受精神错乱、定向障碍和自闭症这些精神分裂病症。尽管科学家们正在从基因和生化病理等方面努力弄清病因,然而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希望新兴知识可以带来新的治疗方法,让精神分裂症患者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上面这幅图生动地传达了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分裂感。艺术家休·摩根(Sue Morgan)曾经处于这种状态长达20年,虽然她的症状现在得到了缓解。摩根试图用这幅画来表达这个情形下可怕的混乱感觉,但仍然让尝试去治疗这个病症和解决潜在生物  相似文献   

19.
<正>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抗精神病类药物也许弊大于利。目前的趋势是采用温和的疗法,包括特殊的谈话治疗和利用虚拟环境的大脑训练方法。普里特·布利莫尔(Prter Bullimore)说:"我不能剃须,不能洗脸,全身很脏,因为我总是颤抖着,我成为了典型的精神病患者,人们会在我的窗户上写着‘精神病患者出去’,我成为公众嫌弃的一员。"如今,布利莫尔生命中的这段阴暗期已经过去。目前,他在英国谢菲尔德城经营着一家健康咨询公司,来往于世界各地进行这方面的讲座。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的听感觉运动门控障碍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量  邵枫 《科学通报》2003,48(15):1603-1612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是当前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 围绕着根据“加工-保护”理论所建立起来的精神分裂症的感觉运动门控模型, 对近10余年来在前脉冲抑制缺失的神经机制方面的动物研究做了系统的评述. 同时介绍了当前引入动物前脉冲抑制缺失的3种实验性操作: (1) 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介质的传递活动, (2) 在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皮质-纹状体-苍白区-脑桥环路中实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 (3) 在发育早期施加应激性刺激或实行社会隔离. 提出了对感觉运动门控的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几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