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几乎每年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手段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地震的成因,认为是上天的震怒,统治者更是利用地震等灾异现象,大力宣传迷信思想,广大人民因此更加恐惧,每次发生地震,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公元132年,从东汉的京师洛阳传出一条惊人的消息,说太史令张衡发明了一种神奇的仪器,它可以观测到发生地震的时间和方位.  相似文献   

2.
地震之后首先是抗震,抗震之后我们会思考:有办法让我们的家在地震中固若金汤吗? "固若金汤",字典里的解释是形容工事坚固,防守严密,难以攻破."金"是指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是指蓄有沸水的护城河.汶川的满目疮夷让幸存的人下定决心建一个像防御工事那样固若金汤的家.  相似文献   

3.
地震之后首先是抗震,抗震之后我们会思考:有办法让我们的家在地震中固若金汤吗?"固若金汤",字典里的解释是形容工事坚固,防守严密,难以攻破。"金"是指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是指蓄有沸水的护城河。汶川的满目疮夷让幸存的人下定决心建一个像防御工事那样固若金汤的家。依靠科技力量,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在北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就流传着一个关于雷鸟的故事.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雷鸟故事是这样的:有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鸟叫"雷鸟",当它到来时,大地震动,洪水泛滥.古老的故事世代相传.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神话故事而已,但在一些科学家看来,"大地震动,洪水泛滥"不正是一场地震海啸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经过探测、考察、研究发现,不但地球上有地震,太阳、月球和别的星球也有类似地震的现象发生,只不过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太阳上有日震。1962年,科学家有一次发现太阳表面上下震动着,一次上下震动的周期约为5分。以后,又观测到周期20分到160分不等的各  相似文献   

6.
地下噼啪作响,地上五彩弧光,顷刻间房倒屋塌,废墟一片,刹那时友爱亲朋生离死别,阴阳隔世。幸与不幸从来没有这样面对面地靠近过。不用再说,你也能猜得到:地震了。 俯视地下 “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地壳中产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象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地震交流系统",即通过地震波将信息传递给远方的同类,其主要方式是跺脚或用嘴发出隆隆的声音,从而使地面产生震动.  相似文献   

8.
唐乾 《科学之友》2007,(3):28-29
"银海"是一种很不寻常的自然现象,但其一直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所谓"银海",指的是宽阔的洋面上,突然间从地平线的这一端到另一端,变幻出持续的清一色的银白色光辉,持续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相似文献   

9.
正对话从灾害本身转移到采取行动。——《科学》杂志主编玛西亚·麦克纳特(Marcia Mc Nutt)如果社会学习和经验教训能运用于灾害的预防与恢复中,自然灾害就不会成为一场人类灾难。地震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设计结构应能承受住强震动。智利在2010年8.8级地震中就学到了这一经验。因为  相似文献   

10.
胡昭阳 《世界科学》2011,(11):62-62,48
呻吟声在控制室里回响,包含着对共鸣的渴望。这一次,又响了一些,合金墙壁在震动,使得这声音已经无法被忽视了。"它越来越饿了,"郁金香红龙胆说,"这其实很明显。"身材较小的副驾驶无聊地晃了一下,充血的眼睛游移到屏幕的边缘。它隐约向控制壳周围环绕的巨大的超个体可视化设备挥舞着它长得像三根指  相似文献   

11.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中,将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可怕的雷电     
雷声震耳,动地惊天。无论是地面的建筑物和大树,还是天上的航天器,都可能在它“轰隆隆”的巨响中遭到破坏,人和牲畜在它的面前更是“在劫难逃”——遭到雷击,不死也得蜕一层皮。面对这种威力巨大、出现迅速的天气现象,人们惊恐地用“雷霆万钧”、“迅雷不及掩耳”等来形容。令人畏惧的雷电是怎么形成的,人类又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地震     
蔡途 《科学》2006,58(3):11-13
地震是一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的地面震动现象。这种地面震动是由地震波携带的巨大能量造成的。在地球内部激发出地震波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震源深度不超过60公里时称浅源地震.大于300公里时称深源地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源地震。每年全球记录的地震达几百万次.但其中破坏性地震仅数十次,绝大多数地震对人不产生震感.只有灵敏的仪器才能察觉。另外,地震波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地球内部运动情况的信息;人工激发的地震波还可用来寻找石油、煤、金属矿、地下水等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并在传统商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勘探地震专业领域,"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潜力尚没有充分发挥.本文介绍了"云计算与大数据"的方法论和基本特征,分析了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互联网+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的技术特点和发展需求,探讨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对地震技术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设地震专业软件生态系统和基于物联网改变地震采集现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地区有强烈震感。民众纷纷打电话到地震局询问,得知是台湾发生了6.5级地震后又问:"是里氏震级吗?"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里氏震级"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60年智利里氏8.9级。这又是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认识地震仪开始。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从地球诞生开始,地震就没有停止过。在通常情况下,因其震动的幅度和影响不大,我们不能明显感知,但是,剧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惊魂失魄的人类在屡历地震之灾后发现,与人类同在一个家园的动物中,不乏天才的“地震预报专家”。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地震频发,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地震带来的伤口逐渐愈合,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地震灾害可能还会造访。地震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地震发生时地震波怎么在地球内部传播?造成的强地面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如何有效地降低地震灾害?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观察到地球内部的活动状态,在地震发生前预测可能的地震危害?关于地震的种种疑问,我们总会想到去问那些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坚固的桌子或床下(特别注意:有专家认为正确的躲避方式应该是:以低于桌子或床的高度的姿势躲在其旁边)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注意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相似文献   

19.
夏日的夜晚繁星满天,透过望远镜,在那一片星海中,可以很容易认出不同形状的彗星,觉察到它们那变化无常的"尾巴",也许正是这条"尾巴",天文学家才称慧星是天上的"蜥蜴".  相似文献   

20.
赵勇 《科学之友》2005,(7):20-20
在国际空间站开展的一项实验将会证实关于在太空可以进行地震预测说法的正确性。研究者们希望可以通过对地球辐射带变化情况的跟踪调查来预测到其数百千米下地球内部的震动情况。如果实验成功的话,那么它将会为设计地震监测卫星系统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