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企业的创新采纳决策是影响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在技术创新扩散决策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适用于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大学创新技术的采纳成本及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采纳决策的影响,提出了加快推进大学技术创新扩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时隔五年,国家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市场为创新导向的创新思路不变,但对产学研的结合力度由"相结合"变为"深度融合",这充分说明五年来我国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产学研合作在逐步深入。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针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制定一系列引导科技型企业创新的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通过产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2个方面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三次差异驱动理论的动态评价模型,并以2000—2012年我国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排序并发现了技术创新能力地区间的差异性.以提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金融支持水平、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育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电子信息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DEA模型对我国30家电子信息上市企业2018年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18年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均值为0.454;企业间效率异质性明显;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略高于规模效率;半数企业呈规模报酬递减;投入冗余高于产出不足情况,投入产出结构欠合理。最后,为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也是提高矿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矿业企业生产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矿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下,各种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从我国矿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提出了制度创新能促使技术创新能力持续、超常规提高的新观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重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风险投资体系、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法制、更新企业创新观念,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创新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但创新活动资金需求量大,企业盈余信息能增进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从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使企业有足够资金保障企业创新战略的实现。选取我国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盈余信息透明度、债务融资成本和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高透明度的盈余信息能显著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高透明度的盈余信息能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技术创新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为基础,通过调研,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方法及评价指标的意义.以一家科技型企业上市公司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例分析.实践证明,该指标体系提出的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等5大具体指标和20个具体因子能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创新能力不足的环节,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科技优惠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新动力 "我们厂原先基本依靠自有资金来实现技术创新,但资金的有限拖长了某些新技术的创新周期,即使新技术出来了,技术优势能不能有效发挥还是个问题.而且创新成本占了总成本中很大的一块,使本来就很紧张的资金周转更加困难."上海电机厂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技术创新时谈到.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中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之一是缺乏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数据。技术创新调查为解决这一困难提供了基本方法。本文在总结技术创新调查国际经验的同时,就我国如何搞好该项工作提出看法,以提高技术创新调查的效果。 一、简要回顾 国际上的技术创新调查集中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技术创新调查可以明显地分为两类。英国的创新调查属于针对技术创新项目的调查,关心创新的商业化成功。其他国家的创新调查属于针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关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及其产生的影响和被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型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本文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响应、实施进展以及领域专家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20,(4):32-38
"一带一路"科技型企业创新共同体建设对破解沿线国家科技型企业发展瓶颈具有突破性作用。本文对科技型企业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共同体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创新能力差异等实际情况,提出了打造以共同引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应用型技术创新共同体、以双方创新优势互补为主的开发型联合创新共同体、以共同输出技术为主的产能合作型创新共同体、以特色资源共享为主的资源互补型创新共同体四种模式,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的重要任务,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有力论证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永恒的主题。同时,通过对全新创新观念和管理创新有效手段的详尽介绍,以及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作用,旨在告诫人们:一个企业只有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保障,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高速稳步发展,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赵玉 《科技资讯》2006,(15):213-214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解决其创新动力问题,否则技术创新就无法进行下去,一个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究竟该如何评价呢?为研究此类问题,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赵玉 《科技资讯》2006,(22):186-187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解决其创新动力问题,否则技术创新就无法进行下去。一个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究竟该如何评价呢?为研究此类问题,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的发展,我国产业政策的模式也由过去的选择性产业政策,逐步转变为功能性、普惠性产业政策.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按照产权性质和行业特性进行了分组讨论.结果显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被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对实质性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分组回归分析中,"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依然显著,尤其是有效地促进了发明专利的产出,但是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科技行业,该政策对外观设计专利这类微小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可以看出,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制定的初衷,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税收政策是政府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进而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同时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就必须要不断完善税收政策体系,做好现有税收政策落地,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必然会增加厂商的私人成本从而降低其竞争力,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保政策能够引发创新,抵消成本,使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对我国东部地区1999—2007年有关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和因果性,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证实了"波特假说"。根据这一结论,以低碳经济为出发点提出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产业技术创新与“两型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否取得成效,其关键在于坚持产业创新为根本,构建两型产业.试图讨论产业技术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并针对武汉城市圈的优势产业提出了构建两型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