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腾讯的AI医疗影像平台"腾讯觅影",正具备了AI+医疗的创新先进性,以及推动整个AI+医疗生态圈发展的开放能力。科技部在2017年底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BA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入选,成为人工智能"国家队"。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人类大脑的某些功能,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了人们许多反思和担忧。将来人工智能是否可能完全取代人脑的功能?从中西思维方式比较的角度,可以展现解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用心"思考,指的是以大脑右半球和边缘系统为主导的思维活动,这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用心"思考是人类特有的智能,人工智能应该成为"用心"思考的必要补充,以提高其效率和质量;而"用心"思考应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调节器",以避免其发展在"无心"状态下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要协调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有必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推行"用心的设计"和"用心的评价",在教育中实现"用心"思考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由于人类社会认知的不匹配,在伦理方面,就可能形成对人工智能的一种"伦理迷途",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慌或者盲目崇拜。荷兰学派的威伯·霍克斯和彼得·弗玛斯通过对于"功能偶发性失常"的分析,提出技术人工物的功能失常是其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一个普遍现象,反对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或者盲目崇拜,进而对人工智能的功能认知提出了理论进路。即解决方案既要从技术人工物自身方面解决,也要从技术使用的不确定性等技术人工物的社会性方面去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闵万里说,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将是"量子人工智能",目前,阿里在不断加大量子计算方面的投入,如果这方面实现突破,将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格局。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在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阿里云城市大脑入选。其实,在阿里巴巴内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自身业务有着非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正致力于将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创新引领者,人工智能技术要不断地进步,自然必须要有更先进的硬件技术作为支撑,而计算机芯片恰恰又是推动人工智能进步的一大关键性技术。中兴被罚,无数个问题抛了出来。去年的罚单,为何在今年冷不丁的给了一击?中国"芯"离了美国,到底行不行?中国"芯"在其他领域能不能有所作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中美贸易摩擦,双方都在为各自寻找可利用的工具;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尽管与美国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  相似文献   

6.
<正>"C-H-I-N-A",电脑屏幕上,英文单词"中国"被精准打出,但电脑前的测试员却没有敲击键盘,而是通过头上戴的与屏幕相连的"黑头罩",运用"脑电波"打字;电动轮椅上的测试员也戴着黑色脑电帽,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只凭"意念"就完成了轮椅的行进、转弯操控……日前召开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脑控机器人"展示的场景令人惊叹。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概念越来越受关注。而神奇的人类大脑,被称为"三磅宇宙",蕴含着巨大的复杂性与丰富的未解之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卡尔·杰拉西在《纽约书评》上撰文称,避孕药的发明使"性与生殖分离开来",并且"改变人类繁殖的现实"。这位具有开创精神的化学家于2015年1月30日,因肝癌和骨癌引起的并发症去世,终年91岁。他因研制出了口服避孕药的关键成分被称作"避孕药之父"。这项发明的重要意义不可低估。如今多达99%的美国育龄妇女自称使用过某种形式的避孕手段。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15年2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展现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技、人工智能)之一。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由约翰·麦卡锡提出的。在之后的60多年里,人工智能取得了一连串里程碑式的突破:1997年"深蓝计算机"(Deep Blue)击败了当时的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 2011年超级电脑"沃森"(Watson)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人们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活动的基础,互联网发展为"互联网+"。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人工智能也必将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大量在市场上被广为采用的活动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模式创新和平台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引领着人们对基于新技术的新经济模式的探索。但是人工智能在经济模式创新中依然扮演着要素角色,而不是基础角色。目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偏向于基础应用,呈现工具化、零件化的形态。而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能,应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让传统模式去适应人工智能,让各类经济要素在人工智能这个平台上找到最佳位置,而不是让人工智能在传统平台上找位置。这时,经济模式的创新就从"+人工智能"进入到"人工智能+"。这不仅是一种经济创新模式的转换,也是思维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已经让人们惊讶不已。2018年则被人们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那么在这一年里,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无人驾驶、机器医生、刷脸消费……这些神奇得近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在一种名叫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已经成为现实。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已经让人们惊讶不已。2018年则被人们称为  相似文献   

11.
就原始版本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而言,实验的提出者塞尔主要关心的是如何驳倒"强人工智能论题",而并不关心对于特定的经验语言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所可能遭遇到的经验问题。因此,从原则上看,将"中文屋"替换为"日语屋",并不会对其论证结构造成影响。然而,塞尔的对于具体经验语言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却使得他无法体察到日语言说者对于身体感受性的高度敏感,以及此类敏感对主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构成的挑战。反过来说,将"中文屋"升级为"日语屋"的举措,纵然没有在先验的意义上构成对于作为哲学论题的"强人工智能论题"的威胁,却至少在经验的层面上提供了更多的理据,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考察在主流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符号人工智能技术还是神经元网络技术—的框架内进行"具身化改造"的可能,并通过这些批判性考察,为学界对于一些新技术路径的关注设置指路的路灯。  相似文献   

12.
正10年前,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印象更多是在好莱坞电影提出的科幻概念,但伴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深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一富有科幻色彩的词语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逐渐变为现实。智能家居、刷脸消费、智慧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的2018年,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谷歌公司正与牛津大学的两支人工智能研究小组合作,研制先进的类人机器人。第一支研究小组的任务是帮助机器人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想法和意图,第二支研究小组的任务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高机器人的视觉识别能力。据国外媒体报道称,谷歌正在研制一种模拟人类大脑的超快量子芯片,这让搜索和软件更加直观。被谷歌收购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Deep Mind联合创始人、谷歌工程部副总裁杰米斯·哈萨比斯在博客中表示:"对于当前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我们在很多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其中包括图像识别和语言理解能力。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与牛津大学展  相似文献   

14.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关注. 考古,为什么如此重要?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发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真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正瑞士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睡眠和唤醒由大脑同一区域控制,这推翻了现有认知,对寻找新的睡眠疗法具有重要意义。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神经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大脑丘脑中一小组神经元就像控制睡眠和唤醒的"开关",既能通过产生睡眠慢波促进睡眠,也  相似文献   

17.
正一度严重依赖进口食材的"战斗民族",如今把目光投向本地农场。由于俄罗斯禁止从西方国家和土耳其进口食品,餐厅和消费者不得不在本土寻找替代品,这促使国内自产商品种类增加,大小餐馆菜单上的外国菜也被传统俄式佳肴取代。过去的几年里,主打"农场到餐桌"主题的别致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产业界在解决伦理问题时发现,技术专家无能为力。当转而寻求伦理专家给出方案,如自动驾驶在电车难题情景中撞向谁的伦理决策方案时,伦理专家发现自身难以承受如此责任。从现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视角来看,这是技术和伦理相互独立甚至对立引发的后果。理想的治理方式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伦理融合成一种面向技术本身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基于"设计情景-使用情景",结合人工智能的两种技术设计思路"人工的智能"(AI)和"智能增强"(IA),这样的伦理框架能够解决自动驾驶面临的问责难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大数据让人们更享受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保护却成为社会之痛。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客服进行电话推销的软件。软件研发方介绍,使用AI拨打推销电话,不仅可以做到声音和真人毫无区别,效率也可以大幅提高,"每天可以拨出800到1000个电话,是传统人工的4到5倍。"这的确很可怕。人工智能"多快好省",效率高,每天拨出电话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正>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度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大有赶超人类的趋势,阿尔法狗(AlphaGo)在国际棋坛上的胜绩便是明证。虽然目前的技术离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还相当遥远,但正如瓦拉赫(Wendell Wallach)和艾伦(Colin Allen)所言,"人类已经处在工程系统的决策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转折点上",我们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将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自主,人类的干预和监控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不可能,那么,智能系统自身的伦理子系统就变得尤为重要。MIT的情感计算研究组主任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