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动力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引擎,同时也是企业自主创新得以成功实现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将自主创新与具体产业——制造业相结合,根据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构建了内部驱动力引擎模型以及外部的自主创新的科学技术推动模式、自主创新的市场需求拉动模式、自主创新的政府支持模式;采用物理学中力的图示来阐释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内外部动力耦合机制运行;并为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全面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地理学的观点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空间扩散的态势及其动力机制,指出中国少数民族的空间扩散,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的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旅游业竞争力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构建了旅游业竞争力体系,对中国31个省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996-1999年,各省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产业规模竞争力变化剧烈,消费能力有空间转移,主体区旅游业外向程度低,产业发展能力发展程度较高,接待能力空间上由集中走向分散,科技优势省际分化明显;1999-2003年,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规模空间分布趋于集中,消费能力空间分布分散化现象明显,省际旅游业外向度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主体区域产业发展能力较低且块状集中现象明显,科技进步优势东西差距显著,接待能力空间格局有变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协同演化视角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理论的核心问题。在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框架下研究产业集群演化的动力机制,构建一个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一般模型,从而研究产业集群内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可以揭示和不断强化产业集群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进而不断强化产业集群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过程。外生性动力至少包括了外部竞争的推动、吸收外部异质生产要素的能力和政府的支持;而内生性动力至少包括了交易成本的节约、集群内企业间的竞合作用和创新集群内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5.
南阳市建成区面积从1949年至2012年经历了快速增长,呈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扩展特征.本文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梳理,借助建设用地拓展速率和拓展弹性系数公式分时段进行测度,分析空间拓展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选择人口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建成区面积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城市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借鉴景观生态学和经济地理学方法,从形态格局和功能格局两方面开展对信阳市建成区破碎化的测度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不规则的街道围合斑块多出现在随机增长地区,地区功能单一、低质,存在被边缘化可能.②规则的街道围合斑块多出现在新建成地区,功能破碎化表现为不均衡分布及低质填充.③信阳市建成区空间破碎化的异质性特征是城市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空间高速拓展的时期,但对城市空间释义的理论体系不完善,缺乏对空间拓展机制的全面解析,其中对生态要素的研究尤其需要加强.笔者采用理性分析的手法,提出我国城市正处于空间拓展生态转型的关键时期,认为影响城市空间拓展的力分为动力与阻力2种,并建构了相应的生态模型,结果表明这一生态模型的建构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知城市的发展,并提出了应用于规划创新的几种可能方式,对城市规划方法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2):214-218
为了探究物种整体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种群分布格局与生境空间异质性的关系,以小秦岭自然保护区2个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群落在完全空间随机以及异质性泊松分布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样地物种均受到生境异质性的显著影响,两个样地内的生境适合物种的生长,而且物种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尺度上;此外,成年树与小树的空间格局相似,但小树更容易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小秦岭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步晚,受到国家政策、行业、企业以及高素质专业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在多重约束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鉴于此,本文在多重约束条件下首先全面分析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演进过程和内部动力机制,继而从旅游装备产品视角分析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旅游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从成立行业协会减少政策约束、拓展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建立产学研基地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原经济区2003-2009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本文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服务业竞争力空间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空间现状呈高值分散、低值集聚,空间的不均衡性及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2003-2009年服务业竞争力水平整体提升,高值数量增加,极低值数量减少,金字塔型结构弱化,双高型集中分布于服务业竞争力高水平地区的北部.最后文章从潜力及结构因子、极化涓滴效应和距离衰减规律等方面分析其空间特征的驱动机制,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维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产业偏离份额等方法,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对2003~2012年间淮海经济区的产业空间格局进行了多方面的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淮海经济区三次产业空间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均呈现出梯度变化,且各产业空间格局变化各异,其中,第一产业的空间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均减弱,地域分异特征显著;第二产业逐渐增强,且集聚效应较弱的地市逐年边缘化发展;第三产业变化并不明显,仅扩散效应呈现出由核心向边缘区域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2)淮海经济区细分行业结构大体合理,竞争力差异较大;3)淮海经济区细分行业中有10个转出行业、12个扩散式转入行业、13个集聚式转入行业,其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呈现无序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危害性大,造成的损失极高,对沙尘暴这一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空间格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沙尘暴灾害特点的特殊性,利用SuperMap软件制作了2005—2014年的全球沙尘暴空间格局变化图,以中亚、北美、北非和澳大利亚四个沙尘暴爆发最为严重的区域为例进行研究,研究全球沙尘暴移动变化情况、空间分布特点以及驱动机制.相关研究为今后深入分析沙尘暴的形成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太原地区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及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时期,太原东山、西山矿区连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沁水向斜的西北偶;太原盆地形成使太原东、西山分离,清交等断层下盘(上升盘)的掀斜作用,使西山地区形成了向斜构造,鄂尔多斯块体的逆时针旋转,使太原东、西山地区地质构造展布方位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鹅掌楸的地理分布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中国鹅掌楸呈东北-北美东部间断分布模式,该种的现代分布范围主要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北纬22-32.5°,东经104.5-119.2°。大地理空间的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小空间范围多呈均匀分布,个别地方居群呈聚集分布,中国鹅掌楸在历史上有过兴盛时期,虽然总体上趋势于衰退,但在局部有利的生境中表现一定的发展潜力。分布区及分布模式的形式,是鹅掌楸属的联合统一分布区分割的结果,它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三纪以来冷暖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和重心模型,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选取2002~2012年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总产值数据,定量分析江苏省制造业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制造业行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中态势,但集中程度有所减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分布重心均表现出先向东南、后向西北的变动轨迹;各市制造业中均拥有一定数量的比较优势行业,但苏南以技术密集型行业居多,苏北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居多,苏中则介于其间.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作为典型高原山地区域,地质环境多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约束明显,山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发的空间结构问题突出。结合滇中高原山地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特点,从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用地扩展三方面,构建高原山地城市空间综合评价模型,研究1994、2002、2010、2018年滇中城市群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4-2018年期间,城市群逐渐呈现出高首位度、高紧凑度的“单核结构”关系,城市用地扩展则呈现出“快速规则扩展—快速不规则扩展—慢速规则扩展”的用地变化过程,用地的形态特征也对应呈“单点外延—多点外延—单点填充”的三阶段。城市群由“单中心”向“一主多副”的等级结构转变。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演变主要受地形、交通道路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和政府调控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政府主导、经济驱动、环境约束的特征。应倡导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经济综合体;重整、优化道路空间资源,加强资源要素流动;完善刚性生态保护规划以增强约束,强化“三线”的统筹管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绿色、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经济增长方案,意图在保证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并推进人类福祉提升的过程中追求经济的良性增长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转变投资发展的格局、创新经济发展的方式成为新形势下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鉴于在针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及其投资动力机制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的现状,文章通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投资政策、投资环境、人口与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情形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真实数据,得出我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的现实状况.并通过有效调整对策、改善环境等子系统,为制造业绿色增长方式的动力机制提供适宜路径,以期对我国制造业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不同时期的航天遥感图像,编制各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在ARC/INFO和ARCVIEW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济南泉域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耕地面积迅速减少,而城市、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葫芦岛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各产业园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葫芦岛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城市经济的增长,内部动力是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外部动力是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是实现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研究BGI景观格局和功能的空间关系,旨在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提供依据.以四川天府新区(含协调管控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从气候适应性视角出发,进行BGI复合功能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揭示景观格局主要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复合功能等级整体呈现从龙泉山脉向东西两侧递减趋势,高服务功能集中分布在龙泉山脉、彭祖山景区和三岔湖景区东南方向的协调管控区域.(2)复合功能等级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具有显著高高(HH)、低低(LL)、高低(HL)聚集特征.(3)景观组成类型、网络结构要素类型、斑块密度指数(PD)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是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景观组成类型、网络结构要素类型是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交互驱动因子.研究探明了景观格局对BGI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可用于指导研究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