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起国外的社交网络巨头,大多数人头脑中都会冒出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被各种新兴社交应用围攻的他们也许能够为国内社交应用发展提供些许借鉴。早在电影上映前,"社交网络"就成了Facebook的代名词。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办的这家公司在2008年从MySpace手中夺下了这个头衔,自那以后便成为社交网络行业无可争议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梦魇是怎么回事? 梦魇是指睡眠时出现噩梦,梦中见到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情,从噩梦中惊醒过来之后,能生动地回忆起噩梦的内容。这些梦境,总是非常可怕,使做梦者处于极度焦虑之中,或为妖魔鬼怪所玩弄,或被坏人猛兽所追赶,或是自己及亲人陷入某种灾难的边缘等,当时想喊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无可奈何和透不过气来。在将醒未醒之际,常感到身躯和四肢难以动弹,如同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似的,须几经挣扎,才可完全清醒。醒后仍有短暂的意识模糊,情绪紧张、心悸、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等。  相似文献   

3.
正恐怕,我们即将要面对一个与信息帝国共舞的新时代。如何在信息帝国里保护个人隐私与自我意志,是一门全新的学问。人类铺设第一条跨洋电缆,成功发出跨洋电报后,《泰晤士报》曾难掩兴奋地评论"当人类创造出如此杰出的工具,使得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彼此的想法,陈旧的偏见和敌意将不可能持续下去"。技术乐观主义的论调,是盘踞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7,(19):50
在华西医大精神科的门诊中,曾经有一位自诉不敢面对异性的小伙子,我们权且叫他李吉吧。李吉从小就是乖孩子,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周围的许多姑娘都向他暗送  相似文献   

5.
时间如同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体现。能量体现了物质运动量的大小,而时间则体现了运动过程的长短,体现了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过程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基本不含“排斥基因”的克隆猪,成为岁首世界范围内最为引人注目的科技进展。下面是通过互联网对论文第一作者的留美中国学者赖良学博士进行的越洋采访答录。问:研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答:项目开始于1998年,前后有20多名来自7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参与该项目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就是获得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活跃思想,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本刊从1965年第4期起开辟《提问题》一栏,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今后还要继续办下去。在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可以是尚未得到圆满解释的科学实验事实;或者是关于解决某些问题的设想;供各方面同志思索、考虑。本刊欢迎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充分利用这一园地,以短小、精炼的形式把各种问题提出来。我们还欢迎大家来解答问题,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可提出不同意见,以便通过讨论和研究,促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一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h5n1病毒能感染人类,并有很高的致死率。遗憾的是,人类至今尚未研制出相应疫苗。  相似文献   

10.
数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数学是什么,我们必须多层次、多学科、多角度地对它进行探索.首先考察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以及由他们所领导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在数学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层面上,就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前景而提出的教学观.其次是研究他们以数学的周边学科为视角来剖析数学的诸特点而提出的一些教学观.将其融汇贯通,即可获得关于数学真谛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1.
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是近四十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界议论最多的问题,也仍然是当前科学哲学关注的重点。逻辑实证主义者、证伪主义者和某些科学实在论者坚持科学进步的逻辑合理性,他们把真理或逼近真理作为科学的目标,通过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不同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科学院院刊》最近刊发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埋藏在墨西哥近海海底巨大撞击坑的岩石"记录"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个地球生命史上"糟糕"的日子,进一步充实了"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灭绝"假说。"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灭绝"的假说是怎么提出来的?目前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6,(21):66-67
当年到底是谁保下了靖国神社?香港《凤凰周刊》日前披露了其中不为人详知的全程内幕,并指出,当年,麦克阿瑟统治、改造日本时,负有关闭靖国神社的任务,但最后却鬼使神差地保留了它,如今该后悔得在坟墓里打滚。早在日本投降前,改造日本就被列入了美国的考虑日程。作为彻底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土壤计划的一部分,靖国神社与明治神宫、伊势神宫一起将被关闭。对靖国神社的性质,美国国务院战后计划委员会的报告认为:日本传统神道是宗教,但国家神道则是邪教,靖国神社是国家神道培养军国主义和具有攻击性的国家主义精神的场所,关闭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14.
尽管大家都听说过平板电脑(Tablet PC),但很多读者可能对它还不太了解,因此我们从微软公司的英文网站上节选了部分相关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为您解开疑团。平板电脑究竟是什么平板电脑是下一代移动商务PC,各大厂商计划于2002年下半年正式推出相应产品。平板电脑将运行微软公司出品的Tablet PC版 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板电脑带有可拆卸的键盘,能够运行Windows  相似文献   

15.
甘木 《科学大观园》2002,(11):73-74
仿佛一夜之间破产时代就愣是冲了过来。首先揭开这锅粥的就是美国安然公司,其爆炸性仅次于“9·11”恐怖事件。接着,“世界通信”也不甘示弱,极其荣光地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破产案的始作俑者。那么,破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王青 《科学大观园》2006,(18):51-53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从人类到细菌,从蓝铃花到蓝鲸),都源自同一种实体,一种30亿年或40亿年前漂浮在“原始汤”周围的原胞。这种实体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是如何生活,以及生活在哪里呢?科学家正一步步为我们解开这些谜团。  相似文献   

17.
<正>性生活时发生疼痛,是困扰不少女性的问题。这种疼痛一般发生在阴道内,有些女性还会感觉到肛门附近也有痛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专家提醒说,如果长期如此,有可能提示肛门、直肠已产生病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  相似文献   

18.
virtual作“虚”解,只见于中国的英汉词典,而在英国或美国出版的英语词典中,不见virtual有虚义。经查许多英美出版的各词典,只见对virtual的解释虽在措辞上各有不同,但在意义上却都非常近似和一致,就是:凡说virtual的东西,虽不是那种东西,但在实质,表现或效用上,却很像是真的那种东西,因而可当作真的来看待或使用。例如:a virtual dictator,意即“实际上的独裁者”(虽没有正式那么认定,但就其作为而言,实可称之独裁者);a virtual promise,实际上的允诺(虽没有作正式允诺,但实际上等于允诺了);a virtual dismissal,实际上的开除(名义上是辞职,但实际上是开除);The peasants remains in virtual slavery,农民仍处于实际上的奴隶状态。如果把virtual改译为“虚拟”,我们将看到:“虚拟独裁者”“虚拟的允诺”“虚拟开除”“虚拟的奴隶状态”……。这样的话没有人会理解,且可斥之荒谬。事实上,我们在技术领域已见许多“虚拟”,在实质上也同样荒谬,只不过因多数人已经习惯而不觉荒谬罢了。例如:在计算机领域,virtual memory的原义(据The Oxford Dictionary)为“在物质上并不就是所述(如说内存),但用软件做到了。由程序或用户来看,其表现很像是所述”,实际上可当做真的来看待和使用,所以称为实际上的(virtual)内存。如把virtual译为“虚拟”,则按《现代汉语词典》,虚拟就是假设或虚构的意思,“虚拟内存”就是假设或虚构的,仅仅存在于思想中的内存。这岂不荒谬?在通信领域,virtual circuit和virtual connection的原义(按ISO TC97文件)是,“网络在包转接中提供的一项方便措施,给用户的印象就像是真作了连接”。原来,在包转接的通信过程中,双方并无固定的电路连接。但在进行了所谓的连接之后,双方感觉就宛如有了固定连接。那种好像已固定连接的电路就称为virtual circuit(实际上的电路),而相应的连接就称为virtual connection(实际上的连接)。但国内有些书刊把这virtual也译为“虚拟”,当然也荒谬(也有译为“虚”的,即为“虚电路”和“虚连接”。在汉语中,“虚”是一个贬义词,如虚假,虚荣,虚伪,虚焊……。那“虚电路”和“虚连接”怎么理解?难道是像虚焊一样不可靠的电路连接?)。virtual这词的意义包含两个方面:(1)虽然不是真的;(2)但很像是真的,而且可视为真的。前面的子句从属于后面主句,意义重心是在后者,所以如果只译前半部分(如译为虚),就易于导致错误。然而,如只译出后者(例如“很像真的”“似真的”“如真的”“犹真的”或“犹实的”),却仍然能完整而恰当地表达原义。因此,对于virtual,除“实际上的”之外还可有一些变通译法。例如,把上述virtual memory,virtual circuit和virtual connection译为“如真内存”“似真电路”和“似真连接”,初见时虽然感觉不习惯,但在意义上却完全正确。又如virtual machine应可译为“如真机”,而virtual reality则建议译为“犹真现实”(目前流行把后者译为“虚拟现实”,其主要问题是在“虚拟”,而“现实”两字是无可非议的)。那么,此前为什么把virtual译成“虚”和“虚拟”?早在咸丰(1853)年间,国内曾出版了《光论》一书,其中把经过折射而形成的象(即virtual image)译成了“假象”。后来的“虚”,也许就从这“假”字演变而来。当时所有的书,直到本世纪30年代还有许多科技书,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例如“实际上的”这种口语,自然不可能登上书面。因此很长时间以来,“虚”就是virtual的唯一译法。以致今天,国内绝大多数的人已是只知virtual就是“虚”,而不知它的原义本来是“实”了。例如,前些年曾有一位力学教师写了一篇文章,对于“国外常有人把惯性力称为虚力”表示异议。由于惯性而产生的力,当然是真正实际的力。但是不得不想,国外称为“虚”的原词是什么?很可能就是virtual。其实virtual本来就是“实”,而不是“虚”。那岂不是一场很大的误会?大约是60年代后期,IBM在其370机中实施了virtual memory/storage,当时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一些于70年代初恢复出版的期刊上,开始把它译为“虚拟存储器”。这竟成了后来几乎把所有virtual都译为“虚拟”的滥觞。这样译的原因来自日本。当时日本把virtual都译成“假想”(在日文中“假”字被简化为竖人旁一个“反”字)。中国因为原有把virtual译为“虚”的惯例,伸长为“虚拟”,既保留了“虚”,又因虚拟正是假设(即假想)的意思而和日本的译法一致了起来。virtual的原义就是假想吗?当然不是。但日本人这样译不是没有依据的。在力学中,要用“虚功原理”进行计算时,必须先假设(即假想)在某一点上产生了一个很小的位移。这个假设的位移,就是virtual displacement(历史上曾称virtual velocity)。因此,在这一场合的virtual确实具有假想的含义。Virtual在力学里的这个特殊含义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了。直到近代,居然在粒子物理学中,又见再生。原来在粒子物理学中,有些粒子,并不是直接探测到的,而是通过某些征象间接推测它存在的。这种推测出来的,亦即假设的粒子,在名称上也被冠以virtual,例如virtual photon。一词多义,是世界各语言都有的现象。重要的是,必须分清在什么场合应是什么意义,应予区别对待。如把上述力学和粒子物理学领域的virtual译为“虚拟”,那确是太恰当了,因为“虚拟”正是假设和假想的意思(也许这两个领域的专家仍会倾向“虚”)。然而,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把virtual译为“虚拟”(或“虚”),都是荒谬。而且由此产生了种种弊端:(1) 使大多数行外的普通人感觉神秘莫测,不知“虚拟”说的是什么。可是virtual在英语中却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人都懂的词——实际上的,或很像真的。(2) 即便是行内,或是接触计算机已较久的人,也极少(只有极个别例外)能把“虚拟”的意思说清楚的。人各说法都不同,越说令人越糊涂。(3) 许多人因为不明“虚拟”的意义,勉强各自理解,理解都不相同,于是发生许多错用,滥用的事。(4) “虚拟”是动词,而virtual是形容词。有人曾这么写:“什么是虚拟网?为什么要虚拟?虚拟是在网络协议的第二层还是第三层上实现?”——如要把这话译成英语,其中第一个虚拟当然译为virtual,后两个虚拟该怎么译?(5) 由于汉语没有词尾变化,用动词修饰名词就会产生二义性。例如“虚拟专家”,不知这是被“虚拟”出来的屏幕上那非常像真的专家,还是“虚拟”了屏幕上专家的那个从事“虚拟”的专家(此处“虚拟”的含义已变为模拟)?  相似文献   

19.
噬菌体为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生物学界所公认的。但是究竟是谁发现了噬菌体呢? 《亚美利加百科全书》(俗称“大美百科全书”)说:“20世纪20年代F.W.脱华脱(Twort)和F.H.特列尔(d'Herelle)发现了能够裂解细菌细胞的可以过滤的因子。这些称之为噬菌体的因子后来被认为是能够吸附于细菌的病毒”(第3卷,1981年,39页)。《苏联大百科全书》说:“最早观察到细菌可传代的裂解的是俄罗斯微生物学家伽马莱亚  相似文献   

20.
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谁不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把握时间、利用时间?利用时间的艺术应该贯穿人的一生.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赢得时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