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撞在了框上,疼得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些神话故事中,电闪雷鸣被认为是神灵在表示愤怒。在过去,对大多数人来说,雷电是神秘的。然而,科学家为了寻找真理,勇往直前,其中第一个从事雷电实验的人——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便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1752年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带着特制的风筝来到一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3,(10):27
千百年来灵魂是否存在一直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上个世纪初,美国麻省的大夫,邓肯·麦克道高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实验:他设计了一种安装在一种很灵敏秤上的床,试验方法是让快死的人躺上面,然后一直精确测量这个人的体重,看在死亡的瞬间,这个人体重的变化。他选择了一个濒死的结核病患者,麦大  相似文献   

4.
跳舞的蜘蛛     
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电学实验室在他住宅的楼上,那里经常聚集着一群热心的富兰克林迷。除了严肃的实验之外,他们还发明了一些有关电的搞笑绝招。“跳舞的蜘蛛”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身子是用软木做的,脚是用亚麻做的,但蜘蛛却能不停地运动,其秘密在于一个莱顿瓶。莱顿瓶是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从小就十分重视语文的学习,注重练习写作。富兰克林从10岁时起就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他当过学徒、印刷工人、售货员。但他不为环境所迫,坚持刻苦自学。为了将来做一番事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巨人富兰克林自幼聪明好学,酷爱读书,稍大的时候,父亲决定让他长大后继承家业,经营肥皂、蜡烛店。为此,他父亲就叫他帮着先管账,可富兰克林对父业毫无兴趣。他一有钱就去买书。一次,他还狠心买了一套大部头的百科全集。开始他父亲尚未注意,后来发觉店里每天的进账常有短缺,就问富兰克林怎么回事。富兰克林小心答道:“我拿去买书了!”富兰克林的父亲想,若让富兰克林经营下去,肥皂店定会泡汤,于是不  相似文献   

7.
富兰克林 (Franklin)避雷针的二次雷击效应对信息技术设备的危害极大 ,对直击雷限流是当今防雷工程研究极有实际价值的课题。运用麦克斯韦 (Maxwell)电磁场理论 ,着重于场的观念及高频电磁波的弥散与光波的色散的一致性 ,对闪电过程和防直击雷机理作了分析 ,并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从而阐明 :电感型限流接闪体取代 Franklin接闪针是可行的很有价值的一种防直击雷方法 ,可大大削弱二次雷击作用 ,适应当前信息防雷之需  相似文献   

8.
前言富兰克林曾说他找到了许多窍门,竟能够随心所欲地构造出任何幻方,其速度就象是在空格里按次序填写自然数一样。可惜他未留传下这些窍门!传世的只有2个“富兰克林幻方”,而其主对角线上诸数之和互不相等,且都不等于幻方常数K_n,严格说来并不是幻方。因此富兰克林很可能并未掌握那样的窍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富兰克林写《富兰克林自传》的写作动因的分析,考察了富兰克林所要表达的思想本意或主张,认为写作动因凸显《富兰克林自传》的教育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自我之"本"和本立之"道"进行分析,表明富兰克林的思想意图或主题。  相似文献   

10.
《富兰克林自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富兰克林处世技巧和自我完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富兰克林和盖茨比进行对比,探讨"美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8,(2)
在1997年7月1日,全球8000名权威新闻媒体派出的记者云集香港,争相报道香港回归的盛况。中国政法大学已经退休的新闻摄影教授李振盛,居然异想天开地以唯一的"民间自费者"身份谋求"混"在这群记者精英之中,在自己暮年的生命旅途上,成就一次最大胆的生存实验,实现一个最倾心的爱国痴梦!当他绕道万里终于从异国到达香港以后,这个近乎痴人说梦般的异想天开的举动,也就演绎成了一个鲜为人知、曲折动人而又洋溢着时代鲜活气息的人生追寻故事……爱国痴梦事情发端于1996年10月。  相似文献   

12.
"恶魔诗人"于赓虞致力于新诗诗体的探索。他提出的内容思想化、音节和谐化的散文诗理念,对散文诗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他对新格律诗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于赓虞的创作大大丰富了新诗的诗体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60年代,大量欧洲移民来到美国,当时美国广大的土地上居住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那里是印第安人的土地。于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给皮吉特湾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同意把土地卖给移民,使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西  相似文献   

14.
印度的呐喊     
陈水仙 《世界博览》2013,(18):83-83
很少有中国人会像了解英美等国那样去了解印度,我也是一样,这个国家在我的大脑里是"扁平"的,直到阅读了《印度的呐喊:亚洲崛起与壮大的见证》,我才知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这个国家也在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步履蹒跚地执着前行。写这本书的作者叫阿南德·格里哈拉达斯,他有着一份独特的经历,他的父母曾是印度人,移民到美国定居。作者出生于美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出了这样一个人,文笔风流、博古通今、口才伶俐,他就算直接给自己额头上贴了"恃才傲物"的标签也无人敢来呛声。这个人的字典里没有"失败"两个字,他不仅与时俱进,更是引领潮流的中坚分子,制得住学院精英,摆得平底层文化,如果说台湾散文家舒国治是一汪小资味儿浓厚的清泉,沉溺于自娱自乐;那么他则是一盆麻辣小龙虾,味鲜刺舌,时刻处于"呛你没商量"的状态。也同是这个人,在解释自己的笔名时却格外深情,他  相似文献   

16.
斯金平是铁皮石斛产业的专家,2006年,他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被派往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所长与山区的脱贫产业结合起来,是他首要思考的问题. "传统铁皮石斛一般采用大棚种植,对种植技术要求特别高,而且回报周期长,一般农民进不了这个产业."能否将种植技术简单化、平民化,让"仙草"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草",斯金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生性总爱对所接触的事物“打破沙锅问到底”。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诺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他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话说哥白尼虽然是怯生生地拿出自己的日心说,但是罗马大主教一见此书就暴跳如雷,并派人去抓他前来治罪。当罗马宗教法庭的人到达波兰时,另有几个人也急匆匆地赶向弗劳思堡小镇,那时列提克等人正在将新印出的书给哥白尼送来。5月24日这天,书刚送到,哥白尼双目已经失明,他躺在床上用手摸了一下散着油墨香的新书,说了一句:"我总算在临终时推动了地球。"便与世长辞了。教会的爪牙们余恨末消地骂了声:"便宜了这个老儿。"也就回罗马复命去了。其实哥白尼迟迟不愿发表自己的著作除怕受教会制裁外,还有  相似文献   

19.
订报     
五月初,邮递员小张兴冲冲地来找刘老先生,帮他续订下半年的晚报。可是,这位老读者却说"不再订了",原因是报纸上的内容从网上就能读到。刘老先生不好意思地说:"我这个一直坚信电子媒体代替不了纸质媒体的人,现在不得不认输。我的孙子不喜欢看报纸,有什么新闻,都是我告诉他。不久前,有一天我给他说新闻,他却说那条消  相似文献   

20.
正那么,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是不是真的呢?有人做了模仿实验。实验者首先找到较为接近18世纪材料的材料,制作了一个大风筝和其他道具,然后在天气晴朗的海滩上放飞风筝。虽然天空中没有雷电,但风筝、风筝线和空气摩擦产生了电,风筝带上了静电,风筝线上挂着的钥匙发出吱吱的响声。这说明风筝能吸引电,并且通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