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两说。狭义社会语言学又称“城市方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变异。广义社会语言学除语言变异研究外,还包含交际民族志学、语言社会学、语言社会心理学、会话分析、互动社会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语言与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两说。狭义社会语言学又称“城市方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变异。广义社会语言学除语言变异研究外,还包含交际民族志学、语言社会学、语言社会心理学、会话分析、互动社会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语言与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理论出发,应用案例数据、理论阐述和研究模型相互印证的探索式案例研究方法,通过5家企业的资料编码和分析归纳,讨论了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之间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环境中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压力对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企业整合社会计划、激励员工参与和评估社会责任的战略反应亦对社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弥补了"经济理性"视角在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中解释力不足的缺陷,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推动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构论与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建立在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上。量化研究主要以实证主义为基础,而质化研究更多建立在社会建构论的原理上。社会建构论有关实在是社会的建构、建构过程的多元化和方法多样化主张契合了质化研究的需要。质化研究扎根于具体的文化情境,在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中,在动态和发展的过程中了解被研究者的主体体验,具有量化研究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新作《社会系统复杂性与社会研究方法——跨层次的社会方法论研究》于2017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揭示社会系统复杂性和社会研究方法困境,探索社会科学新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哲学著作。该书突出介绍、论述了现代复杂性科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及其对社会研究产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阐明了社  相似文献   

6.
塔尔德是一位被遗忘的发明社会学先驱,他在19和20世纪之交开创的发明研究,直接构成20世纪上半叶奥格本学派发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源泉。塔尔德在发明的社会本质、社会运动、社会传播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构成一个潜在的完备的发明社会学框架。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的社会动荡之中,现在她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通过她的缩写英文首字母STS,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了。她的研究对象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即以哲学的、伦理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经济学的、行为学的和美学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技术和科学;二是科学技术的政策研究,即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因此,STS研究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的特点。 为了推动我国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软科学、软技术的繁荣,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促进海南省"科技、生态与社会"协同发展,推动全国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东北大学主办,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承办,海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的"中国(海南)"科技、生态与社会"协同发展的STS问题研究: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15)"定于2015年12月  相似文献   

9.
"技术决定论"盛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它主张技术决定社会的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产生,与技术决定论不同,它认为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建构而成的。本文从产生背景、技术认知、研究方法论、研究视角以及发展格局等五个方面对技术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形成论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社会科学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的哲学分析和反思,另一方面,社会哲学又是"社会工程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哲学和社会工程哲学的理论体系中,"社会知识"是一个基本概念,必须大力加强对社会知识论的研究。本文对社会事实和社会实在、原因和理由、论证和说服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指出在社会工程哲学领域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有关规则、理由、说服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创造力社会文化取向与传统心理测量取向比较研究的角度看,传统心理测量取向本质上侧重研究创造力是什么,社会文化取向本质上侧重探讨创造力在哪里产生。社会文化取向主张创造力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情境的角度洞察创造力的本质、研究方法侧重多元反馈以及现象解释侧重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的建构等方法论特征,对传统心理测量取向容易导致创造力研究的碎片化、去质化和生态效度低下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公司社会责任这一社会学与管理学结合领域的研究不断成熟,并形成一套相关的研究体系.进入90年代,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与相关利益者理论结合,为公司社会业绩的衡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新的实证研究也随之出现,为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从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相关利益者的理论及与相关利益者的结合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程哲学研究有两个主要视角:一个是以"工程"为核心范畴去阐发社会工程哲学,可称为规范性社会工程哲学;另一个是以"社会"为核心范畴来探讨社会工程哲学,可叫做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对于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而言,它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即社会工程的本体预设、社会工程的认识基础和社会工程的价值维度。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去解决社会工程的根源性和基础性问题。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体现了辨证理性的实践自觉,对于超越工具合理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物理学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大数据技术以数据驱动取代了理论驱动的科学认知模型,深化了人们对于社会系统多领域、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科学认知;大数据技术为当代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本体论立场定位,促使社会物理学研究由局域-个体化思维向整体-社会化思维转变,并且推动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认知"统一性"建构;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社会物理学研究所坚持的非精确性思维原则是一种认识论层面上的有效策略,它拓展了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大数据技术的相关性分析为社会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工具,它为社会科学预测功能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可能会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如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和社会规制的不确定性等。中国可通过调整社会规制原则、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和加强咨询性研究和替代性研究等来有效应对这些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福州大学、东北大学联合主办,由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福州大学软科学研究所、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发展转型中的STS研究: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11)拟定于2011  相似文献   

17.
社会时空作为社会的产物及物化的社会元素,应然成为社会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网络社会的兴起和演化过程中,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而且呈现出个体化社会时空的选择性特征。经过微社会的时间对空间的勾连、微社会空间对时间的重组,互构出微社会时空的内在统一。通过对微社会时空互构的研究,刻画和呈现出网络时空中人与社会的复杂景象。对微社会网络的时空互构行为的分析,是对时空哲学理论的一种意义重大的创新与适时回应。  相似文献   

18.
肖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5):36-42,25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是自80年代兴起至今仍在欧美尤其是欧洲十分盛行的一种对技术的社会研究流派,它以建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十分强调技术是由社会因素塑造的,对技术决定论持否定的态度,主张技术应对社会学开放,即运用社会学方法去考察社会的、体制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对技术起形成作用的方式,为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SST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它的许多核心概念,如“解释的灵活性”、“结束机制”、“协商”和“对称分析”等,都是直接将SSK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分析扩展到对技术的相同分析产物,由此表明科学的人文社会研究与技术的同类研究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研究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维度。本文引入社会学习概念,阐释了社会学习的技术适应观。对技术创新实践中新技术的再创新、驯化和调控这三方面的社会学习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地方多重异质性行动者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拓展了此前关于技术创新地方性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兴科技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愈发突显,学术圈和科技政策圈都在呼吁将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考量整合到科技研发的过程中。在实验室人类学研究提供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社会技术整合研究"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在实验室层面让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互动交流,思考科研活动的相关伦理社会问题,拓宽科研决策的考虑因素。本文对"社会技术整合研究"的政策背景、理论基础、设计方案、产出结果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讨论其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