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多数青蛙都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繁殖,但有一些特殊的品种却不这样的.科学家们发现,有一些青蛙的卵子在排出之前,便已经在体内完成受精了.甚至有些青蛙可以在体内孵化这些卵子,最后产出已经完全成型的幼蛙——活蹦乱跳的小蝌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吉姆·麦奎尔表示:“目前我们只发现了10到12种进化出体内受精的青蛙,这种新发现的青蛙便是其中一种.当然,它既不排出受精卵、又不产出成型的幼蛙,它是唯一一种能直接产出蝌蚪的青蛙.”  相似文献   

2.
刘丹 《科学大观园》2003,(11):56-57
小青蛙的故事从前有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它们站到一个坛子沿儿上跳舞时,不小心掉到里面。里面装的是黏糊糊的油,它们想跳出来,油太黏;想爬出来,壁太滑。几经尝试,没有结果。青蛙A边游边想,看来今天是没希望了,还游什么呢?这样想着,四肢越来越划不动了。  相似文献   

3.
青蛙无毒、便于饲养,是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以及活体试验的上佳物种对象,但它也有一个怪癖,即必须以活物充饥,否则就会绝食。造成这一怪癖的原因并非青蛙挑食,而是它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不能动的食物。对于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青蛙却视而不见,如同坐在出了故障的电视机前一样,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一旦有什么活物从这一灰色的屏幕前掠过,倒是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鳄鱼来说,青蛙不过是口中的零食,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青蛙和鳄鱼之间竟然谱写出一段奇妙的友谊。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英国男人告诉警方,他被一只青蛙跟踪并盯上。那只青蛙在他家门口的楼梯下一直坐着"等他"。他称这只青蛙正在"骚扰"他,并希望专业人员能帮助摆脱它。据接警记录显示,这只青蛙似乎还没有采取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经过观察也没发现装备武器以及呱呱叫等行为。它只是坐在那里"等待这个他",至少这个男人是这么坚信的。根据接警中心的发言人称,"我们给他  相似文献   

6.
于丹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青蛙想比一比谁能够爬上铁塔的顶端。开始时,它们奋勇争先。可是等到爬到了一半的时候,青蛙们打起了退堂鼓。望着遥不可及的塔顶,它们停下了脚步。只有一只青蛙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努力。那些停下来的青蛙,看着这样一个瘦小的同类,有感叹,有嘲讽,有劝说,可是它始终不为所动,一直向上。虽然每一步都是那么缓慢,但是它最终却赢得了比赛。颁奖仪式上,当有人问它为什么能够爬上塔顶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动物权利的道德实践必须回答“捕食问题”,即,是否应该干涉自然界中的捕食甚至灭绝食肉动物。本文剖析了汤姆·里根关于此实践困境的立场(即,不干涉自然)的三种辩护,即:(1)非人动物作为道德受体免于责罚;(2)保护人类免于被食肉动物攻击是一种特殊情形;(3)不干涉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是对动物自身能力的敬重。但是,分析表明,这三种辩护都与动物权利自身的伦理学体系的核心相矛盾。进而,本文展示了权利论面对该实践困境的可能的有效辩护:一方面,灭绝食肉动物的实践是以一种“剥夺”的伤害替换“侵害”的伤害,因而不具有应然性;另一方面,“生命价值”的阐明也为保护人类免受食肉动物攻击提供了合理的辩护。  相似文献   

8.
“干涉”实验的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设计新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波动理论解释“干涉”现象的干涉项并不存在,指出“干涉”现象的本质,是光子被缝壁原子、分子散射形成的。进而说明任何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总有其确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他称之为"生物电".而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则认为:伽伐尼的"生物电"之说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0.
正灰绿色的非洲爪蟾是一种手掌大小,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池塘与河流愉快地度过了数百万年,这期间没有人会给它们注射尿液。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兰斯洛特·霍格本打破了它们平淡的生活。这位才华横溢但脾气暴躁的动物学家行事果断,不留后路的他在早期研究中通过将激素注射到青蛙体内来研  相似文献   

11.
动物趣闻     
青蛙"谈情说爱"的表达方式同人类一模一样1996年10月的一天,以美国著名的动物生态学家雅各布·米尔为首的科学考察团1行7人,在进入亚马逊河上游流域的原始热带雨林时,在一个池塘边,第一次发现了身上像血一样红的青蛙,他以发现者的权利正式为它命名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光场的时间相干性对干涉条纹的可见度的影响,给出了干涉条纹可见度与干涉光的光程差和光源的光谱宽度的关系式.并对时间相干性引起的牛顿环、迈克尔逊干涉仪、薄膜的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鸟笼效应     
一只百足虫正静静地在草地间爬行,被一只小青蛙看见了。小青蛙惊讶不已:乖乖!长了那么多只脚,还走得这样整齐、平稳。“请问,你行走时先迈哪只脚呢?”百足虫不是头一回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也顿觉困惑:奇怪呀,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啊,自己怎么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呢?于是,在这个念头的控制下,这只百足虫开始刻意地摆弄起自己的步态来。结果是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却一直寸步难行,从此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份轻松自在……1907年,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俩人打赌。詹姆斯说:老伙计,我一定会…  相似文献   

14.
安逸的结局     
<正>19世纪末,美国大学研究人员将一只鲜活的青蛙放进烧沸了的油锅里。在千钧一发、死到临头之际,青蛙奋力跳出了葬身之所——油锅,安然逃生。为生存,它使尽了全身力气。半小时后,研究人员又以同样大的油锅,装了4/5的冷水,将逃生惊魂未定的青蛙投入。它如鱼得水,悠然畅游其中。此刻人们在锅底缓缓加热,它无所感受,悠游如初,自得其乐。可是,待水温渐渐上升后,本生存于冷水中的它感受熬不住了,须奋力跳出,逃离险境,但已疲软乏力,欲跳不能,结果瘫软而死。  相似文献   

15.
自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首次证明光的波动本性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实现光的空间干涉需要一个相干光源。我们2009年发表在PhysicalReviewLetters上的实验研究表明[1],这一观念并不完全正确。我们设计了一个类似于Gabor的干涉全息实验方案,不同之处是使用了空间非相干光源。为了实现非相干光的干涉,我们对实验中物光和参考光采取了不同的衍射长度或构型,尽管它们的瞬态干涉图随时间呈现无规则涨落,但这些干涉图的统计平均强度分布记录了物体的全息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准备进入哥斯达黎加森林地区,搜寻一些世界上最罕见的青蛙,包括大约20年前最后一次被人看到的金蟾蜍。  相似文献   

17.
蓝色箭毒蛙 外表冷酷的蓝色箭毒蛙警告侵略者这将是一个致命的威胁.这种青蛙的毒素存储在皮肤之中.  相似文献   

18.
伟丽 《科学大观园》2013,(19):31-31
仅有一厘米大的加德纳蛙是世界上最小的青蛙之一。因为它们没有中耳和耳膜,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加德纳蛙没有听力。然而,加德纳蛙不但能够呱呱叫,而且能接收其他两栖类动物传来的声音信号。这使科学家们对此感到迷惑。最近,法国科学家通、过使用X射线检测,发现青蛙的嘴巴具有共鸣器或放大器的功能,能够接收并放大同类“说话”声音的频率,然后通过口腔及其内部组织将声音传导至内耳。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这种青蛙与它们现代近亲的习性相似,它们将非常具有威胁性。考虑到它们的巨大体形,不仅蜥蜴、哺乳动物或者小型青蛙会成为它们的美食,甚至刚出生的恐龙幼崽都将沦为它的猎物。很多人都说现在的世界已经变成二次元了,各种动漫及其周边产品似乎不再是儿童的专利,拥有更多财力的中青年反而成为了动漫消费的主流人群。比如提起马达加斯加,我们会想到老虎、企鹅、长颈鹿、马戏团……很明  相似文献   

20.
曾经红极一时的工业城市伯明翰近来被评为英国最怪的地方.这里拥有最怪的天气,包括龙卷风和青蛙雨,除此之外,还流传着许多外星人来访的传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