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人工智能(AI)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报告了全球道德偏好调查。调查内容为:在无法避免的事故中,无人驾驶汽车应如何做出决定拯救哪一方。研究结果结合了全球参与者贡献的约4000万个决策,为制定社会普遍接受的人工智能(AI)道德标准提供了重要借鉴。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要能导航路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3,(20):26-29
<正>在《时代》首次发布的全球百大AI人物中,百度CEO李彦宏获得的评价是:中国最杰出的未来主义者。在《时代》首次发布的全球百大AI人物中,百度CEO李彦宏获得的评价是:中国最杰出的未来主义者。这种“最杰出”,指的当然是他本人,但多少也有点他本人正在领导的组织。毕竟还是在这份榜单中,还有吴恩达、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Dario Amodei等AI大牛,而李彦宏,是他们共同的前老板。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3,(20):18-21
<正>《时代》周刊不是只参考入选者对AI的历史贡献,也会考虑对未来的影响。在AI浪潮席卷全球、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之际,《时代》周刊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7日发布了首份“全球百大AI人物”榜单。在这份榜单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比如openAI的两位联合创始人、英伟达CEO黄仁勋、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以及马斯克。《时代》周刊同时公布了自己的评选标准和榜单分类原则,但外界还是不乏质疑声,比如企业家、科学家、意见领袖的入选比例,以及部分争议人选。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AI在实践中正深刻地"模仿"自然人类世界,并以虚拟数据建造成了一个类似自然人类的"机器人类世界",为满足自然人类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带来了诸多福音。但是AI在全面解放自然人类自由的道路上一定程度引起了人与社会劳动、人与现代科技、人与现实社会等的技术、伦理、法律和安全隐忧,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诸如AI模仿自然人类的机器世界一定程度存在缺失如"人"一样理性价值智能。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赋予AI灵活、能动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自身行为进行预测、控制,甚至审美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重构人类及AI的伦理道德系统,让所有智能终端必备伦理道德系统,让真善美数据训练机器形成更高层次的理性化系统,使AI在实际应用中执行最严格的备案制度,建立AI数据国家级监控中心,从而促进仿自然人类世界的"机器人类世界"智能级向更高层次理性价值智能发展,且能从中反观自然人类伦理及伦理建设,助推自然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5.
AI的影响力     
《科学大观园》2023,(20):12-13
<正>《时代》周刊发布首届全球百大AI人物,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Open AI CEO山姆·阿尔特曼等被评为全球AI领袖。《时代》周刊称,这100个人组成的群体在很多方面都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系和权力中心的地图。他们是竞争对手和监管者、科学家和艺术家、倡导者和高管——既竞争又合作的人类,他们的洞察力、欲望和缺陷将塑造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3,(20):14-17
<正>他们的洞察力、愿望和缺点将决定这一日益有影响力的技术的方向。《时代》周刊发布了2023年度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学者和企业家。“领导者”部分包括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百度CEO李彦宏,谷歌DeepMind CEO兼联合创始人Demis Hassabis,还有马斯克、李开复、吴恩达、黄仁勋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3,(20):36-37
<正>公开信提到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人类灭绝风险”,该怎样看待?人工智能领域为何屡屡发出警告?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边界应如何划定?一封“警惕AI”的公开信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国际AI领域非营利组织“人工智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I Safety)日前在其官网发布一封联名公开信,表达了对一些高级人工智能所带来严重风险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正>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 Spore也同时亮相。在预告了10个月之后,"昇腾910"终于正式亮相。8月23日,华为在深圳坂田基地正式商用发布了最新款AI芯片"昇腾910",与之配套的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 Spore也同时亮相。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经常使用百度的网友而言,则希望百度搜索回归到公正的立场,提供自然的搜索结果。百度可以推荐"百家号"内容,但该内容应该是自然搜索结果而不是人为控制的结果。一篇题为《搜索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提及,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将大量结果指向百度自家产品百家号,然而百家号本身充斥着大量低质甚至误导性内容,这使得搜索质量效率都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算法是已阐明的涉及数学的唯一基本认识论概念,其本质是"确定性递归",迄今已经历了一个从有限性、递归性、统计性到实践性算法的拓展过程,而人工智能(AI)的核心是算法,其功能是依循算法通过计算解决复杂性问题,则AI可相应地分类为有限性AI、递归性AI、统计性AI和实践性AI,现今所设想的通用AI是此四类AI的混合体。同时,以算法为桥梁可沟通AI和哲学,开辟对AI进行哲学思考的算法进路:AI依算法展开的计算过程可指向、趋近实无限的彼岸世界,AI的工具价值实际上就是一个"确定性递归有限展开"的价值,算法及其展开是语言、是认知,算法本身也是方法,循此进路可对AI的绝对边界、工具价值问题、还原论的彻底性、智慧的本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人工智能(AI)可以通过查看某人的心脏测试结果,预测其一年之内死亡的风险——即便医生认为他们正常。但AI如何拥有这项"特异功能"仍是未解之谜。在此研究中,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盖辛格公司的布兰登·佛恩沃尔特及同事让AI检查了约40万人的177万例心电图(ECG),以预测未来一年内谁的死亡风险更高。为了做到这一点,该团队训练了两种版本的AI:一种AI仅被"喂  相似文献   

12.
正腾讯的AI医疗影像平台"腾讯觅影",正具备了AI+医疗的创新先进性,以及推动整个AI+医疗生态圈发展的开放能力。科技部在2017年底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BA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标杆企业入选,成为人工智能"国家队"。  相似文献   

13.
7月中旬,在风景秀丽的夏威夷海岸,一架名为"太阳神"号的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试飞.飞行记录显示,"太阳神"号在本次试验时飞行了10小时17分,最高飞行高度达到了2.28万米,表现很出色.这使得负责此次飞行试验的美国太空总署官员约翰·辛格斯高兴地说:"我们实现了所有的预定目标","飞机飞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当前,AI已经在高级思维与问题解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设计与开发用于人机互动的社会机器人上仍然面临诸多的难题。与各种社会机器人的互动中感知到它是一个可以提供某种互动的自主体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当前的人机互动中包含"真正"的社会性?通过整合社会神经科学、动物行为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的研究证据,具身卷入的社会互动观认为社会机器人的AI设计需要应对如下问题:(1)如何利用系统1直接知觉社会行为?(2)机器人的形态与生物学规律如何影响社会互动?(3)如何让社会机器人与人类建构共同任务?这将为AI在设计社会机器人上反思图灵测试的前提假设以及处理"4W/H"问题提供丰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已经让人们惊讶不已。2018年则被人们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那么在这一年里,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无人驾驶、机器医生、刷脸消费……这些神奇得近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在一种名叫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已经成为现实。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已经让人们惊讶不已。2018年则被人们称为  相似文献   

16.
正10年前,人工智能给我们的印象更多是在好莱坞电影提出的科幻概念,但伴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深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一富有科幻色彩的词语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逐渐变为现实。智能家居、刷脸消费、智慧医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2017年,众多的人工智能"黑科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的2018年,人工智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典型结构,以及从专利视角分析的该领域发展现状;探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在法律法规、可靠性、伦理三个层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西班牙科学家性爱机器人开发者塞尔吉·桑托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仅看到性爱玩偶,还会看到它们走在路上,并会向人类爱侣说出"我愿意",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只是个时间问题。此外,更令人震惊的是,桑托斯还宣称自己已经制定了与机器人伴侣"萨曼莎"生一个孩子的计划。萨曼莎是一个重约45千克的性爱机器人,运行着8个程序的她能够发出"逼  相似文献   

19.
正AI现在是个无人不知的热词,我们把时间往前翻到人工智能破土萌芽的60多年前,那是1950年,图灵在论文《计算机机械与智能》中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当时的人们根本不曾想到,人工智能会如此深入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着这个世界。时至今日,各大科技巨头公司如何在人工智能上发力?中美人工智能的差异何在?中国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这里将会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实测10款主流APP,有5款若用户不开启某些权限便无法正常使用;百度贴吧和爱奇艺两款百度系APP未经提示就直接开启了有关隐私权限。3月26日,李彦宏关于隐私问题的发言,迅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公开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