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泰 《科学之友》2003,(3):14-14
电热滑雪杖滑雪运动员的手指(尤其是大拇指)在超低温的冰雪世界常被冻伤。为此,加拿大一个滑雪俱乐部设计了一种电热滑雪杖,握把内有一个以强力电池为电源的微型电热器,能发出足够的热量以保护手指免  相似文献   

2.
则鸣 《世界科学》2014,(9):F0004-F0004
<正>未来的"机器人大脑"将能从互联网上获取海量信息,然后把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机器人,使机器人成为家庭、办公室和企业的好帮手。这是7月中旬在美国召开的"2014年度机器人技术:科学与系统大会"上传出的消息。据专家介绍,所谓的"机器人大脑"就是一个大型计算系统,通过该系统的"结构深度学习"技术,机器人对诸如找钥匙、倒饮料、端盘子和在合适时机打断两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机器人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热点之一。所谓"机器人",一般人们把它定义为"像人一样的机器"。所以有些人认为,机器人应该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所以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自主完成人类所赋予它的任务与命令,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一起认识智能时代中最不像人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4.
14 000英镑造出"机器人妻子" 现年33岁的李忠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普敦市的一名前软件程序师,由于工作忙碌,他压根没有时间约会谈恋爱,所以尽管李忠年过三十,但仍然形单影只.两年前,李忠彻底厌倦了这种"孤家寡人"式的生活,为了能有一个伴侣和自己朝夕相处,精通电脑稃序和人工智能的李忠决定亲手为自己打造一个"机器人女友"或"机器人妻子"!制造机器人在李忠眼中可说"小菜一碟",因为李忠年轻时就是一个"神童",他在8岁时就曾为自己造出过第一个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打机器人能"自疗" 中国的月球人项目最具前瞻性:不急于开发能完成简单任务的机器人,而是着眼于未来月球基地的一系列工作开发多种仿生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曾推出过一部有关机器人的科幻影片,内容是说由于机器人的脑中植入了动物细胞,机器人变得像人一样会思考,并且和人争夺统治世界的霸权,这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收到了极高的票房价值.今天,影片"未来世界"中的预言部分已经正在付诸实践.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到2030年,计算机或机器人将拥有和人类大脑一样的储存容量和处理速度,甚至能完全代替人类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懂情感的机器人、会思考的防火墙、能弯曲的显示屏、无人操控的中央空调……它们,或许就是人类通往"未来"的"任意门"。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创新型"黑科技",描绘着未来生活的图景。科技的背后,无不流淌着创新的基因。就像人类无数次抬头仰望星空,总在探索天际浩渺、时空深邃,以期给未来一声问候。随即,我们惊叹人类智慧对于自身的一次又一次超越,未来的画卷便如此展开。"会恋爱"的机器人不止在电影里跟机器人"谈恋爱",这是真的吗?小i机器人做你的贴心男(女)友。小i机器人能够读懂你的喜怒哀乐,能完成生活咨询、金融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200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就研发出一种仿壁虎机器人,它在吸附原理、运动形式及外形上都比较接近真实的壁虎,被称为"粘虫"。"粘虫"身手不凡,能"飞檐走壁"……茫茫太空垃圾泛滥成灾受壁虎能够在垂直光滑墙面自由爬行原理的启发,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了一款"壁虎漫步"机器人。实验证明,它能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轻松自如地抓放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的感觉是最难模仿的,人类在感觉方面所达到的"超"能程度,目前连机器人也望尘莫及——能"听"的手机器人虽然凭借电流控制能"握住"杯子等物体,但人的手却要比它更高明。以触觉为例,人的指尖能感知只有5μm高的突起,而这个数字仅仅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0。至于舌头和嘴唇的敏感度就更高了。当你试着把一根头发放到嘴里  相似文献   

10.
走进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便有一台名叫中国"先行者"的机器人亲切地向人们打招呼:"您好,我是国防科大研制的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欢迎您来参观,希望得到您的关心和呵护."这位具有人类外观特征、能模拟人类基本行为动作的机器人,身高1.4米,体重20公斤,是我国科技人员10年艰苦攻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又一次闪光.  相似文献   

11.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9,(10):32-33
卡通电影<杰森一家>中的机器女佣"罗茜"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但她的烹饪功夫十分了得,清洁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而现实中的家用机器人可没有那样乖巧.如果你把手放在本田公司制造的实验智能机器人"阿西莫"或丰田公司制造的"伙伴"机器人手上,那么它们就会问候客人、端上饮料,甚至演奏乐器来娱乐客人.然而,你能买到的家用机器人仍然只能用于某一种工作.不过,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家用机器人至少可以把它们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环境实时变化的"人造伪装"一直很难实现。日前,韩国科学家团队研制出了一款以变色龙为灵感的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能根据背景实时变色。这项研究标志着可穿戴伪装技术的巨大飞跃,同时对下一代技术具有启示意义。该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开发人造变色龙的新策略,他们将热致变色液晶层与纵向堆叠、有图案的银纳米线网络进行集成,再结合颜色传感器和反馈控制系统,制造出了"人造变色龙皮肤"。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一个软体机器人上。演示表明,该机器人能探测局部背景颜色,并根据周围环境进行实时变色。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是个多山的内陆国家,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坡度适中,积雪期长,风沙不大,这种地貌十分适合开展滑雪运动,因而滑雪在奥地利风行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奥地利体育技术有限公司调查,奥地利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滑雪,其次是足球,第三是网球.而且奥地利政府已经把每年的第一周规定为全国的滑雪周,人们把它称做"滑雪节".  相似文献   

14.
意外发现"死亡之声" 20世纪50年代末,冷战正酣.一天,出生于俄罗斯的机器人发明家加夫雷奥接到了法国国防部的密令要求他火速研发能打核战争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正假如机器人可以是狡猾的、自以为是的、善于表达的,那么为何不能有知觉?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中,我们初次认识了机器人L3,她是蓝道·卡利森的机器人副驾驶,当时在酒吧里痛斥一场机器人对抗机器人的残忍笼中斗:"你们怎么能宽恕这种野蛮暴行?!机器人也有权利!我们有知觉!"我第一次观看《游侠索罗》电影时,我对机器人L3的反应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仙造人的传说.现在,科学家企图在实验室里用人类自身的结构和现有的材料制造出与人类接近的机器人,科学家把这种类型的机器人叫做"类人机器人".类人机器人不但具有高度发达的智慧,而且外形和生理机能也和人类比较接近.为了使得类人机器人看上去有人类协调的动作,科学家不但给"他们"装上像人类一样的关节,还得给"他们"安上人造肌肉和皮肤.目前,人造肌肉的研究逐渐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正"达芬奇"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引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它已于日前成功地为一位患者实施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据专家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可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等众多科别,已在国际上广泛运用。"达芬奇"的机械手能完成许多人手无法实施的动作,如任意360度旋转拐弯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从折纸术中获取灵感,创造出用于机器人的价格低廉的"人工肌肉"。加持了这种"人工肌肉"的机器人,能举起比自己重1000倍的物体。这种"肌肉"称为促动器(actuator),被安装在金属线圈或塑料板材的架构上。每条"肌肉"的制造成本约为1美元。而骨架可以是弹簧、像折纸般折叠的结构,也可以是任何装有铰链或有弹性空隙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全新设计工具,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设计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得多的"DNA机器人"(实则是一个DNA单链分子)和纳米设备。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DNA机器人"将能在人类体内输送药物、检测致命病原体的存在,并且还有可能为其他越来越小的电子产品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罗塞塔任务夺得了此次《科学》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的冠军,以下荣登亚军榜的九项研究涵盖了生命科学、空间科学、人工智能以及人类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懂合作的"机器人"不需要上司机器人在与人类合作方面一直都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然而2014年有好几支团队的研究表明,机器彼此之间也能合作,无需人类的监督。机器人科学家一度还绞尽脑汁要改善机器人个体感知周围环境、对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能力,那时候,让一队队机器人各自执行任务似乎看起来还不到时候。可是在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