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也许在普通人眼里,色彩只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特定影响,但在科学家手中,它却变成了解决难题的利器。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人眼通过视网膜上细胞的帮助,视觉神经就会对其产生反应,即物体反射的光会作用于眼睛。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投射到视网膜上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也就不同。当神经冲动传输到大脑后  相似文献   

2.
正食物处理不当就可能后患严重。不久前,中国浙江一名46岁男性在出现头痛、眩晕、肢体癫痫样动作和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后前往医院。他告诉医生,在这些症状出现前大约一个月,他在家中吃火锅时吃了猪肉和羊肉。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的大脑有多处损伤。他被确诊患有脑囊虫病——摄入猪肉绦虫卵后发生的寄生虫病。当虫卵孵化后,幼虫穿行到人的大脑、肌肉、皮肤和眼睛等部位并形成囊肿。  相似文献   

3.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当光通过真空中的磁场时不会有折射现象发生。但是根据量子理论情况就不再是这样了,光子-光子相互作用将会发生真空双折射。一束线偏振光受到磁场的作用就会变成椭圆偏振光。不过由于实际的折射率与1之差仅为10~(-21),所以折射效果是极其微小的,实验上难以探测到。为了要探测这些光子-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微小的折射效果就需要在强磁场中有长的光程。利用一个使光来回反射的反射镜系统就可达到长光程,不过这就要求反射镜的质量相当高,使其对偏振光的干扰减到最低限度。西欧核子研究中心(CERN)已经  相似文献   

4.
眼睛是脑的延续,享有"脑之天窗"的誉称;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90%来自眼睛,它是五官中第一"信息大户";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离不开眼睛,它对人如生命一般重要……不过,说来说去,总离不开一个"看"字。仿佛眼睛除了视觉功能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能耐了。如果你在5年前这样认为,你或许没错,可日历翻到今天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5.
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婴儿呱呱坠地之后,接触到大自然的第一印象就是光.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人类感官接收的外部信息中,约90%以上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有了光,人类才能看到这五彩斑斓的世界. 尽管如此,很多时候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光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偶尔抽一两根烟不伤健康、熬夜后喝杯咖啡能提神……当你做出这些行为时,大脑中的神经通路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一旦有了适当的外界刺激,就会转入自动执行的模式化阶段。因此,当这些行为变成习惯后,就很难克服了。本期“绿色氧吧”,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健康谎言。  相似文献   

7.
邓兴旺 《自然杂志》2018,40(6):391-399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目前的动物和植物。通常,动物可利用眼睛感知光线,然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传送到大脑来解释所看见的东西。此外,动物还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需求自主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方式与动物存在显著差别,它们没有眼睛和大脑,终生固着在一个地方生活而不能自主移动。然而,植物拥有自己的优势。它们生命力旺盛,繁殖力超强,可拥有动物难以企及、高达几千甚至几万年的超长寿命。除了使地球丰富多彩以外,植物还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植物虽然不会动,却也能洞悉世间万象变化,并且不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更神奇的是,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也能看见光,甚至能看见我们人类眼睛看不到的光,并对不同的光照周期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移动中风病房能在损伤开始产生之前治疗病人,从而挽救生命。在你血流中的某处,一个血凝块松散了。它流动到你的大脑,阻塞了其中一个血管,剥夺了周围神经细胞的氧气和葡萄糖。你的脸突然某一侧面瘫了,一只手臂变得无力了,讲话也变得含糊不清了。出现这些症状就表明你中风了。沙漏倒转——你所剩的时间正在流逝。神经学家们有一句格言:时间就是大脑。大脑耗费大量能量,而且对氧气和葡萄糖是如此依赖,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信息如浩瀚的大海,取之不尽。我们坐在屏幕前阅读和娱乐的时间越来越长,而耐心却越来越少。那我们该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高效获取信息呢?答案可能是:下一代的速读技术。美国波士顿一家名叫Spritz的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阅读技术,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阅读时,眼睛通常是按照一行行文字的序,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读。阅读每一个字时,眼都在移动、寻找字的识别点,找到之后,大脑开分析字的含义,同时联系上下文,眼睛随后又移下一个字,周而复始。如果眼睛在句子之间碰到  相似文献   

10.
每幅图都含有一个重复的图案。隐于其中的是藏有三维图像的细微变化。要抓往这个图像,你必须使你的每只眼睛以足够长的时间盯着不同重复图案的相似点,从而使大脑将两者联系起来。如果你放松下来,几乎处于沉思状态,你就比较容易掌握这一过程的要点。你集中精力要看穿画面,也就是说,将眼的焦点放在远处,你的眼睛即处于外斜视位,与内斜视(对眼)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双木 《自然杂志》2007,29(2):106-106
当眼睛里的视神经元发生衰退时,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来使它们恢复,然而一项新的研究给这种疾病带来了希望之光。用一种从藻类中提取的光受体蛋白质注射盲鼠,使小鼠恢复了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能力。光感受器把光转换成电脉冲经过视网膜的神经元传给大脑。倘若这些光感受器被损伤或遭毁坏了——如在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症发生时——视网膜神经元将无信号可传达,于是视觉便丧失了。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13,(11):17
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形式,它的工作方式与电影《星球大战》里的光剑相类似。如何形成一组物理学家正在研究光子并试图将这些粒子结合形成分子。这种分子的特性类似于光剑,主要是通过移动固体里的光粒子,与其他任何已知的物质都不相似。这项结果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米哈伊尔·卢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教授弗拉丹·卢勒狄克教授共同发现的,他们当时正试图冲击光子穿透铷原子云。随着光子进入电子云,卢金说道,它的能量激活了沿途  相似文献   

13.
俗话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东西即使让眼睛看了也不一定为实。你若不信,那我们就先让大家看看几幅图吧,验证一下你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否为实。看看图形后,再测量一下,检验你看到的是否是准确的。下面这些图,就是让人产生视幻觉的图形。早在19世纪的下半叶,在视幻觉领域掀起了一阵兴趣的波涛。这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认为你的大脑行使了所有的思考功能,那你就错了。心理学家认为,身体并不仅仅只是被动地向大脑传送感官信息,身体对大脑决策的影响不可小瞧。稍稍腾出点时间,从繁忙喧嚣的生活工作中暂时走出来,安静地坐下,将双手放在面前的办公桌上或椅子扶手上,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你一定能感觉到自己的血肉之躯,感受到从脚趾尖一直延伸到头顶的感觉,这些在我们的自我意识中是最基本的。然而,直到不久  相似文献   

15.
<正>智利科技公司Thinker Thing宣称,他们首次通过脑电波进行3D打印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当你戴上一个脑机接口耳机,在思考不同的3D形状的时候,大脑中的脑电活动会被发送至3D打印机。利用大脑中可以探测到的微小电脉冲,3D打印机就能够控制打印3D物件的整个演变过程,从而打印出不同形状的3D部件,并最终组合成一个你心中所想的真实物件。目前,Thinker Thing公司正在研究利用儿童的脑电波数据来制作3D模型。当然,"并不是说你想象了一个东西,然  相似文献   

16.
睡眠开关     
<正>每天把你喊去休息的是什么?是时间,是哈欠,还是父母的叮咛,或是明天的压力?来自英国的科学家发现,这些都不是真正喊你去睡觉的原因。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开关",正是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应该睡觉。科学家认为,这种"睡眠开关"通过大脑神经细胞进行调控,它类似于一种"同态调节器"。当你已经很久没有休息,身体正处于疲劳状态时,这个开关就会启动,不断向你的大脑发出信息:我的"主人"该睡觉了。  相似文献   

17.
人的眼球中间的圆形小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窗户,叫作瞳孔。古代称瞳孔为"目瞳"、"瞳子""、瞳人"或"瞳仁",都离不开"瞳"字。这个字之所以是目字偏旁加上一个儿童的"童"字,是因为你看别人的眼睛时,在别人的瞳孔  相似文献   

18.
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最近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大脑的“领悟”中心———即在大脑做出错误判断时被激活的一串神经细胞。负责该项研究的沙尔 (Schall)博士认为 :对大脑这一区域的研究阐明了大脑如何对其自身进行调节 ,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损害人的控制思维及行动能力的疾病 ,比如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对两只短尾猿猴做了一系列“停止任务”实验 ,以观察大脑的活动情况。他们让短尾猿猴坐在一台屏幕中央有一亮点的计算机前 ,并记录猿猴眼睛的运动情况。开始不久 ,屏幕中央的亮点消失 ,而在屏幕边缘出现另一个亮点 ,…  相似文献   

19.
视觉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是通过生物电活动而实现的。当光或图像刺激通过眼内屈光间质投射到机网膜上,光感受器吸收光量子,经过从光能到化学能,再到电能的光电转换过程,神经冲动经过视网膜神经网络与视神经视路,最终将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枕叶皮层,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图像。临床视觉电生理作为眼科领域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通过应用无损伤与客观的技术方法来检测人类的视觉功能状态,目前已能确切定位记录从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视路到中枢视皮质各级神经元的生物电表现,在眼底病变的诊断等方面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一、记录技术与生…  相似文献   

20.
《科学24小时》2014,(7):1-1
鸟在天空自由翱翔,鱼在水中欢快游动,阳光穿过树林,落叶铺满城市的林荫大道,最爱的你在对我微笑……从降临人世间开始,我们就在不断感知着这个世界,进而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人的生存依赖于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我们80%以上的感觉信息都来自于视觉,可以说,视觉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而眼睛,是视觉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眼睛,是大部分动物接收光线并在大脑中形成影像的器官,它非常精细,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自己的具体形态进行改变,以便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本期“锐·聚焦”将详细介绍眼睛如何工作,它的结构和功能,甚至视觉欺骗、眼睛的仿生学意义等等,让你从此对眼睛有一个新的认识。只有全面认识眼睛、了解眼睛,我们才能更好地科学用眼,保护眼睛,让它健康地陪伴我们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