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道德的"是"与"应当",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现代伦理学由传统道德心理学的行为-表现层面深入到道德主体大脑的生理-物理层面来研究人类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的实际运行状况,即道德的"是"。这一方法实际是在"外部的"行为-表现和"后台的"生理-物理活动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它除了对道德思维的事实作出生理-物理层面的说明之外,并不能探讨道德应当问题。这一事实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休谟关于不能从道德的"是"推出道德的"应当"的观点。与之相对照,传统伦理学中的"整体视角"应该是我们研究道德应当问题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大脑只开发了10%"这一谬误的流行,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未知领域选择性接受"有利"解释的心理,"你智力中‘隐藏的90%’都被埋没了……发现、释放和应用这些智力能使你获得新的成功’和个人幸福——  相似文献   

3.
正浪漫爱情能够使我们大脑的奖励系统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你是否经历过恋爱的过程,从迷恋某个人到坠入爱河这一过程看起来如此的理所当然。但是前人的研究表明,恋人之间的爱与朋友之间的爱有天壤之别。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如何做到如此巨大的情感飞跃?换句话说,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爱河里?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Stephanie Cacioppo在过去10年间一直在对浪漫爱情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她解释道,在这个过程中大  相似文献   

4.
正晚上在光线不好的街道上行走时,你的手掌会出汗吗?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在你的大脑内部深处新鉴定出的"焦虑细胞"放电。本文介绍了近期焦虑症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根据来自伯明翰大学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研究者们的一项研究结果,睡眠时间少于8个小时会导致焦虑症以及抑郁症发生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美国哈佛大学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有一个"怪癖"——当某些事情变少或者风险降低时,我们的大脑仍能产生相关的联想,认为担心的事情"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神秘的大脑有哪些谜一样的"怪癖"呢?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做一件事情或者发呆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似乎有人在背后看你。背  相似文献   

6.
面对一只霸王龙模型,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你手好短." 为什么霸王龙都是小短手呢?一项最新发表于《波兰古生物学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好笑又令人心疼的解释……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古生物学家Kevin Padian近日时常陷入沉思,因为许多学生向他提出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同学PARTY上,讲好了一个一个笑话——我富有表情地说了一个从书上看来的: 男人问另一男人:“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女人,她肯原谅你的一切过错,非常爱你,对你善良而又友好,你应该对她说什么呢?”另一男人想了想回答说:“你好!妈妈。”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有句老话:"女大三,抱金砖。"如果结婚时女方比男方大上3岁,将预示着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虽然这只是民间俚语,但一项新研究却用科学数据告诉了人们"3岁"的奥秘。近日,美国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成年女性的大脑会比同龄男性的大脑年轻大约3岁。这项科学研究结果基于什么科学道理?目前我们探索到人类大脑在结构和行为认知等多方面存在哪些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又将意味着什么?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李军。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7):12-13
正首先要声明的一点:能完全符合以下10项测试便堪称为"真正健康"的男人了,而今绝大多数男人想的是:如果今早能起床去上班,那么我肯定是健康的。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是:"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完满状态。"看看,这已远远超出了没病没痛的范畴。我们需要一套客观的指标!美国多位健康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公布了一张健康标准list。因而在你自夸身体很棒前,不妨先看看这个标准。如果10条中你能达到7条,已堪称健康男人的范本,倘若某一天真的需要克隆人类,你完全可以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0.
刘霞 《科学大观园》2013,(18):34-35
科学家一般认为量子理论只能对微观层面"施威",而对宏观层面则束手无策。但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如今有科学家提出,在量子世界起重要作用的互补原理和概率理论同样可用来解释一些宏观现象,比如人类的决策过程等。这是因为普通的概率理论无法将对人的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定情境考虑在内,不过有了量子概率理论,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物理学家表示,将量子力学的规则应用于心理学和经济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和人类的决策行为。量子力学过程也会出现在微观尺度如果有人让你将意识和无意识区别开,你能做到吗?仔细想想,这确实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如果意识存在着一个物理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生命有可能在死后还延续一段时间,但只不过是处于睡眠模式。医生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大脑在人体临床死亡之后依然继续工作的证据:一位患者在心脏停止跳动后依然保持了10分钟的大脑活动,并呈现出我们在深度睡眠时的脑电波。来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者们表示,这一现象很不可思议,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解释。研究人员分析了患者在生命维持设备关闭之后脑电波和心脏跳动的情况。在4名患者中,有3位患者的大脑在心脏跳动之前就停止活动,然而另外  相似文献   

12.
酗酒会给大脑带来极不健康的影响.大量饮酒的人的大脑结构和大小都会发生改变,比如发生脑萎缩、神经元损失等,这些变化往往都和认知障碍有关. 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即使是大多数人认为"适度"的饮酒水平,比如每周几杯啤酒或葡萄酒,也可能和一些大脑风险有关.在新研究中,他们着重筛选了数据集中的生物医学数据,特别是研究了样本库中36...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1,(5):18-19
导语:买个化妆品,你会反复询问,可对于吃进肚子、关乎健康这么重要的一件事,你却不肯花时间来读懂它、研究它,这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吗?有多少次,你在超市里被食品包装上高深莫测的标签弄晕?每天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你又了解多少?调查显示,有看食物标签习惯的人不足25%。让我们的营养专家来为你解密食物标签,让你吃得更安心。4个指标你必须看1.保质期:这点大家基本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14.
当你在夜晚仰望星空,你会首先看恒星.但除此之外,在你眼前出现的其实还有无数颗的行星,亿万颗的行星.这是根据一项最近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得到的结果,该项研究进一步证明行星在宇宙中是非常常见的.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对一个行星系,即Kepler-32中的行星成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这个行星系具有代表性,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大部分行星如何形成的完美样本. 这项研究的合作研究者,加州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助理教授约翰·约翰森说:"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至少存在1000亿颗行星."对此,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表示:"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你仔细想一想,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几乎银河系中每颗恒星都可以分到一颗行星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一项备受争议的研究指出,现实也许只是大脑依据自己的预期产生的幻觉、该理论指出,我们的内心思想对外部世界的模拟只有少数情况下才会听从感官传递的真实信息,若情况果真如此,就意味着每个人经历的"现实"其实都与众不同。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我  相似文献   

16.
公正管理     
<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caling Up Excellence一书合著者罗伯特·萨顿说:"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公平,觉得自己情商有多高,你也许早已犯了厚此薄彼的错误。"关于集体缺乏自我意识的研究也反映了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已经表现出了厚此薄彼的行为而浑然不知。"然而,我们自然会在工作上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HBR Guideto Office Politics作者卡伦·狄龙说:"有很好的原因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偏向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戴上我称为"欧陆式眼镜"的东西,运用欧陆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诸如探究、发现、实验、理论和确证等传统的科学哲学问题,某些事物就会以颇为不同的方式呈现,你就会看到新的事物,一切事物会彼此相关并以不同的方式与背景相关。透过欧陆式眼镜的凝视,让你倾向于关注两种事物:第一,那些妨碍你看得更清晰的事物;第二,事物"如何"显现,而非事物是"什么"。该隐喻有某种严重的缺陷,但仍是有用的,因为它提示了审视科学的传统视角与欧陆视角之间的巨大差异。它也能被用于发展"科研平台"这个观念,即科学不仅仅是一组活动,不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我们将之封闭的一组工具、实践和借此形成的知识,而是由诸线条的流动之网构成的,这些线条顺利地与紧密地整合入我们的世界并且塑造了世界的轮廓。我在本文中讨论了欧陆科学哲学的两条可能路径。一条涉及的是"解构性的重演",即对我们继承下来的科学概念(包括传统的分析性概念与海德格尔的"科学不思"的概念)的探究;另一条涉及的是可被称为"回归田野研究"的东西,即仔细地审视科学实践。接受这两条路径,将让欧陆科学哲学唤醒一大片重要的探究领域。忽略这些探究的领域,科学哲学将自食其果。  相似文献   

18.
定律解释是一切可以被称作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基本的科学解释.它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是普遍适用的.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缺乏普遍性定律的反对,可以普遍的"似定律陈述"取代定律解释要求的定律.现实的定律解释不是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的经验定律对被解释项的覆盖或逻辑论证,而是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后者在逻辑模式上强调解释项对于价值项的包含,它是"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前理解--理解、解释"的简洁表达.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可以改变腰围,但对于它们如何改变大脑却知之甚少。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把一只老鼠的饮食从标准食物换成更易发胖的食物,会改变某些控制饮食的神经元的活动,使限制能量摄入的细胞"刹车"失灵。如果在人类中也是如此,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暴饮暴食倾向。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神经生物学家Garret Stuber团队一直想要了  相似文献   

20.
<正>分子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和同事发现了DNA结构后提出了"惊奇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意识的各种方面,不管是对家庭的深厚感情,还是对上帝的信仰,都只不过是大脑神经网络电活动的结果。克里克在1994年写到:"你只不过是一堆神经元而已"。当这些网络收到刺激时,就会体验到构成我们生活的身体感觉和情绪体验,大脑将这些记忆存储起来,当存储它们的神经网络再次被激活时,我们就能想起这些记忆。尽管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