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王永志 《科技潮》2006,(2):38-41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整个太阳系。”这是现代航天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911年8月12日在给他的朋友沃罗比耶夫的一封信中所写的一段话。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人类征服宇宙的先驱思想家和理论家之一。他的多级液体燃料“火箭列车”的设计思想和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奠定了人类进行太空飞行的基础。尽管他没有做过火箭的具体试验,但是他这个科学的论断和浪漫的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推动着人类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颖 《青年科学》2009,(9):14-15
中国人对太空的向往可以追溯到很早,人类第一个尝试飞天梦想的就是中国人——600多年前的明朝士大夫万户。他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这个尝试失败了,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但他的梦想一直存在于中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几百万年来人类的家园。但是生命的演化有时就是这么奇妙,人类在这个家园里繁衍生息,为衣食住行忙碌,却不忘向星空瞥上一眼,并产生了离开这个家园的冲动。正是有了这种冲动,航天事业的大幕才能开启,人类也因此有了第一枚火箭和第一颗卫星,也第一次踏上地外的星球。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10)
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当军用火箭作为战争的重要武器问世后,把人送人外层空间的试验就在规划中了。但要进行试验,选择谁来作开路先锋呢?人类自然就想起了动物。由于狗、猿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与人很相似,在长期试验下具有忍耐能力,因此,人类的飞天尝试是首先由它们担当"替身"身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动物,就没有载人航天的今日。第一批走出地球的"勇士"尽管人类飞天的尝试来自中国,然而,最先具备太空飞行条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美国和苏联,因为,他们在战后拥有了德国的 V-2  相似文献   

5.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给出的推力、质量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一直是导弹或卫星外弹道设计的计算依据。为适应需求,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几何形状需要反复调整,复杂的几何形状使内弹道计算成为一项繁琐的工作。本文利用Pro/E软件强大的三维建模能力,通过参数化设计模拟发动机燃烧的全过程,编制简单程序实现发动机零维内弹道计算,为繁琐的计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曲轴系统轻量化设计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曲轴平衡重减重孔的影响,建立某半封闭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统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求解,分析不同形式减重孔的曲轴系统扭振性能,结果表明配备流线型减重孔的曲轴系统具有最优的扭振性能。为获取最优的流线型减重孔的形状参数,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曲轴扭振性能与流线型减重孔形状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非劣排序遗传算法对建立的曲轴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与初始值相比,曲轴质量降低了10. 33%,扭转角位移下降了5. 86%。  相似文献   

7.
正"猎鹰9号火箭成功回收后,马斯克的下一步计划是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九成,送10万人进太空——他的征途,是宇宙星辰!"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1日晚,佛罗里达州。这一天,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美国Space X公司(太空探索技术)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猎鹰9号火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火箭回收。  相似文献   

8.
对火箭密集度产生极大影响的火箭燃气喷射流,其理论和计算至今仍不完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尝试。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火箭燃气喷射流的若干机理。这里在火箭燃气喷射流流动结构内增加了羽状流转移段,并作出转向模型和火箭燃气喷射流边界层混合区的诸普遍相似剖面。 在第二部分中,利用一元稳定等熵流理论得到羽状流转移段诸参数,应用非等温湍流射流理论且通过射流积分第一和第二方程问题,并考虑火箭发动机喷射流燃烧的影响,确定与温度比有关的结构参数和特性参数。 最后,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发射两种火箭系统,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开缝V形火焰稳定器的冷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加力燃烧室稳定器——中心开缝的V形钝体.在开式风洞中,对两种不同形状的新型V形稳定器在不同缝宽下的阻力特性和尾迹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表明:流线型稳定器的阻力特性优于非流线型稳定器,但反流区大小却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从物质流动的方式来看,循环经济区别于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为特征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要求把经济过程组织成为具有高资源效率和高环境效率的“从摇篮到摇篮”的闭环过程。但从人类发展的意义上看,循环经济不仅只是一种环境经济,而是把经济、社会和环境整合起来的一种体现统筹发展思想的新经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意味着某种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分析讨论了离心式压气机叶轮叶片结构形状,对叶轮气道内和压气机壳中气流特性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叶片形状结构,使气道向流线型靠近,以提高离心式压气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频繁发射航天器,探索太空。其实,在人类动身前往太空之前,有许多动物先抵达太空,为人类探路。首批太空探险者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空间,生物能否存活?1947年2月20日,一批果蝇搭乘美国发射的V-2火箭"探索"太空。当时,人们为这些小生命捏了一把汗。最后,降落伞带着搭载果蝇的返回舱着陆。看到果蝇还活着,科学家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8,(1)
世纪末的今天,全球气温正在变暖。占地球表面积71%的大海——这生命的摇篮,是否仍会一如既往,将人类的希望满载?面对海平面"得寸进尺"式的进逼。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问:我们将何处为家?诺亚方舟:不再是神话未来的某一天,人类漂泊在大海上,寻找着大陆和家园,一点点土壤竟然价值连城,一棵矮小的番茄树也珍贵无比……大陆在哪里呢?在男主人公的带领下,才发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日上午,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 X)的"猎鹰-9"运载火箭带着11颗卫星升空,大约10分钟后,第一级火箭被成功回收。火箭在载荷发射到太空后安然返回了地球,在人类历史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单室多推力轮孔装药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提高火箭密集度及装填密度的要求,设计了双辐条轮孔装药药型。根据装药几何形状,导出了在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面积及通道截面积变化规律的计算公式。根据装药工艺及推力方案设计要求,提出了双辐条轮了孔装药设计方法。利用该文提出的装药药型及数学模型进行火箭发动机装药设计,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型火箭发动机的装填密度,而且还能够根据弹道设计要求,获得多种推力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火箭的回收利用是人类实现太空遨游的技术基础,而目前这项技术也已经成功实践了,你知道怎么做到的吗?发射卫星进行太空探索投资巨大,仅发射一枚火箭就要耗费巨资,这也让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无力从事这一项目。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则另辟蹊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提出了通  相似文献   

17.
杨先碧 《科技潮》2013,(2):68-69
在已有的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火箭是很大的一笔一次性开销,因为火箭升空的过程就是自我牺牲的过程。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之后,火箭只剩下几乎没有多少再利用价值的残骸.美国一家民用太空公司决定改变火箭的命运,它们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重复利用的火箭。目前,这款火箭已经成功完成两次短距离试飞。重复利用节约成本目前,已经完成航天器发射任务的各种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完成任务后就变成了残骸掉落到地面上。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火箭的开销就会花费数千万元人民币。然而,按照现在的设计,火  相似文献   

18.
1.“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开始他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整个太阳系”。这是被誉为“宇航先驱”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  相似文献   

19.
<正>A:相信你一定欣赏过火箭发射的壮观场景吧,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火箭尾部喷出熊熊尾焰的喷管呢?其实,我们看到的类似于钟形的柱状管道,只是真正火箭发动机喷管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很多时候由于长度很短或隐藏在各种零件下,很难被观察到。准确地说,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更像是一个沙漏,即喷管的前一小段为收缩段,后一段为扩散段。这种形状的喷管被称为收缩—扩散喷管,也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准流线型动车组列车头部外形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型优化设计,措施包括加大列车细长比以及改变外部形状等.应用CATIA软件通过创建列车头部曲面的主型线、中间控制线等步骤,完成了列车流线型头部的三维曲面模型设计,同时应用曲线曲率梳工具,通过调整控制点的位置,完成了控制线的位置调整.流线型列车头部曲面的静态光顺性评价表明被测区域达到了曲面光顺的要求.应用CFD技术,采用三辆编组形式,模拟计算了两种列车在6种不同速度时的空气阻力.结果表明:与准流线列车相比,流线型列车在降低列车运行空气阻力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