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24)
环道组织渠化对于化解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的交通冲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面对日益剧增的交通量,该方法的停车延误也随之递增。如何提高多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是大交通量背景下面临的核心问题。以重庆市垫江县黄沙六进口环岛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道路结构、交通量、交通OD等参数实地调查,以及环道数、车道宽度、车道数等设计参数的分析,提出了环岛+信号灯控制方法和类十字交叉交通控制方法两套改进方案。最后利用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及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之间的优劣。VISSIM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环岛配合信号配置交通控制方法,优化后的类十字交叉口控制方法在高峰交通量时更具有优势,其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相比减少9.3 s,通行能力提高了12%。由此可见,类十字交叉方案对于解决多路交叉交通延误问题为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对城市交通中单交叉口信号动态优化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单交叉口的智能信号控制优化算法,并在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中对竞争法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希尔排序策略,将基本遗传算法改进成了一种新的基于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 且计算机模拟复杂度较高的四相位交通控制仿真对比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结果证明,遗传算法可以较好地应用到交通控制领域,且改进式遗传算法在中、重度交通需求的情况下依然能在很短的计算时间内使控制周期内路口的总延误和排队车辆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6.
为解决城市交通流的潮汐特性造成道路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引入了交叉口进口道短车道的概念,探讨了有交叉口存在的城市道路变向交通组织方法,以可变车道短车道长度为自变量建立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模型,并利用VISSIM进行交通仿真检验该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行性,同时确定了模型中排队车辆车头间距的最优取值,分析模型可知可变车道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可以提高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关键.大量的交通流聚集于此,极易造成交通堵塞,此时可通过交通组织优化来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以益阳市龙洲路与秀峰路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对交叉口的现状、信号配时、交通流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该交叉口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包括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建立区域信号控制系统、设置交叉口直左共用区等. 相似文献
8.
直行优先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交通流延误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晓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3):284-289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交通流优先通行的规则,运用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优先型交通流延误分析的Adams理论,推导出直行优先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机动车交通流延误模型.其成果既完善了现有的延误计算理论,又可为设;置信号相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可用于分析我国信号控制交叉口实际运行状态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夏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70-74
对五路交叉口改造原则和交通组织设计方法进行论述,结合实例对交通组织提出多种改善方案,同时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并对各个改善方案进行交通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信控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合肥市三孝口信控交叉口为例,分析了城市道路信控交叉口车辆的运行过程和确定延误方法,分别采用韦伯斯特模型法和点样本实测法对其进行延误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接近。最后评估了三孝口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为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区域交通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模糊控制不需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特别适用于具有较大随机性的城市交通控制。对一类特殊路口的交通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应的信号配时方案。提出了以当前相的主队列和后继相的主队列共同决定信号配时的模糊控制方法,阐述了模糊控制器的整个设计过程。以通过交叉口的平均车辆延误为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优于定时控制。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瞬时停车延误的孤立交叉口信号灯闭环控制策略.以交叉口瞬时停车延误总量作为控制参量,其值达到阈值时实时切换交叉口信号灯状态,把信号灯绿灯信号分配给需求最高的道路,不再有信号灯周期的概念.在车流量400~800辆/h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传统的Web-ster周期控制和新策略控制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新策略控制条件下,车辆平均通行时间明显小于传统控制策略,在800辆/h的流量下,仅为传统策略的44%;该策略对控制阈值不敏感,当流量为800辆/h时,车辆平均通行时间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1%;该策略获得的多组平均通行时间具有较小的方差,当流量为800辆/h时方差仅为0.895s. 相似文献
14.
信号交叉口排队分析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动态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准冲击波分析和排队论分析技术对信号交叉口处排队所占用的空间及排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建立起信号交叉口排队分析模型,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以期能得到更贴近实际的结果,为交通工程师进行规划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信号控制交叉口处机动车的交通行为,利用交叉口的信号周期、有效绿灯时间,求得各种交通行为的概率和平均延误时间,提出一种基于分析各种交通行为概率的交通延误的模型。以石家庄市中山东路与建设南大街交叉口为例,采用Beckham模型对其进行交通流延误的计算。经过对结果的对比,误差为2%,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说明基于分析交通行为概率的延误模型可以为计算交叉口处车辆的平均延误提供一种估计方法,并且求得的平均延误也可以作为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同一般平面交叉口相比,具有冲突点少、车流连续、行驶安全、便于管理等优点,在许多城市道路交叉口采用。然而,随着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原有许多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交通问题日益尖锐。如何有效地利用环形交叉口的时空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是从交通信号控制角度研究解决环形交叉口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几年来城市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优化方法并予以实例说明,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降低了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提高了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以乌鲁木齐市西虹西路与南昌南路交叉口为例,通过调查不同天气下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研究正常与不良天气下信控交叉口机动车的延误,并采用点样本实测法和HCM法分析计算不同天气下该交叉口不同车道的延误值。在此基础上提出该交叉口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天气相比,不良天气下交叉口机动车延误增加20%以上,且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交叉口延误值基本接近,为乌鲁木齐市在交通规划和设计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目前贵阳市紫林庵信号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过对此路口高峰时段交通量调查及相关数据采集,对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再假设在其它相关数据不变的基础上,分析和计算将现在的信号环形交叉口改为信号平面直交口的通行能力.将两者进行比较和评价,得出信号平面直交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比信号环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更大,更能缓解该地区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状况.由此得到将现有的环形交叉口改为平面直交口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