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揭示林分结构对蒸散组分的影响,在2012年5~10月,通过树干液流仪和传统水文学法,对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蒸散及其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的蒸散量和组分差异较大,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油松林生长季总蒸散量为568.2、413.2、377.6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12.0%、81.5%和74.5%。3种针叶林的林分蒸散在垂直层次上分配比例相似,但各分量所占比例明显不同。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和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77.2、146.8和115.1 mm,占蒸散总量的31.19%、35.53%、30.48%,这主要是受叶面积指数影响(华山松5.16华北落叶松4.78油松3.66);受林分密度影响,林冠蒸腾量为华北落叶松林(209.8 mm)油松林(152.8 mm)华山松林(88.3 mm);灌木层蒸腾量以华山松林最大(106.9 mm),华北落叶松林次之(26.8 mm),油松林最小(24.7 mm),这与人工林林下灌木盖度较低紧密相关;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的林下蒸散量分别为154.4 mm、102.3 mm,是天然林的2.17倍和1.44倍,与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有关。可以认为,林分结构是导致人工林蒸散量高于天然林的重要因素,选择合理的树种和林分结构是保持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水分是半干旱区森林植被持续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北侧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分蒸散及其组分的研究,分析山地人工林的蒸散耗水规律,为基于林水关系的森林植被精细化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方法】利用热扩散探针等常规森林水文监测方法,同步监测树干液流、林冠截留、林地蒸散及气象因子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水分),分析林分蒸散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在季节尺度上,2016年、2017年华北落叶松林分蒸散量分别为522.57和583.67 mm,占同期降水量的120.13%、167.34%,年际差异主要受温度、土壤水分的影响;林冠蒸腾占林分总蒸散的比例平均为45.44%、林地蒸散占40.28%、林冠截留占14.28%。在月尺度上,林冠蒸腾占林分总蒸散的37.30%~52.43%,林冠截留占8.61%~21.81%,林地蒸散占31.52%~48.15%;林分蒸散和林冠蒸腾主要受温度、风速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林冠截留主要受降水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而太阳辐射、饱和气压差和土壤水分是影响林地蒸散主要因素;2016年7月的林分蒸...  相似文献   

3.
王维  胡卫兵 《甘肃科技》2011,27(10):163-165
对小陇山东部山区人工造林油松、华山松在不同区域的林分健康状况构建健康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林分综合健康指数,对不同区域的人工油松林、华山松林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健康评估指数最大值为10.35,龙门>百花>党川;华山松林分健康评估指数最大值为10.15,党川>百花>龙门;油松林分健康指数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林分蒸腾作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关键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分输出项,可占森林总蒸散的50%以上,探究林分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可为科学指导造林及林水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宁夏六盘山定位站为依托,在2016年生长季(5—9月),对六盘山半湿润区的华北落叶松(Lar...  相似文献   

5.
研究黄前库区流域森林主要类型刺槐林和油松林对降雨的截留和分配作用,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表现为阳坡刺槐林最多,阳坡油松林次之,阴坡油松林最小,刺槐林的最大林冠截留量约11mm,而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可达15mm;刺槐林枯枝落叶物对降水的截留明显优于油松林,其吸附比例可达自身重量的4.2~4.4倍,而油松林只有2.1~2.5倍;林下植被对降水的吸附量为阳坡刺槐林最大,阴坡油松林次之,阳坡油松林最少,但它们之间的吸附比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修正Gash模型在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中的适用性,基于2014年4—10月56场降雨,评价兴安落叶松林冠对次降雨、周累积降雨、季节降雨及年降雨截留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总降雨量为(289.4±1.66)mm,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75.44%、2.60%和21.95%。林冠截留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分别为65.17 mm和63.53 mm,相对误差为2.58%; 周累计林冠截留量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59%; 春、夏、秋季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71%、3.62%和0.44%。单次降雨林冠截留量只有在降雨量较小情况下,模拟精度较高; 当降雨量增加到12.23 mm时,模拟精度显著降低。据此表明,修正Gash模型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冠截留总量的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研究该地区森林水分循环和利用提供科学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隙大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关帝山3种天然林(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林)林隙大小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可得:3种林分的林隙(冠层林隙CG、扩展林隙EG)大小都有差异,其中各种林分CG的大小主要集中在0~100 m2之间,以云杉林最大,其次是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最小。 EG的大小主要集中在50~100 m2之间,以油松林最大,其次是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最小;对林分CG及EG大小分布进行了拟合,结果发现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及Weibull分布模型都可以对3种林分CG、EG林隙大小进行拟合;最后通过复相关系数对3种分布拟合模型进行了优度比较,结果为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天然林碳密度可为森林碳汇的不确定性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分别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区域类型参数换算法、Bemmelan系数法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中天然林乔木层、林下各层及土壤碳密度;运用冗余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检验对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吕梁山天然针叶林和阔叶林碳密度间无显著差异,寒温性针叶林的总碳密度(256.48 Mg·ha-1)显著大于温性针叶林(112.23 Mg·ha-1);侧柏林、华北落叶松林、山杨林总碳密度增长指数较大,而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白桦林生物量碳密度增长指数较大;环境因子对总碳密度的解释率(44.26%)高于林分因子(8.56%),土壤碳密度与总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温和海拔;生物量碳密度与年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林分年龄。随着森林管理策略实施和林分年龄增加,吕梁山森林生物量碳汇潜力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秦岭南坡 2 3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包括 0~ 60cm土层中N、P、K、Ca、Mg 5种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总贮量达到 1 .38× 1 0 5kg hm2 ,土壤、乔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各层营养元素现存量分别为 1 .37× 1 0 5、837.85、1 71 .1 7、42 .86、348.90kg hm2 。各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均为土壤库 >>植被 >枯落物层。在植被层中该林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分别为 92 .2 9、61 .93、30 .36kg (hm2 ·a)。N、P、K、Ca和Mg 5种元素的循环速率分别为 0 .82 5、0 .70 4、0 .5 0 1、0 .60 2、0 .689。与同一区域年龄相近的锐齿栎、油松、华山松林分的生物循环特征相比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灌木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我国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数据库,为森林群落结构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我国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空间变异和影响要素。【结果】①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减小;②随着乔木胸径的增大,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大,但分布均匀度有降低趋势;③随着人工林郁闭度的增加,植物多样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郁闭度约为65.8%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达到峰值;④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逐渐减小;⑤温度、降水、郁闭度、林分胸径、树高和林分密度因子均对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中郁闭度对其影响存在阈值(65.8%),当郁闭度超过此阈值,温度和降水为主导因子,而郁闭度低于此阈值,温度的影响权重降低,林下光照的主导作用增强。【结论】在探究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空间变异及影响要素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并借助多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判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本研究结果可为调控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及林下植物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给出整数幂的和的另一种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 ,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 ,通过实践证明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20.
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总体消费的基础水平,而且影响到各阶层消费水平及消费方式.虽然一个国家的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不等性的大小往往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来描述宏观收入的不等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宏观收入的不等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