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玛18井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一套近源粗粒碎屑沉积,目前关于该区的沉积相类型仍存在争议,生产矛盾突出。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岩石薄片、录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艾湖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T1b)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百口泉组(T1b)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而非冲积扇沉积,也并非只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沉积部分,可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个亚相以及泥石流、扇面河道等9个微相。其中,牵引流成因的扇面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含油性较好,为有利储层;而泥石流、碎屑流等重力流成因的储层,含油性较差。本次研究将为该区后续的评价、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邻区甚至国内其他扇三角洲发育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辽河油田齐3-17-5块莲花油层湖底扇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欣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446-3449
以沉积背景分析为基础,通过岩芯观察和描述,地震相与测井相分析,对辽河油田齐3-17-5块沙三下段莲花油层湖底扇相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湖底扇相进一步划分内扇、中扇(辫状沟道、辫状沟道间和中扇前缘)和外扇。中扇亚相在本区块极为发育,并以辫状沟道发育为特征,岩性主要表现为厚层砂砾岩、含砾砂岩与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岩相主要由块状砂岩相、含泥质条带砂砾岩相和含泥砾砂砾岩相组成,具有深水环境和沉积物重力流搬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指导油田开发.以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冲积扇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E,G,F,P等4种类型.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冲积扇流动单元模式,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冲积扇储层中E类流动单元多分布于主槽流沟的中心部位;G类流动单元多呈宽带状分布于主槽微相的沟间滩及侧缘槽微相砂体的侧翼;F类流动单元一般都在辫流砂岛、辫流滩地;P类流动单元一般分布在扇间滩地或漫洪、漫流带.剩余油多分布于横向渗流屏障附近流动单元的边缘部位和流动单元接合处.  相似文献   

4.
针对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体层间物性变化大,优质储层难以预测的关键问题,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地震岩性学、地震地貌学及地层切片技术,结合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风南地区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相展布特征和充填过程进行了识别与描述。建立了玛湖凹陷西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6个四级层序。识别出研究区内百口泉组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道间,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水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及相应的测井相特征,通过岩性标定指出储层砂体与地震振幅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四级层序格架内的地层切片技术,明确了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演化充填过程,指出了研究区内扇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的分布范围以及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下寺湾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在深湖相泥岩中发育巨厚的含油浊积砂体,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浊积扇沉积中扇亚相、外扇亚相,中扇亚相可以识别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漫溢、无水道席状砂等微相,其中辫状水道是主要的储集砂体;长7浊积扇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物继续滑落至深湖区形成的湖底扇沉积,受控于湖盆底形及其前缘分流河道,呈宽缓带状东北-西南向展布。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浊积沉积体系特征,垂向演化规律和有利储积砂体的分布规律研究,对指导和加快长7油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百口泉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环玛湖凹陷T/P不整合面之上,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一套砂砾岩为主的沉积体,其内部结构复杂,储层孔隙形成机理及物性的影响因素复杂,给储层预测带来困难。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微观手段,结合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对玛湖西环带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的孔隙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发现该区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三类孔隙,剩余粒间孔、泥质杂基收缩孔、长石溶孔。其中剩余粒间孔和泥质杂基收缩孔主要发育于以扇三角洲前缘颗粒流沉积为主体的百一段细砾岩中,前者因砾石以及砾石间石英、长石等刚性颗粒的支撑而形成,后者因原始孔隙中伊/蒙混层矿物向伊利石转化形成;百二段和百三段少量发育的长石溶孔主要存在于扇三角洲平原泥石流沉积的含泥含砂中砾岩和河道砂岩中,因碱性长石被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有机酸溶蚀而形成。并且颗粒流成因的砂质细砾岩物性和含油性明显好于泥石流沉积的含泥、含砂中砾岩。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震沉积学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和单井相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并总结乌夏地区三叠系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90°相位地震资料与岩性相关性较好,90°相位地震资料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砂泥岩层对应一致;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下切谷等沉积;乌夏地区三叠纪百口泉组时期发育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克拉玛依组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黑龙庙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空间演化规律,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化验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的扇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砾状砂岩、含砾砂岩、细砂岩。沉积物孔隙类型以砾内溶孔、晶间孔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冲刷面、暗色泥岩撕裂屑、液化构造等反映重力流沉积的构造,此外,也可见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等反映牵引流的沉积构造。沉积体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其中,扇中辫状水道物性最好,能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储集条件。黑龙庙地区核桃园组二段可划分为3个亚段,各亚段扇体的发育受基准面升降控制,整体表现出进积型与退积型扇体叠合发育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砾岩储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运用地质、测井等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通过连井对比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的储层特征和砂砾岩展布规律。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为退积型冲积扇相沉积,六区为单一扇体的一部分。识别出克下组扇顶、扇中和扇缘亚相的分布,分析了各亚相的储层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扇顶、扇中和扇缘亚相储层的总体岩性分别为砾岩、细砾岩和粗砂岩、中细砂岩。砂体的平面展布形式分别为连片状、宽带状和窄条状。  相似文献   

10.
马延红  仲新 《甘肃科技》2007,23(1):98-100
六盘山地区晚三叠世崆峒山组(Tk)为一套粗碎屑冲积扇砂砾岩系,根据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将冲积扇沉积物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三种亚相类型。根据空间组合型式及成因联系将沉积物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将河道沉积进一步划分为扇中主河道沉积与扇缘辫状河道沉积。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拐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成藏条件认识模糊的问题,以钻测井、地震、微观测试分析为手段,对百口泉组油藏的烃源岩、储层、盖层、运移条件以及圈闭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拐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存在多套烃源岩为其供烃,以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为主;存在物性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同百三段发育的大套泥岩形成的盖层相互匹配,组...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是10亿吨特大型玛湖砾岩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之一,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需通过体积压裂形成大规模复杂缝网实现高效开发,砾岩地层的脆性特征是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的关键力学指标。已有岩石脆性的大量研究主要围绕页岩地层,但对结构复杂、强非均质砾岩的脆性特征上缺乏深入、系统认识。围绕百口泉组砾岩的脆性特征、评价方法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开展井下砾岩取芯的岩石物理与岩石力学实验,综合岩样变形与破坏特征分析,明确了百口泉组砾岩在地层围压条件下呈现低脆性-塑性;基于实验数据的不同脆性指数计算对比,结合实验呈现的脆性特征,明确了基于割线模量的脆性指数能够更好表征百口泉组砾岩的脆性特征;砾岩脆性指数与围压、孔隙度、密度关系密切,随围压、孔隙度增大,砾岩的脆性降低、塑性增强;随密度增大,砾岩的脆性增强、塑性降低。研究认识对压裂工程“甜点”优选、压裂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百口泉油田检188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对百口泉油田检188井区170余口井的测井和钻井资料以及部分露头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用旋回对比、标志层对比和电测曲线相似性对比等地层划分对比原则将侏罗系八道湾组划分为12小层。对各小层进行了沉积相分析,认为八道湾组为一种潮湿-半干旱气候环境下的辫状河沉积,共发育主河道、支河道和泛滥平原3种亚相,发育水道、心滩、河漫滩和河漫沼泽4种微相。其中J1b8-5~J1b7小层主要发育主河道和支河道,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J1b6~J1b3小层主要发育河道和河漫滩,物源来自正北和西北两个方向;J1b2~J1b1小层以发育河漫沼泽为主,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沉积演化表明,八道湾组沉积时早期气候较干旱,晚期气候较潮湿,其沉积经历了一次较完整的水进-水退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玛北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岩芯、测井、试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北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的岩性、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含油性等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岩性与电性、物性及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得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研究表明,岩石类型、粒度、分选、泥质含量,以及胶结物类型等是控制百口泉组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各种岩性的含油产状普遍较高,砾岩、砂砾岩和含砾砂岩含油产状较好;储层具有物性变好,含油显示级别升高的特点;储层物性,含油饱和度,以及地层电阻率呈正相关。通过对百口泉组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并根据试油资料与储层物性、电性参数交会,制定了油、水、干层的定量解释标准,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驱在致密储层中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在致密砾岩储层中的应用经验。本文选取了M131及M18井区的储层岩心,开展了长岩心天然气驱及天然气-水交替驱替实验,分析了两种注入条件下的采收率、驱替压力及出口气油比变化特征,探究了天然气驱在玛湖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天然气驱在M18及M131井区致密砾岩储层提采效果显著,非混相条件下能将综合采收率提高至60%以上,而混相条件下采收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至70%以上。气窜现象会显著制约储层整体的采收率,天然气-水交替注入可有效减缓储层中的气窜现象,进一步提高储层的采收率。但天然气-水交替注入会逐步提高注入压力,且注入压力会随着注入轮次的增加而提高,但混相条件下的注入压力要小得多。综合注入压力、采收率等参数,玛湖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更适宜采用混相条件下的天然气-水多轮次驱替方式来提高储层的综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玛西斜坡紧邻玛湖凹陷,区内百口泉组二段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本区百口泉组二段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通过岩心观察、相关岩石薄片分析(普通、荧光以及铸体)、扫描电镜、物性以及试油等资料,对百口泉组二段不同沉积环境内砂砾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空间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二段岩石类型以砂砾岩为主;储集层属于特低孔-低渗类,含油性同物性成正相关关系;储集空间包括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和微裂缝。沉积微相对有利储层分布和储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是储集物性较低的根本因素,胶结物以及沉积组分为后期溶蚀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古地貌控制有利储层平面展布,异常压力和微裂缝有利于储集物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砾岩储层水平井固井完井射孔后直接压裂施工存在泵压高、需借助长时间泡酸工艺来降低压裂启泵压力的问题,开展了储层射孔后酸损伤及降压机理研究:①通过玛湖1、玛131、玛18区块储层岩心及水泥石在模拟温度下的酸岩反应实验,得到了岩心及水泥石的宏观溶蚀率及其变化规律;②进行了玛湖1、玛131、玛18区块岩心及水泥石在酸岩反应前后的三轴力学实验,得到了酸作用前后岩石/水泥石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了酸作用前后岩石孔/缝/面等微观结构的变化,从微观角度探索了酸岩反应机理;④综合玛湖压裂施工现状、酸反应前/后岩石及水泥石SEM/EDS/XRD分析结果、岩石/水泥石酸岩反应前后三轴力学性能,利用"七五"或组合弹簧模型及破裂压力公式分析了酸作用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玛湖砾岩储层水平井固井完井射孔后酸损伤及降压机理.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抽油井常见的井眼轨迹复杂、举升系统管杆偏磨毁损严重[1]、井筒结蜡,地层出砂、生产参数不合理等问题,实行“分类分治”、“一井一策”理念,采取综合防治对策,通过在百口采油田抽油井上的应用,近3年累计产生综合经济效益约2114万元,达到了“低投入、高回报”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