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修武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近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导致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静校正技术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其适应性在该区受到了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组合静校正思路,逐步地解决该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首先,利用初至波交互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优化更新野外静校正量,消除表层调查带来的中长波长静校正误差问题;然后,基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通过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不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造成的残余静校正量问题。经实践检验证实,该组合静校正技术,可以解决修武盆地地区静校正问题,将闭合差均控制在4ms以内,较大地改善叠加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剧烈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静校正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技术均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复杂地表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特点,基于非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波场延拓静校正被提出,相对常规静校正技术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模型正演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对比了波场延拓静校正与常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并定量地分析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对波场延拓静校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富县黄土塬区二维地震直测线施工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断裂不发育,属于山区地形,表层存在着较厚的低速黄土,同时具黄土塬的特点.对二维直测线采集应用以下技术:①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高精度表层调查获得准确的表层结构以指导设计井深;②"四避四就"的原则和变面元观测系统灵活布设炮点;③折射波静校正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取得了与弯线地震勘探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静校正问题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关键问题,弄清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物探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众多静校正方法中,Osypov提出的无射线追踪的折射层析静校方法首先利用初至旅行时进行视速度和延迟时的估计,然后利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进行速度模型估计,进而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在反演过程中不进行射线追踪,它既具有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又具有回折波方法的实用性.在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后,将它应用于川西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后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得到消除,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依托于地震工程数据库平台,在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静校正技术———先验信息约束静校正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技术,综合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通过点、线、面一体化的表层交互分析解释方式,调整建立符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的表层结构模型,利用模型法静校正公式算出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静校正量,最终静校正量由模型静校正量约束折射或层析校正量所得.这样就实现了正确构造背景下高精度成像,同时也为解决表层静校正问题提供可选择的静校正技术手段.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和技术对DCZ地区大量的地震数据是适用的和有效的,在该区的地震勘探中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解决三维复杂地表层析静校正耗时等问题的方法,采用快速初至时间拾取、快速表层模型折射反演、快速计算低频校正量及高频校正量、快速地表一致性和地表非一致性时差校正方法,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快速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并经实际二维、三维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具有较高的效率,优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所用的微测井加初至波静校正商业软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杂近地表地区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出露岩性复杂多变、低降速带厚度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是得到优质、可靠的地震剖面的关键技术.静校正的处理应用软件种类繁多,然而按其理论基础,也仅有3种方法,每种有基本前提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静校正处理效果不佳,在这里笔者在分析特定地区的近地表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使用,逐步解决的思路,来解决此类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通过一些实际资料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后复杂地区的静校正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较好地消除表层低速带速度与厚度变化而存在的剩余静校正量的影响。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动校正之前先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必要的,故在赛伯720机上研制了应用模块。本方法的优点是在波形不受动校拉伸影响,在速度不准、界面倾斜情况下求取剩余静校正值。为速度分析,动校迭加、迭前偏移等处理直接提供较好的原始资料。文中展示了用所编模块处理实际地震剖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的方法,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延迟时间、折射速度,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给出了折射静校正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和替换速度的参数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最小,以最大程度的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还应用了高程静校、ProMAX折射静校对实际资料作了对比处理,采用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迭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表地下双复杂山地地震记录静校正问题突出以及有效信号弱且干扰严重的特点,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和噪音压制问题是实现山地地震资料准确成像的基础。结合多区块山地资料的处理,针对静校正问题通过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以加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处理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针对干扰严重的问题可采用有针对性的干扰压制手段,以先规则噪音、后随机噪音,多道统计单道去噪为原则,采用分频、串联、迭代技术思路,跨处理系统、多域压噪,有效解决好噪音压制问题。通过叠前净化处理、精细目标速度分析以及优化处理流程精选处理参数,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土塬复杂地表非纵地震静校正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黄土塬地区非纵地震测线存在的严重静校正问题,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方法基于非纵勘探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多种静校正方法的对比试验分析,确定利用3D无射线追踪层析技术计算黄土塬地震静校正的方法。结果该方法消除了用常规方法处理黄土塬非纵地震资料时存在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避免了其他方法引起的低幅度构造假象。结论该方法在黄土塬地区取得良好的静校正效果,获得了高质量的非纵地震叠加剖面,并在实际井位部署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川西中浅层河道砂体厚度薄、宽度窄,地震识别难度大,保持地震反射振幅与波形的相对变化关系是地震技术识别砂体展布的前提。新场—什邡地区10块三维区块资料由于采集年代跨度大、采集仪器不同、观测系统不一样,导致单块数据之间存在系统时差以及振幅、频率和波形等不一致问题。在分析原始数据基础上,明确了三维连片河道砂岩目标处理面临的问题及难点,建立了一套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与思路。资料处理以提高中浅层成像效果和突出河道砂岩地震响应特征为目的,主要对时差校正、去噪、静校正、振幅恢复与补偿、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数据规则化、速度分析、偏移成像和道集优化等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和分析,并完成实际数据处理。处理成果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较高保真度的特点,区块之间波组连续稳定一致性好,可为后续构造解释、砂体刻画、储层预测和含气性识别等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针对松辽盆地存在的地质问题,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和准确成像,折射静校正是解决这三高一准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和解释精度。而松辽盆地地表复杂多变,选择合适的折射静校正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理论入手,介绍了三维折射静校正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在松辽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实用性强,较好的解决了松辽盆地复杂地表条件下野外近地表风化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对改善地震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地震资料特点,如地表起伏多变引起的严重静校正问题、地震波接收能量弱、地震记录上干扰波发育以及信噪比低等处理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关算法,依靠地震数据资料处理软件Focus为处理平台,采用其中的优势处理模块和新的处理方法技术相结合,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叠前去噪、有效信号增强、反褶积、剩余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和对比,致力于总结出一系列适用于该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卓有成效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缘区块车排子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西缘地区分别在2001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进行过二维采集,勘探程度不高。此次西缘北-精河工区以往未进行过地震勘探,如何及时对采集资料进行监控分析,为下步生产提供指导;如何准确、合理的消除近地表因素对地震资料的影响,确保资料的准确成像,成为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这对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综合近地表模型建立及静校正技术、噪声衰减技术、波形一致性校正技术、速度分析技术和高陡构造成像技术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简要介绍车排子西缘北-精河地区地震资料监控分析的一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玉增  欧阳甜子 《科技信息》2012,(35):78-79,109
楚雄盆地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条件变化明显,工区地形起伏变化很大,静校正问题异常严重。层析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的走时和射线路径反演介质速度场。这项技术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使用的是地震初至波的到达时间,得到的结果是地下不同深度的速度值,更加符合低速带速度并非严格成层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层析静校正与野外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层析静校正方法在楚雄盆地探区攻关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表条件相对复杂,黄土直测线品质较差,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干扰波类型多样,地震勘探精度受到严重制约。针对该区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有效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的问题,采用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处理技术对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以提高弱反射层的成像的质量。处理成果表明:经过地震资料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可以满足本地区油气勘探的基本需求。CRS叠加处理技术运用,使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叠加成像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禄顺 《科技资讯》2013,(14):91-92
针对内蒙某煤矿半沙漠覆盖、地表起伏较大、沟壑交错、煤层多、小断层发育等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用绿山初至折射静校正、采用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宽频带接收、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地震综合属性分析等技术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宁茹 《甘肃科技》2011,(14):55-57
山前地带一般近地表结构复杂,基岩出露、砾石与黄土覆盖交互、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难度较大。为有效地解决静校正问题,就此分别运用折射波静校正的延迟时法和层析反演法进行实际应用和对比分析,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能更好地解决山前地带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师光 《科技资讯》2008,(30):222-222
在原始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地表情况复杂等会存在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可以用以往的模拟退火方法解决,但存在迭代次数巨大,收敛速度缓慢等问题,为了克服该问题可以引入粒子群算法,此粒子算法有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却有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弱点,若将两种算法结合该弱点可以在模拟退火中得到克服,其具体做法是将PSO中的进化公式变为模拟退火法的温度更新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