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物的战斗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06,28(5):266-270
战斗行为是动物解决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终办法。战斗的激烈程度与双方为之争夺的资源价值大小有关。战斗的形式多种多样,依动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很多动物都生有专门的战斗器官,如角和长牙等。为把战斗中负伤和死亡的风险降至最小,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如进行分阶段和逐步升级的战斗、靠威吓行为取胜、进行仪式化战斗和战前的实力评估等,同时心理因素也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阐述了动物战斗行为所遵循的各种规范、法则和原理。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什么事不蕴含学问,什么事不需要学习呢? 接吻是情侣间表达爱意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甜蜜的享受。接吻也是人类区别于大多数动物的能力之一。人的嘴唇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外翻并撅起的。但人类并不是唯一有接吻行为的动物。大猩猩也会把它们的双唇碰在一起来表示兴奋、亲昵或和解。  相似文献   

3.
<正>印尼巴厘岛乌鲁瓦图寺附近的长尾猕猴会抢走游客的眼镜、相机、帽子等,甚至会从售票处抢走现金,以勒索食物。比利时列日大学灵长类动物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考察,初步证据表明,敲诈勒索是一种文化现象,猴子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相互学习。新研究有助深入了解灵长类动物群体中信息的传播方式、动物对自身行为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计  相似文献   

4.
社会价值取向是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它影响个体在社会困境中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者常用三优势量表和滑块测验测量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并将其分为亲社会型和亲自我型.以往研究发现,社会价值取向的表达具有自发性和稳定性,且亲社会型个体相比亲自我型个体,表现出更多的信任、合作和公平决策等亲社会行为.通过分析,总结了社会价值取向通过以下4个方面影响亲社会行为:内部动机的不同;对他人行为的预期;社会责任感的差异;两类个体在社会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社会价值取向与共情及与其他人格特质的交互作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神经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中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怡涛  龙春林 《自然杂志》2001,23(5):292-297
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观点,探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普遍具有的食用花卉现象。结果表明:这种食花现象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方式:①食花现象是传统饮食习惯的使然或基于个人对食物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生存空间内现有食物的自然选择结果,是其认识自然、适应环境的知识积累使然,具有原住民文化特征,②食花现象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整个民族共有的社会行为,是他们所归尾的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其特点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民族都参与,他们所使用的食花植物种类和烹调方法均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模式,常常具有民族性和地区性,而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食花文化。食什么花?怎么食?有着其特殊的社会有文化价值。本文从地理因素、保健因素、文化因素、原住民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其对食用花卉的影响。作者相信,食花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开发食用花卉的资源,而且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6,38(2):116-119
所有的灵长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其社会群体的组成成分依物种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它们在群体中进行取食、漫游、休息和睡眠等各种活动。对灵长动物的社会组织进行归纳分类有助于对各个物种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便于研究能够影响社会组织多样性的各种因素。灵长动物的社会分群是多种选择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一种因素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猴群的大小、组成成分和数量动态。虽然大多数灵长动物生活在本物种所特有的社会单位中,但它们并不是终生都生活在同一个社群中。有些种类是雌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而雄猴外迁到另一个社群中;还有一些种类是雄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中而雌猴外迁;吼猴和小狷猴等是雌雄两性都外迁。从个体的视角看,灵长动物的社群并不是一个稳定持久的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个体的出生、成熟、外迁、迁入、迁出、配对、生殖和死亡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关于灵长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来自于持续1~2年的短期观察,但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长期野外观察资料,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这些资料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物学视角并开辟了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智琦  朱睿达  刘超 《科学通报》2020,65(19):1956-1966
集体自豪是个体由于本群体的成就或与外群体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而体验到的自豪感,其核心是对本群体的认同.例如,当我们都属于一个大群体"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的身份就成为了我们群体的身份象征.在我们不断加强的国家自豪感的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中国人本身对本群体和其他群体是更加"亲近"还是更加"排斥"?本研究招募成年中国公民为参与者,采用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自豪、积极和中性启动组.实验1选用情绪图片作为启动材料,采用独裁者游戏和最后通牒游戏范式测量个体的公平偏好;实验2选用文本作为启动材料,采用信任博弈游戏实验范式测量个体的人际信任.改变分配或投资对象为内群体(中国人)和外群体(外国人),并按照《道德基础量表》中的忠诚分量表得分高低,将被试分为高忠诚组和低忠诚组,检验国家自豪对内外群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和忠诚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忠诚组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内群体偏好.国家自豪启动能减弱内群体偏好,并会增加高忠诚个体的公平偏好和人际信任.未来的研究可区分不同来源的国家自豪,明确国家自豪的测量方式,探究其他可能影响国家自豪对亲社会行为效应的人格变量,并进一步研究国家自豪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管理野生动物资源:寻求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的责任。本文讨论了野生动物的涵义及价值,简要回顾了野生动物管理的历史发展,通过对狩猎动物管理、濒危动物管理、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的管理、野生动物危害的管理、城市野生动物管理以及人的管理等当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的阐述,指出各管理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最高法院对时隔17年发生的两起男同性行为上诉案,鲍尔斯诉哈德威克案(1986)和劳伦斯诉德克萨斯案(2003),引用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同一条款进行司法审查,做出完全相反的裁决,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氛围不同.在人权和自由作为重要意识形态的氛围中,非解释性司法审查理论引导着大法官将同性性行为视为美国宪法关于公民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权利.但是,几年以后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提出了关于性少数群体的基本理论框架,认为同性性行为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社会行为;它源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引发出具有捆绑的负性社会心理问题的群体.对男同性行为的渊源和性质进行多学科分析发现,无论其自然起源还是社会起源,都是对不良环境的消极适应性行为,蕴含着消亡性、有害性和不平等性,既不利于行为人的毕生发展,更不利于社会发展.纵观人类社会对该行为所采取的对策及其远期后果,本文建议既不需要强制性刑罚,也不需要道德规范的外部约束,而是通过跨学科研究,提高对该行为模式性质的社会认知水平,唤起行为人的主观自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山西省某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从教育质量、社会文化以及政治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实施交际教学对学习主体一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只有正确地、辩证地看待当代语言的发展和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方轲  梅皓  宋逸  王周义  戴振东 《科学通报》2022,(21):2535-2552
动物机器人利用动物固有的感知、运动、能量供应和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息干预,实现对生物运动行为的控制.这类特殊的机器人在运动稳定性、灵活性、环境适应性和自身运动能量供应等方面保持了天然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该研究涉及动物运动神经网络及外部调控信息与固有运动神经信息的交互作用机制等重大理论问题,是神经科学和机器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研究高度融合了动物智能和机器智能,涉及动物行为学、神经科学、微机电技术、力学和通信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本文回顾动物运动神经系统与运动行为调控之间的关系,系统梳理不同动物机器人的运动调控方法及系统构成,总结活动在水、陆、空不同空间中典型动物运动行为调控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动物机器人研究在运动调控方法、微电极植入、微刺激系统、通信导航和能量供应等研究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申学易  买晓琴  刘超 《科学通报》2015,(11):986-993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收集是社会认知领域的新兴研究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以MTurk,Micro Turk等为代表的、具有交易功能的大型行为数据网络收集平台进行的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从网络平台大数据采样的数据质量和大数据对社会认知领域新方向的启发两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网络大数据在样本范围和数量、分析方法和实验情境上相比传统实验室数据采集的优势和不足.虽然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收集还有无法完全控制被试完成任务、存在难以通过大量样本平衡的变量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一研究方式的社会性生态效度佳,且在纵向研究和社会行为的网络化分析等方面表现出独有优势,在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正孤独症人群有健全的体质、听力和视力,但仍然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帮助以及对他们一些不符常规的行为给以理解.他们自控能力薄弱,大多智力发展不平衡且伴有感统失调,社会沟通能力几乎都表现异常,甚至无法掌握语言能力,因而社交沟通方面障碍重重.但孤独症人群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上会表现出  相似文献   

14.
最新研究表明,猿类也拥有“文化”,尤其是猩猩群体,也像人类一样互相学习行为举止,并将生活能力和经验代代相传.这些“文化”对于适应环境状况变化非常有必要. 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猩猩行为举止有显著差异,他们试图揭开其中的谜团.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猩猩群体的差异性并非是由基因遗传导致的,而是对“本地文化”的学习和传授所致.这就像英国亚伯丁和普利茅斯,美国纽约和俄亥俄州之间的文化差异性.这项研究暗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可追溯至数百万年前,人类的文化根源与猿类文化有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15.
亲社会风险行为(prosocial risky behavior)是指为了他人利益或社会福利做出的冒险行为.因兼具亲社会性和风险性,且经常与消极的风险行为交替发生,亲社会风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被识别,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人类积极健康发展的特点.在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概念的来源、界定及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亲社会行为和风险行为的解释路径,从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整合加工的视角对人类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前因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进而构建了一个新颖的亲社会风险行为理论模型,并系统阐述了其大脑神经基础和时间加工进程特点.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心理结构,优化其研究范式,比较经济与社会决策领域下框架效应的特点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并探索不同方面的因素对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子旸  彭凯平  胡传鹏 《科学通报》2019,64(20):2114-2126
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预防大脑和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十多年中,研究者使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对SES与大脑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发现SES与大脑结构和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但这些研究的结果却不完全一致.本文从大脑结构与功能两个层次出发,按照认知与情绪两大主题对SES与大脑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研究结果的异同之处.结果发现:(1)在脑结构上, SES水平与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前额叶(参与执行功能等高级认知过程)及皮层下结构(主要包括参与情绪加工的杏仁核等结构)可能存在相关;(2)在脑功能上,不同SES水平的个体在进行执行功能、学习和记忆等相关任务时,大脑活动模式可能存在差异,同时正性与负性情绪刺激所引发的大脑活动在不同SES水平的个体上可能有所差异.值得注意的是, SES与大脑关系的研究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SES测量的复杂性和全面性、大脑结构与功能自身发展和测量的复杂性、SES影响大脑机制的多层次性等.未来的研究需要应对上述的挑战,同时考虑文化差异等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地理解SES与大脑的关系,并为中国社会治理政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晶  蒋亚超  曹卫  肖鹏  张永学  谢庆国 《科学通报》2011,56(23):1871-1876
小动物PET 是动物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显像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小动物PET 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从代谢显像、血流显像、受体显像和基因显像等4 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小动物PET 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以及它体现出来的优势与不足. 面对小动物PET 应用的不断拓展对其仪器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应用为导向、将探测器系统设计与图像重建算紧密结合的小动物PET 系统设计思路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美国性少数群体的曲折历程和当前生态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外源性同性性行为和性少群体的发展观,包括自然、社会和文化发展观.以动物界雌性和雄性同性性行为的生态制约条件和自然选择为前提,说明雌、雄同性性行为的性质不同,人类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同性性行为的对策也应有所不同.人类外源性同性性行为虽源于动物界,但更制约于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所导致的大范围人口迁徙,并由此拉大的社会贫富差异,在性少数群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建议对女性同性性行为采取理解和包容的对策;但建议将肛交作为不良性行为模式进行道德自律.建议加强性教育,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性经济带建设中,密切监控由于大规模人口迁徙所拉大的社会贫富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类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是很多研究者一直试图回答的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其基本观点是:人的心理包括成千上万个进化的模块,这些模块是心理适应环境的结果.本文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进化生物学的资料和方法来探讨人类心灵的起源.我们认为,现代人的行为是缓慢进化,适应环境的产物,同时人的行为还受到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学信息     
American Scientist 1986年,No.6 1.准晶体令人迷惑的新颖合金正在改变我们对固体结构的观念。它们所表现出的对称性是一般晶体无法达到的。 2.饲养动物福利行为和生理学研究为开创新的动物饲养环境提供了基础,使动物从不必要的应激中解放出来。 3.检验进化论的蜘蛛战斗在同一种系的两群动物中,行为差别可用有关理论来预测和解释。 4.离散数学:科学的新数学计算机革命已使离散数学变得不可缺少,就犹如微分学对科学和技术不可缺少那样。 5.物理学:自然哲学和发明物理学基本观念的广泛应用。涉及到能源、信息和交流、运输、材料学、医学和生物学、测量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6.心理学百年史:从主体和客体,再到代理者虽然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但该领域研究很大程度上雏持在人自身的思维维状态;实验是心理学革命性进展的基础。 7.2006年的科学对2006年时科学的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