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促使微生物繁殖很多人习惯在车内放一些瓶装水和饮料以备随时饮用,此前,曾有说法称,瓶装水放置在高温的汽车中会析出致癌化学物质。但科学专家指出,汽车里的高温并不足以造成塑料的分解,车主不必过于恐慌。因为塑料是高  相似文献   

2.
<正>据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公开的一项环境学最新报告,美国科学家团队在加州蒙特雷湾深海区内,发现可能存在一个大型海洋塑料微粒库,这可能是现在最大的塑料微粒库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需求使得塑料产量呈指数级翻倍,时至今日,人类活动与垃圾排放已经让大量塑料涌入海洋,其中体积大的最终都会分解为微粒。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微塑料再次引发关注。美国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碎片;在北极地区的积雪里,也检出了相当数量的塑料微粒……日益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已到达地球最偏远的地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4.
日前,"央视曝光碱性水营销乱象"登上热搜.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目前高端瓶装水市场上,暗示碱性水有治疗作用的营销并不在少数.然而,比起"玄之又玄"的营销来,碱性水所谓的功效实际上微乎其微.但是借着营销的"忽悠",商家却让碱性水卖出了比普通瓶装水高出3到5倍的价格.  相似文献   

5.
据《环境国际》杂志近日报道,意大利科学家首次在孕妇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罗马菲特贝尼弗雷特里医院的研究小组在妇女生完孩子后捐赠的6个胎盘中的4个中发现了12个微塑料碎片.每个胎盘中只有3%的组织被采样,这表明微塑料碎片的总数可能更高.研究论文指出,所有的塑料都已被染色.有3种确定为被污染的热塑性聚合物聚丙烯,而其他...  相似文献   

6.
正尽管研究人员发现海底存在微小塑料碎片,但却一直不知道这些微小塑料是如何抵达深海的。而今,美国加州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MBARI)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叫做"巨大幼形海鞘"的滤食动物不仅可以收集塑料碎片,还会将无法消化的微型塑料沉积到海底。这些塑料碎片或沉积在巨大幼形海鞘丢弃的  相似文献   

7.
塑料瓶装油容易引起增塑剂溶解“,建议大家应该尽量采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不要使用塑料瓶装油。而且大家在购买食用油时,尽量购买小瓶包装,以便短期内能用完。”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厉曙光教授之所以如此提醒大家,是因为研究发现,塑料瓶装油容易引起增塑剂溶解,对人体造成危害。厉教授带领的该科研小组,分别采集了市场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厂日期的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以及散装豆油(非塑料制品盛装)、某快餐店煎炸食物的固体起酥油等为检测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  相似文献   

8.
请告别矿泉水,饮用自来水———在世界水资源日3月22日这一天,法国巴黎发起了一项与水有关的运动———“倡导饮用自来水行动”。在市政府的组织下,志愿者向巴黎市民分发了数万个设计独特的精美玻璃杯,劝说人们放弃饮用瓶装水而选择更为环保、有益健康的自来水。方法一:给自来水取个美丽的名字巴黎发起抛弃矿泉水的战役缘起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一项有关市民生活的调查显示,51%的巴黎市民日常饮用水都是从商店购买的矿泉水、纯净水之类的瓶装水。尽管巴黎人习惯饮用瓶装水是多年的习惯,但这一结果还是让巴黎市府和巴黎的国有自来水公司“Ea…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6,(13):15
塑料瓶装油容易引起增塑剂溶解,"建议大家应该尽量采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不要使用塑料瓶装油.而且大家在购买食用油时,尽量购买小瓶包装,以便短期内能用完."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厉曙光教授之所以如此提醒大家,是因为研究发现,塑料瓶装油容易引起增塑剂溶解,对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13):6-7
基本介绍 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下可能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引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莎拉·阿达尔博士和华盛顿大学的约尔·考夫曼博士领导的科研组,研究了接触微粒污染物会对颈动脉产生怎样的影响。颈动脉为头部、颈部和大脑提供富含氧气的血液。他们发现,细微颗粒物(PM2.5)的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正潜水员Jacek Dybowski来到兄弟岛附近的红海海域潜游,遇到一头远洋白鳍鲨,身边被许多小鱼儿簇拥环绕,画面十分美好。但在拍摄过程中,潜水员却发现令人心痛的一幕,这头白鳍鲨的脖子上套着一个塑料环,塑料的边缘嵌进它的肉里,勒出一道深深的伤痕,看上去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13.
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对2012年坠落在斯里兰卡的一颗陨石碎片进行研究时,发现其存在藻类化石。这一发现证明宇宙中存在有生命。他们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陨石碎片的电子显微照片揭示了已经变成化石的来自于外太空的微小生命形态。此前,科学家就曾发表一篇针对斯里兰卡陨石碎片的论文。研究论文作者深信他们的研究发现,为有生源说提供了坚实证据。科学家曾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这就是自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生源说。当时英国卓越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认为外星细菌可搭乘彗星或者流星,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微生物可嵌入灰尘微粒中穿过星系,它们通过轻微的恒星放射线压力从一个行星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2):27-27
本研究针对当前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研究新一代的催化剂载体材料,开发实用化的柴油车微粒捕集器(DPF)过滤材料,并研究相关的载体和过滤体制备技术,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对催化剂载体、微粒捕集器提出的严苛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纳米聚合复合物材料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纳米塑料."纳米塑料"是指无机填充物以纳米尺寸分散在通用塑料基体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纳米复合材料中,分散相尺寸至少在一维方向小于100nm.由于分散相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和强界面结合,使纳米塑料具有高强度、耐热性、高阻隔性、阻燃性和优良加工性等优异性能,是一种全新的高技术新材料,应用领域广泛.  相似文献   

16.
3光钙型环境友好塑料材料是我国环保型塑料今后产业的发展方向 3.1无机矿物填充型塑料的技术进展 无机矿物粉体材料与塑料的共混改性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从1980年开始,福州市塑料研究所张华集等开发的"APP无机矿物填充母料"、福建师范大学章文贡等开发的以偶联剂处理为基础的"PEP无机矿物填充母料"和轻工业部塑料加工应用科学研究所刘英俊等开发的"PMP无机矿物填充母料",促使国内无机矿物在PE和PP塑料中大量使用,当时的目的在于提高刚度,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罗伯特·波义耳阐述微粒哲学、推进微粒论化学-炼金术的研究计划中,"硝石复原"实验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将论证,波义耳将"硝石复原"实验引作一个经典实验个案,陈述其融微粒论思考与实验探索于一体的实验哲学框架,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形式"概念,揭示微粒论在化学思维上相对于元素要素论的优势;此外,这种思考与探索并不适于用20世纪出现的理论优位的、假说-演绎模式的科学哲学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暴露在淡水或盐水中数周的微塑料颗粒更易被实验室小鼠的细胞吸收,这表明环境中的微塑料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进入细胞. 关于摄入微塑料对动物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通常使用清洁或"原始"的微塑料颗粒.然而,这些粒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微塑料,因为自然界中的微塑料颗粒会被环境中的其他...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打开塑料袋和塑料瓶一类的塑料包装时,可能会产生少量的微塑料,这里的微塑料是指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小颗粒。一般认为,微塑料直接来自工业,比如去角质的护肤品,或是间接来自较大塑料物件的长时间分解。不过,日常生活中如划破、撕开、拧开塑料包装和容器所产生的微塑料一直没有得到充分了解。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技艺"间设立的决然区分,阻碍了一种以技艺建构、人工控制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实验思维的诞生。与之相对,中世纪晚期"微粒炼金术"带来的悄然变革为突破这一思想壁垒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支持。在对抗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正统观念的过程中,微粒炼金术士吸收了古代微粒论思想,依托基督教神学教义,实质性地瓦解了建立在质形论传统之上的自然世界图景,极大地提升了人工技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