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于2015年荣获雨果奖,随后,他的作品便成了炙手可热的电影改编"香饽饽",《流浪地球》被不少网友寄望为"国产科幻大片的突破之作"。"那是一座金属的高山,在我们面前赫然耸立,占据了半个天空,同它相比,西边的太行山脉如同一串小土丘。"刘慈欣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这样描写着掌握人类命脉的"行星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科幻小说是科学传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科学文化的视野里,刘慈欣的科学观是科幻小说生命力的重要部分,科学观直接影响着其对科学形象的塑造,并能够渗透到作品感染受众。刘慈欣及其科幻作品的独特魅力扎根于其自身具有内在矛盾性的科学观,本文将以《三体》系列为立足点,深入研究刘慈欣科学观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正刘慈欣将现实与科幻划分得非常清晰,生活中的"刘工"喜欢穿衬衫,戴黑边大眼镜,不帅也不酷。就像生活在平行宇宙当中,刘慈欣在现实与科幻之间急速转换着。对于科幻迷身份的归属感,源自他的童年,"我更多的是以科幻迷的角度写科幻。"刘慈欣说,刘慈欣在《三体》英文版后记里记述了这段经历——1970年4月25日,夜晚,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村庄,7岁的刘慈欣站在一个池塘边,"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和他们一起仰望着晴朗的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作家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克拉克始终认为,人类构造未来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想象力。而刘慈欣也认为,太空仍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以下是刘慈欣的获奖致辞。这个奖项是对想象力的奖励。想象力存在的意义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科幻文学诞生200周年,中国科幻文学也走过了114年的历程。当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两度摘得雨果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惊呼: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当水面之上的刘慈欣和郝景芳承受万众瞩目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如冰山基座般巨大的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是何种生态?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日前,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科普科幻作家、科幻活  相似文献   

6.
正"就像在体育场的最后一排看足球,球员本身的复杂技术动作已经被距离隐去,球场上出现的只是由二十三个点构成的不断变化的矩阵(有一个特殊的点是球),球类运动中只有足球赛呈现出如此清晰的数学结构,这也可能是这门运动的魅力之一。"这是刘慈欣在《三体》后记的一句话,世界杯之际,热得发烫。刘慈欣的这句话对数学不好的球迷来说,听起来似乎有点晦涩,其实只要明白,这是看足球比赛的一个角度即可。  相似文献   

7.
正科幻是什么?是基于科学对未来和世界的想象。童心是什么?是对未知世界的每一面都充满好奇。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因为对世界的好奇,在少儿时代,都有过如饥似渴的阅读岁月。小时候,我们沉浸在《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世界里,在书中和杨鹏的《安卡拉星来的使者》相遇,在电影院里漫游《侏罗纪公园》《阿凡达》《星际穿越》的时空,又被刘慈欣、阿西莫夫、克拉克构建的广阔宇宙吸引至今。那些日子,想象力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8.
终于启航     
<正>远超观众预期的大架构、大格局,《流浪地球》一上映便赢得满堂彩。如果满分是5分,原著作者刘慈欣给出了4.9分,并激动地表示"中国科幻在今天终于启航了";"影片透出中国人‘愚公移山’般的坚持"打动了知名文化学者戴锦华;科幻作家韩松认为:"《流浪地球》展示出科幻片的奇观,节奏紧张,令人投入。影片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贺岁片视野,将亲情、友情、土地情怀放到了太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硬科幻",即具有严谨科学底蕴、基于科学原理的科幻作品。那么,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大年初一,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登陆各大影院,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收获票房冠军。电影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不远未来的故事:太阳急剧老化,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到红巨星的膨胀阶段,地球也将因此被吞噬。在此危急关头,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联合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自然辩证法通讯》(下称《通讯》)杂志于1978年出版试刊,1979年为季刊形式出版了四期,之后长期保持双月刊出版。为了加快发表进度,经主管单位同意,并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通讯》将改为月刊。《通讯》坚持把关注科学技术的哲学意蕴、历史演进和社会意义作为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正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编写委员会成立会议(2018年3月1日,广东深圳)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麻醉学名词审定会议(2018年3月17日,浙江杭州)《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数理化卷、地学卷、医学卷召开主编会议(2018年3月23日,北京)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正式公布的名词有《生物物理学名词(第二版)》《核医学名词》和《呼吸病学名词》,正在预公布期的名词有《化工名词(二)基本有机化工名词》《化工名词(三)化学工程基础名词》《结核病学名词》《植物学名词(第二版)》《中国古代史名词》和《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欢迎广大读者通过术语在线(www.termonline.cn)和全国科  相似文献   

13.
钢铁苍穹     
《科学大观园》2011,(13):54-55
《钢铁苍穹》的故事讲述了1945年纳粹德国灭亡之前,在位于南极的太空基地将一支纳粹兵团送上月球,在那里建立起庞大的军事基地,并准备在未来的2018年反攻地球。是一部充满超凡想象力及黑色反讽意味的科幻电影。演员阵容全部来自德国,曾参演过《辛德勒的名单》、《明日帝国》及《帝国陷落》的戈兹·奥托,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1):120-124
本文对于2015年至2018年科学史学会公布的四期《爱西斯近期科学史书目》进行了简要评析。通过对《书目》的分类体系、作品数量和部分收录成果的分析,作者评述了近年来科学史学科在机构设置、选题方向和编史方法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与整体趋向。  相似文献   

15.
正亲爱的读者,从今天开始,《科学大观园》将继续和您携手,走进2018年,拥抱一个新时代。1981年《科学大观园》创刊至今,我们已经和您一起走过了36个春秋。在此期间,我们始终秉持科学的严谨性,将科普工作的多样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有机融合,为您奉献了一份集科学、文化、艺术和生活于一体的科普期刊。现在,想必您已经发现,我们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和您见面了——是的,《科学大观园》改版了。2018,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科普工作也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普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22,(4):15-16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达45.2亿吨,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水利管理部门发布的《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及《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7—2018年实施计划》中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建设,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数学典》是《中华大典》24个典之一,由吴文俊任名誉主编,郭书春任主编,郭世荣、冯立昇任副主编,于2006年春启动,经过30多位同仁12年多不懈努力编纂完成,于2018年5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典共4卷9册,1491万余字。是有史以来首次以类书编纂的方式,按照现代图书分类和数学学科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分类汇编。本文叙述了《数学典》启动的曲折历程、编纂过程中的点滴回忆,介绍了《数学典》的内容结构、编纂人员,最后论述了《数学典》的编纂对数学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12日,《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在北京召开首次编委会全体会议。词典总主编路甬祥、副总主编孙寿山、武寅、陈运泰、张礼和、李济生、刘青,编委丁一汇、于殿利等近40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武寅副总主编主持。《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的编纂出版于2011年3月由教育部立项,并委托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实施,计划于2018年底完成;该项目于2013年底纳入《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2016年3月取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计划收录  相似文献   

19.
正刘大椿教授主持的《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两部著作,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出版以来,引起了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与两部著作相关的几篇访谈及书摘文章,先后在腾讯与网易历史网上获得了超过5万的阅读量。2019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单向街书店合作举行了"哲学咖啡馆"交流活动,以"从《西学东渐》到《师夷长技》——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艰辛与启示"为主题,邀约六位国内著名学者对谈(1),除了现场的70余名观众外,活动由凤凰网现场直播吸引了3000多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梁存秀先生于2018年1月15日清晨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梁存秀先生是我国著名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家与翻译家,1931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工作,曾担任《哲学译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