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大数据,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技术名词,2011年第一次出现在知名技术咨询公司高德纳公布的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上。从那时起,各界对大数据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一直保持着前所未有的狂热。大数据成为从少数人关注、少数人研究到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级词汇。但在2016年公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24):36-37
大数据只是基于电子商务的精准营销?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大数据将广泛地存在于物理世界和实体经济,其催生的产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最新的案例是无人机,即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具有中央飞控系统的它能够实现超视距的自主飞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海湾战争以来,无人机技术一直是各国军事竞争的一个焦点,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却极为有限.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改观,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非常值得关注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为思想传播与思想影响提供了平台,任何一种思想要想获得普遍性认同,都要实现情感基础、理论基础与生活基础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思想认同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实现思想的可持续性认同,需要秉承问题导向,不断回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需要推进话语创新,通过话语凝聚共识;需要坚持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体指的是存在或存在之存在,又可称之为是或是之所是。数据作为给定的、已完成的事实是大数据技术"是之所是"的基本质料。技术让作为大数据技术"是之所是"基本质料的数据说话,是大数据技术"是之所是"的形式、动力和目的。关系才是大数据技术的"是之所是"。关系作为大数据技术的"是之所是"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这就满足了本体论配置的可寻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作为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知识的重要手段,大数据算法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大数据算法的负面效应——歧视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先从文化、技术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阐述了大数据算法的歧视内涵,并从三个不同层面讨论了大数据算法存在歧视性的内在必然性,最后给出缓解歧视性的三个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孕育于生态世界之中,从生态维度对大数据本质特征进行审视可以找到其中的必然联系。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大数据爆发的可能,这是大数据的生态依托,大数据爆发的同时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生态展现揭示了人的生态、社会的生态、自然的生态。人-数据洪流-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一个新的生态圈。大数据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改变了人类的行为,产生了很多新问题;对大数据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大数据逐渐消解了人类的生态位,消解了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规模和数据使用量超越以往任何时期,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从哲学维度上对大数据追根溯源,可以通过对数、数据、大数据的概念、特征等进行层次性梳理和剖析来获得。  相似文献   

8.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3,(12):75-76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牺牲隐私权为代价,收集要授权、使用有界限、存储应保护,是人工智能时代兼顾高度智能化与隐私安全的重要原则。为保护隐私,人们发布照片或视频时,会打上马赛克覆盖人脸关键敏感信息,但这种模糊处理的方法正面临挑战。不久前,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套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识别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12年美国政府推出《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以来,全球各组织、国家都纷纷在大数据战略推进方面积极行动,大数据相关的基础设施、产业应用和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大数据正从单一的技术概念逐渐转化为新要素、新战略、新思维。然而,目前社会各界关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系统化的描述。为深入理解认识大数据的本质,更好挖掘利用大数据的潜能和优势,文章从大数据概念入手,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大数据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大数据的概念演变及其特性,并对大数据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大数据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作为科学技术的产物,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更引起了主观世界的思维革命。首先探究了从数到大数据的演变源流,以哲学方法分析了近些年来大数据热潮的成因,分别是:信息科学提供质料、新方法论作为形式、政产学研施以动力以及社会进步构成目标。进而从数据思维的应用局限、数据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以及技术的"双刃"效应与伦理问题等方面对大数据热潮作了审视。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化。大数据技术异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规定大数据技术而导致的非人道、非人性和非自由。由于大数据技术自身的独特性,大数据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不仅具有技术异化的一般性,还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伦理治理以规避之,从而促进大数据时代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革命给传统科学认识论既提出了新挑战,又提供了新机遇。大数据使科学从仅追求因果性走向了重视相关性;通过"让数据发声"提出了"科学始于数据"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增添了科学发现的逻辑新通道;通过数据规律补充了因果规律,拓宽了科学规律的范围。大数据给传统科学认识论带来了新发展,并由此形成了大数据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不同于以往的隐私伦理挑战,这种新挑战表现在数据挖掘、数据预测和更全面的监控等方面。导致隐私伦理问题的技术原因是海量数据的共享与挖掘,其社会性后果是主体身份的数据化。问题的现实性根源在于数据共享平台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多样性,以及个体观念与相关行为的转变。通过提高数据用途透明度、调整个人隐私观念、搭建共同价值平台、寻求合理的伦理决策点等对策,提高价值与行为的一致性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3,(12):76-77
数据概念已经有被炒作过度的嫌疑,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全球的数据量正以每18个月翻一倍的惊人速度增长,世界正在高速数字化,而如何掘金大数据是所有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机遇和挑战。事实上,从城市交通到空气质量,从建筑设计到影视制作,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大数据就在脚下,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压根就没有意识到。下面介绍一些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的迅猛发展,其引发的伦理问题也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阐述了大数据技术伦理问题的表现形态、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梳理国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因而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以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化解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高度重视大数据思维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认真对待其存在的局限性:全数据模式的错识、量化思维的焦虑和相关性的过度崇拜;需从整体兼顾部分、量化整合质化、因果强调相关的互补中实现大数据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技术持续变革必然导致透明社会的形成。透明社会的形成必将产生诸如隐私威胁、犯过错误的人难以返回正常的社会生活、全面监控而不自由、大限制和被设计被选择等伦理困境。从根本上说,透明社会的伦理困境是由于人类滥用大数据技术所致。为了实现大数据时代的顺利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大数据时代的透明社会伦理困境进行必要的治理,要求树立正确的功利观、积极弘扬人文精神、不断建立健全相关伦理制度规范和弘扬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09-1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方法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从哲学层面分析大数据方法的本质,可以揭示这一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的异同,大数据方法用海量数据代替少量样本、用混杂数据代替精确数据、用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由此引发的宏观性和直接性是传统的认识方法所难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可以将大数据方法看作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是继演绎法和归纳法之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种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在风靡全球的大数据浪潮下,大数据对传统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影响。首先明确了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影响机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数据活动从经验层面、方法层面影响了传统的科学研究。进而指出这种影响造成了科学研究在三个方面的转变,分别是:研究对象、研究层次以及研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