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纪念李约瑟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关于李约瑟,多年来媒体宣传给公众造成的印象和观念并不正确,至少很不全面。我们希望从李约瑟那里得到的东西,很可能并不是李约瑟打算给我们的。我们甚至有意无意地误读了李约瑟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蕴涵有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本文的考察指出,李约瑟的观念、方法、哲学思想都是西方的。在这样的观念、思想指导下,用西方特有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难免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也很难揭示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学历来旁及科学,这已是定论。80年代以来,这种旁及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突出,以致形成“科学易”与“人文易”对举局面。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这种努力是值得赞许的,但方法上有些问题,主要缺点是夸大了《周易》对科学的积极影响。李约瑟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认为,从一开始,《周易》对科学的发展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但他的观点也有片面性,应该说这种影响正负两面俱在。为了把这个复杂问题(从广义上说,也就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引向深入的研究,这里对这位大师的论点,作一全面介绍,也算是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在引译中国科技古籍时,有些失误。笔者曾写信请他再版时修改,他支提出应公开发表,以有益于学术研究。他的学术风范像他的学主成就一样伟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管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的中华古籍海洋里,分布着无数个科技文化绿洲,最引人注目的首推《管子》;西方哲人李约瑟,就是读着《管子》步人中华科技文化殿堂、进而首创《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无疑,《管子》堪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宗。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定名为“自然辩证法”是思格斯作出的。思格斯的来完成著作《自然辩证法》的书名不是恩格斯自己定的,但是他在逝世前不久把他有关这一著作的所有论文和札记分成四柬时,把他最接近完成的亢篇论文放在第三柬内并冠以“自然辩证法”这~标题。他在第一柬中将札记的十一张对折页上,每一张都写着标题“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这一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  相似文献   

9.
当今高科技成果已使我们的世界发生了极大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使人们从繁琐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生存;宇航技术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使我们的信息传播、资源勘探、气象预报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成功,不仅使人类进一步了解了自身的奥秘,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而且甚至有了控制自身进化的可能.科学技术似乎变得无所不能,许多人幻想着科学技术可以使他们一切美梦成真.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编纂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是中国科技史学者共同的心愿。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于1987年酝酿,后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八五"计划重点项目,截至2011年,共出版了26卷。这套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持,团结全国科技史研究力量,凝聚一百多位学者之心血共同撰写,是中国学界60多年来完成的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巨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