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探索的动力来自人们对自然界难以抑制的好奇心。头顶上的浩瀚星空,使托勒密和哥白尼想到了宇宙体系;对教堂里吊钟摆动的关注,使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对苹果落地的好奇,让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凭着对孵小鸡都感到新奇的好奇心,爱迪生给人类带来了电灯、留声机等数以千计的发明。利用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的理想,为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科技文明。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电话、电视、汽车、计算机,无一不是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的目标相结合的产物;微软、雅虎、联想、方正的成功,无一不是创新与人们的需要相互激荡的结果。科学并不神秘,更没有什么决定科学力量的“魔法石”,科学的本质在于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理想驱使下的探索和创新。自然喜欢保守她的奥秘,往往不直接回应我们的追问,但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个人都能像科学大师和执著的企业家一样——用永无止境的探索创新来开创人类的文明。少年们,快快打开这套丛书,用你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纯真理想踏上自己的探索创新之路吧!  相似文献   

2.
林济民  王江云 《自然杂志》2011,33(5):286-290
“生物发光”现象一直以来都吸引着科学家的好奇心,它看似神奇,但在自然界十分普遍。“生物发光”现象有着独特的生态功能和进化意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对生物发光现象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从用发光生物作为最原始的照明工具,到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细胞内组分;从对生物发光机理的探究,到荧光蛋白种类的开发, 科学的脚步在一步步前进,生命的秘密也在一点点被点亮。  相似文献   

3.
COOL玩物馆     
<正>COOL玩物馆是艾莱依集团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全国首个以“人机互动”为特色的线下体验空间,占地3000平方米。该馆围绕“理想生活探索之旅”这一主题,以“自然、科技、生活”三大主题串连15个展区,通过趣味讲解、多元活动和手作体验等形式,使参观者达到体验式的实践探索,培养广大青少年逻辑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对科学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索的动力来自人们对自然界难以抑制的好奇心。头顶上的浩瀚星空,使托勒密和哥白尼想到了宇宙体系;对教堂里吊钟摆动的关注,使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对苹果落地的好奇,让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凭着对孵小鸡都感到新奇的好奇心,爱迪生给人类带来了电灯、留声机等数以千计的发明。利用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的理想,为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科技文明。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电话、电视、汽车、计算机,无一不是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的目标相结合的产物;微软、雅虎、联想、方正的成功,无一不是创新与人们的需要相互激荡的结果。科学并不神秘,更没有什么决定科…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眼     
正显微镜学家看待世界的视角总是与众不同。摄影师奥利弗·梅克斯(Oliver Meckes)与生物学家妮可·渥太华(Nicole Ottawa)对世界充满好奇,正是凭着这种好奇心,他们得以深入探索人类生活的微观世界。这对搭档通过显微镜联结在一起,被世人称为"科学之眼"。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的启示》丛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大自然总是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思与启示。这套《大自然的启示》丛书旨在启发和引导青年热爱自然,激发心智;观察自然,产生联想;探索自然,开启悟性;了解自然,为人类所用。它力图在三个方面给青少年以启迪:好奇心、想像力和科学方法。这三者也是人的科学素质中最基本的方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寻觅新颖事物,但所求并不多。人类有吃的欲望、喝的欲望,以及繁衍的欲望。"人类的好奇心也是如此。"卡耐基梅隆大学经济学与心理学教授乔治·勒文施泰因(George Loewenstein)如是说,我们有着无限的求知欲——去创造、去探索、去孜孜不倦地学习——"求知欲足可与其他欲望匹敌。"那么,好奇心有什么稀奇的呢,难道是因为好奇心似乎并不与任何具体回报相关?"好奇心带来  相似文献   

8.
仰望宇宙天空,星星点点,无限的遐想和思索,浩瀚深邃的苍穹深处,茫茫无边的宇宙之中。还有其他生命吗?古往今来,人类对地球之外的智慧生物、地球之外文明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始终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是科学得以发展的一种动力。探索地外文明,它使人类不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也推动了天文学、生物科学、空间科学和众多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海盗探秘是一种流行文化,在科学领域受到考古学家和海事史学家的关注,也成为艺术再现和娱乐体验的热点题材。最具探索价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就属"加勒比海盗",由于科学探险的局限性,民间传说和作家幻想就有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也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兴趣和强烈好奇心。迪士尼在主题乐园建设之初,看准了这一大众心理,在幻想王国景观群落之中,构建了巨大的加  相似文献   

10.
“我把科学的广阔园地看作是一个广大的原野,其中散布着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我们工作的目的应该是扩大光明的界限,或者在原野中增加光亮的中心。”这段话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事实上,千百年来正是源于对未知的黑暗区域的探知和求索欲望,人类才不断地扩大了“原野”中“光亮”的疆域,将一个敞亮通达的、沐浴在科学曙光中的文明世界带到了世人面前。探索未知是人类本能的好奇心所在,也是科学得以产生和进步的一个原始动力。只是在相同的动力驱使下,如果怀抱着不同的探索目的,秉承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的结果将可能是大相径…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内,古DNA研究从科学好奇心转变成了重塑过去生物现象的强有力的工具。继提炼、除杂和测序等一系列方法革新后,科学家们不断挑战自我,对一些更古老的DNA测序技术进行研究,开启了地球生命史的前所未有的探索。透过实验室窗户朝里望去,两位穿着严实的研究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做着实验。其中一位叫李虹洁(音译)的研究助理,负责把内含几十年DNA的溶液用移液管放入离心管内,另一位叫姚露(音译)的  相似文献   

12.
阅读·评论     
<正>2015年9月14日,人类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201 9年4月10日,我们第一次看见了黑洞的模样。整个物理学界为之沸腾。一个多世纪以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从那时起,黑洞的奇异和谜一般的特性便激起了科学家和大众的好奇心。《黑洞之书》将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探索黑洞奥秘的神奇之旅,令人眼界大开。从史瓦西  相似文献   

13.
外星寻宝     
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一方面源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一方面也源于人类对外星资源的渴望。许多科幻片都曾描述过人类到外星球开矿致富的故事。虽然要实现外星发财的梦想尚需时日,但是这样的故事并非没有依据,因为天文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太空矿藏。  相似文献   

14.
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自1951年开办以来,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今年第61届大会如期在美丽的康斯坦茨湖畔举行,数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数百名青年学子们汇聚一堂,在探讨科学问题、分享科研经验和人生感悟的同时,也不断碰撞出科学思想的火花,从细微之处表达着科学精神的一些深刻内涵:保持探求未知和追求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秉承"甘于奉献"和"多元交流"的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常常邀请公众来领略他们的所见,利用从雕版木块到电子显微镜的一切工具来探索科学事业的复杂性和生命之美。通过图示、照片和视频来分享这些所见,使得普通人也能探索各式各样的科学发现,从新发现的鸟类物种到人体细胞的内部工作机制,不一而足。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科研人员,我知道科学家有些时候留给外界的刻板印象是一群身着白色实验服、执迷于图表的人士。这个刻板印象遗漏了科学家对于科学作为一种发现方式的激情。正是因为这样,科学家才频繁地求助于那些能引起敬畏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借此手段来解释那些难以解释的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6.
方在庆 《科学》2014,(3):6-11
近代科学兴起于16-17世纪的欧洲,究其社会根源错综复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科学的出现做了必要的铺垫,哲学家、自然研究者与高级工匠的结合,科学机构的建立,欧洲社会在1600年前后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好奇心和驱动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扩张精神,以及积极入世的新教伦理,都为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17.
字宙旅行     
自从人类关注宇宙以来,散布在夜空中的无数天体,强烈地吸住了人们的心。放射出无限光和热的太阳,被当作万物生长之神来供奉,银光皎洁的月亮,以它美好的憧憬招唤着人类的心灵,满天闪烁的群星,使人们产生了无限神秘之感。人类是好奇心强、富于幻想的动物。自远古以来,就有不少人梦想着离开人间,飞向其它的星球。在日本小说“物语”里也有美女奔月的描写。迄今的各种传说完全是一种幻想。然而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到月球旅行的理想才从幻想逐步变成科学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全面介绍了教师配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提出教师应准备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介绍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具体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1月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刊文称:孔子和庄子在中国产生了一种崇尚封闭和抑制好奇心的文化,这两种文化对科学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密度演化理论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定华 《自然杂志》2000,22(6):323-327
经典科学从微观到宇观的各个领域都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在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动力学规律和统计学规律、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等等问题上陷入了苦恼的悖论之中.出路何在?以非线性和复杂性为核心的系统科学似乎带来了一线光明.系统科学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类系统的共同特性,探索系统的生成、演化和涌现的普遍规律.系统科学与经典科学在方法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经典科学注重还原分析,而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把握.经典科学追求简单性、必然性、决定论目标,系统科学探索复杂性、偶然性、非决定论问题.因此在对自然界进行描述时,两者也应有所不同.经典科学多以个体描述为主,系统科学则须突出群体描述.基于群体描述的密度演化理论可望为解决上述悖论以及填平物理学和生物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