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相似文献   

2.
电影《沙丘》近期热播,引发公众对科幻大作的新一轮关注潮流.我惊喜地发现,在学生交上来的随笔里,有不止一位提出了更高阶的问题:作为一个原著党,我要不要去看电影?——不少学生已经啃完了《沙丘》原书六部,他们对科幻作品的兴趣和热忱让我感到欣慰.当科幻作品邂逅教育,碰撞出了不同寻常的绚丽火花. 虚构和想象是科幻作品的基本特征,这恰恰是当前中学生本该拥有却通常欠缺的基本能力.科幻电影中宏大浩瀚的宇宙场景,科幻小说里浩渺无极的想象触角,都会让学生自觉自愿、充满兴趣地进入一个与日常生活迥异的世界,让他们开放心灵,拓展视野——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脑洞大开".  相似文献   

3.
正被称为"世界科幻之父""世界少儿科幻之父"的儒勒·凡尔纳,其作品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探险主题,满足少儿读者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他的小说能够超越年代限制,被各个时期少儿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19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工程师重新塑造世界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运输的重大变革,无疑使得人类在发明创造、地理发现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正因此,对于生在这个时代的凡尔纳来说,"世界那么大,我想  相似文献   

4.
慈母情深     
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作证,有谁曾在决定  相似文献   

5.
正杨鹏,笔名雪孩,中国少儿科幻的旗手,出版的作品有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目前,杨鹏是迪士尼在中国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权创作米老鼠故事的签约作家。在杨鹏看来,科幻作品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孩子能看到的本土少年科幻作品却太少了,"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说留住,而不是培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慢消失。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贵,这也是促使我一直创作少年科幻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看科幻、武侠等作品长大——问:能谈谈您的创作经历吗?超侠:正式发表科幻作品是在高一的时候,但其实小学就开始写科幻武侠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有科幻武侠的感觉,后来我的作品大都带着科幻、武侠的色彩。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写发明类的科幻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写完投给《科幻大王》等杂志,第一篇发表的科幻作品是《决斗》。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很大,每晚的娱乐就是写科幻小说。当时就写了好几十万字投给了某杂志。大学的时候也出了两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英美科幻文学一直较为发达,这当然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科幻杂志与图书的大量出版,读者受众持续不变的兴趣和爱好,作家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及影视艺术的强势介入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科幻奖项的设立。在世界科幻界,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世界性科幻大奖有两项:雨果奖和星云奖。雨果奖(HugoAward)与奥斯卡奖相似,它的正式名称是“科幻成就奖”(TheScienceFictionAchievementAward),正如奥斯卡奖(OscarAwards)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Awards)一样。只不过那个代称中的“奥斯…  相似文献   

8.
肖洁 《科学大观园》2004,(12):12-13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原创科幻作品出版的兴盛上,也表现在对外国科幻作品及理论的引进上。2001:中国科幻迎来开门红新世纪中国科幻的繁荣与《科幻世界》“押中”1999年高考作文题有着或轻或重的关联。《科幻世界》的发行量从80年代最少时的几千册猛增至现在的40万册,而且也让人们关注起以前不为人们所重视、甚至对其横加指责的科幻来了。但是人们关注的目光并没有立即带来科幻的成熟,中国科幻仍处于幼稚期。不过新世纪的开始仍让人们迷恋对已有成绩的总结,可以说整个2001年的中国科幻出版都…  相似文献   

9.
编读互动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来函照登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位热爱科学的中学生,是《科学大观园》的忠实读者。每期杂志,我都仔细阅读,从中汲取了很多知识的营养。我特别喜欢看《科幻时空》、《探索频道》、《生物世界》、《文明之旅》等栏目。我希望贵刊能多刊登有关中学生方面的内容,比如《校园科幻》、《青春期教育》、《成才之路》等。得知贵刊即将改为半月刊,很高…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建立过如此包罗万象、朝野齐心投入的情报系统;也没有一个民族像大和民族这样,情报观念几乎根深蒂固于所有人的血脉.  相似文献   

11.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3,(5):78-79
长相"妈妈,为什么你那么漂亮,我却这么丑?""因为空气太差,粉尘太多。""你骗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空气差会影响孩子的长相。""会的孩子,我认识你爸那天,根  相似文献   

12.
英特尔公司是世界微处理器最大的生产商,他的缔造者格罗芙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授予世界风云人物的称号。有媒体曾访问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问他成功的原因以及创业过程中为什么会作出那些石破天惊的决策。格罗芙说:“我从来  相似文献   

13.
正在所有科学家希望回答的问题中,很少有问题能像"在我们的地球之外,是否有其他有生命的世界?如果是,有像人类一样拥有智慧的外星生物吗?"一样激动人心。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生命,是我八、九岁那会开始对天文着迷的原因之一。像很多孩子一样,我在游览本地(美国纽约市)天文馆的过程中获得良多,也痴迷于科幻电视和电影。我仍然记得我的英雄闪电戈登和扎尔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20):22-23
生活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河谷中的尼瓦尔人,至今保持着一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纪录——部族中从来没有寡妇。为了拥有忠贞的爱情和永不中断的婚姻,尼瓦尔女人在幼年时会嫁给名为“贝尔果”的坚果。  相似文献   

15.
正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中的"死星"空间站引起了科幻爱好者的兴趣。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巨大战斗空间站可容纳200万人,其威力也强大到可以摧毁行星。但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空间站在现实世界里是否可行?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太空物理学家马丁·阿切尔对"死星"的工作原理、制造可行性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说,在《星球大战》中,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空间站由一种被称为"quadanium"钢(科幻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科幻文学的调查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的一个调研课题。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看,不管是在科学(科普)界还是在文学界,对于科幻文学的定位一直是非常模糊的,主流文学界一直将科幻文学排斥在文学的大门外姑且不谈,甚至科学(科普)界也曾经将科幻文学定论为资产阶级精神污染的重灾区,将科幻作品中的“科”斥为“伪科学”,但是,科幻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庞大的科幻读者群有这样的阅读需求。目前,我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主要存在问题是:1.出版阵地问题。刊物只有《科幻世界》和山西的《科幻大王》二家,中国和科幻图书在年出版种类和数量上都相…  相似文献   

17.
正刘慈欣将现实与科幻划分得非常清晰,生活中的"刘工"喜欢穿衬衫,戴黑边大眼镜,不帅也不酷。就像生活在平行宇宙当中,刘慈欣在现实与科幻之间急速转换着。对于科幻迷身份的归属感,源自他的童年,"我更多的是以科幻迷的角度写科幻。"刘慈欣说,刘慈欣在《三体》英文版后记里记述了这段经历——1970年4月25日,夜晚,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村庄,7岁的刘慈欣站在一个池塘边,"旁边还站着许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和他们一起仰望着晴朗的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科幻文学诞生200周年,中国科幻文学也走过了114年的历程。当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两度摘得雨果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惊呼: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当水面之上的刘慈欣和郝景芳承受万众瞩目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如冰山基座般巨大的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是何种生态?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日前,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科普科幻作家、科幻活  相似文献   

19.
“从来没有想到要获得诺贝尔奖,也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和平静。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堆满资料的一间办公室内,从事了一辈子物理研究的曼斯菲尔德表现出自己的坦然。“每天我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仅仅就是工作”。这位70岁的老人语速缓慢地说。2003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曼斯菲尔德和劳特布尔,是因为他们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性…  相似文献   

20.
正"你喜欢看什么书?""科幻。""那不是给小孩看的吗?""……"很多科幻迷都曾因为喜欢科幻,而被朋友、家长打上孩子气的标签。我们对此愤愤不平,决心和稚气划清界限,热衷于对外宣称科幻作品长于严肃分析未来可能、探索极端环境下人的内心……才不是"给小孩看的东西"。历史上科幻文学被视为儿童文学纯属误解!然而当和科幻作家刘慈欣、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