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凸轮轴磨床的磨削过程中,颤振现象严重影响凸轮轴表面的磨削质量.为了抑制凸轮轴磨削颤振的产生,基于再生颤振理论和随动磨削的特点,建立了凸轮轴和砂轮再生激励效应的动力学模型,绘制了稳定性极限图,同时研究了凸轮轴磨床的颤振稳定性.通过凸轮轴磨床的颤振实验,利用频域和时频域方法分析了凸轮轴磨床的振动特性.颤振实验结果和稳定性极限图预测结果一致,验证了凸轮轴磨床再生颤振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预测颤振产生与优选加工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变速磨削抑制颤振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磨削颤振增长率及其物理本质分析,对变速磨削抑制和延缓颤振机理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M84型轧辊磨床主轴系统,采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主轴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以期解决主轴系统设计的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考虑制动系统、悬架系统、等效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和空间位置以及制动器摩擦特性,以传动系统驱动力矩和制动压力为输入,提出了一种制动颤振瞬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盘与制动块间的黏滑运动和相图特性以及制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关键部件振动特性,明确了制动颤振的主要传递路径.结果表明:制动颤振包含2种典型振动模式,一种是幅值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冲击振动,另一种是幅值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周期性谐波振动;制动钳和悬架关键部件均以制动盘切向振动为主,经过减振器支柱和下摆臂的传递,整车以纵向振动为主.  相似文献   

6.
李军 《科技信息》2008,(1):94-95
再生颤振几乎在所有实际的切削加工及磨削加工中都存在,从能量平衡角度来看再生颤振产生的机理,分析变动主轴转速时的能量转换来预测抑制再生颤振的效果,通过变速切削试验来总结抑制再生颤振的因素及变速切削的优缺点,进而实际应用变速切削,得到良好的加工表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Melnikov方法,分析了具有小参数的Hamilton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出现混沌的条件,可以作为研究切削颤振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在M2120A原机床动态测试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结合面动力学模型在内的整体机床有限元模型;对机床主要单个部件进行结构动态优化设计,并利用原机床结合面动力学模型,建立M2120A新机床整机的有限元模型。本文提出以整机第1阶模态的磨头与工件之间相对位移量最小为评价函数,进行整机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与传统的单件优化设计比较,这种优化方案具有考虑更全面、效果更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内圆磨床传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递矩阵法对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K2120A型内圆磨床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系统的扭转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工件大小对扭振固有频率的影响,通过模态柔度及弹性分布率的计算,分析评价了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了动态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0.
对变速切削过程中颤振频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连续变化,颤振频率具有跟随和跳跃特性。对颤振的预报与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机床颤振过程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试验,揭示了切削颤振从产生到剧烈的全过程:颤振会在一个特定的切深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随着切深的加大,该频率上的振幅会逐渐增大;当切深达到另一个特定值时,剧烈的颤振会导致工件与刀具的短暂脱离;当切深继续加大时,颤振频率降低到一个新的频率上并保持不变。通过激振试验,确认了这2个颤振频率分别是工件系统和刀具系统的固有频率。从颤振能量补充和质量效应的角度分析,颤振应发生于2个最终执行部件之一。建立了一个具有2个颤振主动体的颤振模型,该模型更适合颤振监测和抗颤振结构改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冷轧平整机振纹实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1700冷轧平整机支持辊表面振纹问题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 在对平整机固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支持辊各个使用时期内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平整机的振动特征以及振动与振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支持辊使用初期,平整机系统的振动以自激振动为主,振动频率为150 Hz,在稳定轧制阶段工作辊对支持辊的相对运动形成支持辊表面振纹;在支持辊使用中后期,由振纹引起的强迫振动进一步加速了振纹的形成,系统的振动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共存. 在对振纹形成过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振纹抑制措施,即在轧件入口侧增加抑振辊或改变轧制速度.  相似文献   

13.
带钢在轧制过程中表面会产生振痕,严重影响带钢表面质量及后续使用,但由于复杂多变的轧制工况,轧制参数加载方式对轧机振痕振动的影响仍是目前存在的难题之一。文章建立了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轧制速度在加载过程中对轧机振动特性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分析过程的合理性。为合理优化轧制参数加载方式,抑制或消除振痕振动,对提高带钢表面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轧制过程中,带钢表面经常会出现明暗交替的振痕,严重影响带钢表质量;由于轧制速度等轧制参数波动会导致振痕特征频率的变化,难以准确捕捉振痕特征频率,无法实现振痕特征频率的自动识别和实时监测。分析了带钢表面振痕特征,根据轧制参数确定了带钢表面振痕出现的特征频率,提出了对振动加速度信号的自相关处理和小波包分解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小波包分解能量分布情况,克服了轧制参数波动对振痕特征频率的影响,实现了对带钢表面振痕的有效识别。试验证明该方法不仅便于计算机自动识别,而且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潜力的精密超精密加工方法;其特有的摩擦力逆转和间歇切削特性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切削力,提高加工性能,理论上可以达到抑制切削颤振的目的。但是,实验中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对于颤振抑制的问题缺少相关研究;另外在不同切削条件下其本身是否具有稳定切削、防止颤振发生的能力也不得而知。为了研究三维椭圆振动切削过程中颤振现象,通过实验分析了普通切削与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过程中的时域振动信号,证明了后者对于颤振抑制的有效性;并对混联压电式三维椭圆振动切削过程中不同切削参数下的加工状态进行了划分。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以及计算相应切削状态下的表面粗糙度值,验证了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过程中的颤振现象。为进一步完善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技术,通过抑制颤振发生提高其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质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齿轮在啮合过程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会在齿面产生剥落等故障,严重影响齿轮啮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导了轮齿剥落故障时齿轮啮合刚度计算公式,研究了时变刚度计算方法,建立了轮齿剥落故障的齿轮啮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缺陷尺寸和输入转速对齿轮振动特性的影响,引入包络谱信息熵的方法对缺陷时齿轮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齿轮故障分类等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实际轧制过程和样条有限条理论后,提出了轧制过程的动态链式模型,研究了实际轧制过程和链式结构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链式结构节点的孔型应力-应变数学描述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节点的智能结构。对每个Agent中知识过程和推理方法给出了一般性格式,同时给出了基本的对节点参数智能化修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爆破震动是在城市进行拆除爆破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作者提出几种计算爆破地震力的方法。首先介绍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反应谱法,并在反应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结构在爆破震动作用下内力大小的方法———底部剪力法。该方法简便可靠,在工程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1220HC六辊冷轧机带钢和支撑辊表面振纹问题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在对轧机固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支撑辊换辊周期内各阶段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在支撑辊使用早期,轧机以568 Hz的第7阶固有振动为主;在稳定轧制阶段,中间辊对支撑辊的相对运动形成支撑辊表面振纹;在支撑辊使用中后期,辊面振纹反作用于轧机,引起轧机强迫振动,进一步加剧振纹的形成,轧机的振动为共振与强迫振动共存。在振纹形成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振纹纹距与振源的关系,找到了引起轧机第7阶固有频率振动的原因,提出了振纹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中提出了一种带电磁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的频率跟踪消振方法。消振系统由测振装置、频率跟踪控制器、功放及电磁式消振器4部分组成。文中介绍了消振器的原理及其特性,频率跟踪控制电路框图,变频振动时的频率跟踪消振实验。结果表明,本消振方法在变频振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消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