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刊简介     
《科学通报》1963,8(11):73-73
盛金章著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描述广西、贵州、四川地区七个主要剖面中的(蜒)类147种,分别归入37属、9亚科、5科。从丰富的(蜒)类动物群的材料出发,著者对我国西南地区海相二迭系含(蜒)地层的划分、世界二迭系(蜒)类化石带的对比、(蜒)类的系统演化以及我国西南  相似文献   

2.
对海陆相三叠-侏罗纪之交重大地质生物事件的探究无不依赖于对地层格架和动植物化石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本区早侏罗世含海相动物化石的金鸡组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制约了对该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系统学和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本文报道近年来在深圳大鹏半岛南澳地区金鸡组发现的一批重要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查明了其分类学属性、保存状况和多样性特征.该植物群以形态保存密集、羽叶和茎干连生、本内苏铁叶化石与生殖器官化石Williamsoniella同时保存等为特征,代表了一个以本内苏铁植物耳羽叶(Otozamites)为主导的早侏罗世植物群落.这批植物化石不仅代表深圳地史时期植物群的首次发现,也是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岭南)早侏罗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对这些植物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广东早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对比,加深对华南三叠-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化石多样性演变的认识,为深入探究该地区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王敏  周忠和 《自然杂志》2011,33(2):112-116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的鸟类化石,为鸟类的恐龙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笔者主要介绍了带毛恐龙的羽毛化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讨论了关于羽毛的发育和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74,19(5):198-198
我国中、新生代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特别是陆相红色地层非常发育,分布广泛,自三迭系至第三系均有发现。侏罗纪以后红色地层更为发育,显示了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的特色。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为了达到他们长期控制我国的目的,制造了不少“贫油”“无矿”的谬论,说什么“红层”是哑层(即没有化石的地层),少数资产阶级学者追随着帝国主义分子也说红层  相似文献   

5.
斗力明 《科学通报》1959,4(14):468-468
全国地层会議山西現場会議在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地层会議办公室領导下,于七月一日在太原召开,七月十二日胜利閉幕。这次会議的任务是:討論解决山西二迭、三迭紀地层问題,即这一地区的山西統、石盒子系、石千峯系的时代划分及其有关問題,树立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地层标准剖向,为区域測量普查找矿,提供地层依据。負责单位在客观情况許可下对这次会議作了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工作。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单位根据研究所得,提出了許多論文,生产部门也根据生产实  相似文献   

6.
冯维恒 《科学通报》1979,24(1):29-29
中生代花岗岩包括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时代花岗岩,大致对应着所谓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南岭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十分发育,有关的金属矿产相当丰富,时代分歧也较大;搞清这些岩石的时代界线,对认识该区的中生代地壳演化史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张理刚等提出了南岭三迭纪花岗岩的上、下时代界线,但没有讨论侏罗纪和白垩纪花岗岩的时代界线。本文试从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地质判据等资料讨论南岭中生代花岗岩的时  相似文献   

7.
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二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尚庆华 《科学通报》2004,49(24):2574-2579
华北北部边缘区的二叠纪地层过去多认为是海相浅水沉积. 从内蒙古中部哲斯地区和东部锡林浩特地区二叠纪哲斯组泥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等证据表明, 该区中二叠统主体应为深水海相沉积. 北方造山带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中二叠世深水海相地层的确定, 进一步证实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拼合至少发生在瓜德鲁普世末之后, 同时根据含放射虫地层的分布和相关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区推断拼合的位置应位于贺根山蛇绿岩带以南的林西地区.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63,8(1):70-70
本书是作者于1957—1959年间为配合三門峽水庫建設工程在芮城匼河村一带进行第四纪地貭調查的研究总結报告。全书的大部分記述了在匼河附近黃河东岸长达13.5公里的同时代地层中发現的12处化石和石器地点,以簡练的文字,分别論述了哺乳动物化石13种、石器138件。根据第四紀地层的上下关系、动物化石及石器的性貭,作者討論了地学界爭論已久的“三門系”的层位划分、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的分布和文化性貭,进而論証了与化石共存的匼河文化层是属于更新世中期的最初阶  相似文献   

9.
贾程凯  罗玲  邢立达  王睿  商华  赵祺 《自然杂志》2009,31(3):158-162
准噶尔盆地不仅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也是地层古生物的重要研究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准噶尔盆地近百年的古脊椎动物研究史,并阐述了包括五彩冠龙,准噶尔将军龙及哺乳类在内的新近化石发现及其意义。这一系列研究均为准噶尔盆地首次发现,不但丰富了该地区古生物多样性,也对解决生物进化,地层划分对比及确定地层年代等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克拉美丽地区为例,归纳总结了两地区中生代主要脊椎动物化石,分析论述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具代表性的脊椎动物群面貌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最后建议使用脊椎动物化石挖掘与微体古生物共同取样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脊椎动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东特提斯洋晚中生代—古近纪重大事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修棉 《自然杂志》2015,37(2):93-102
东特提斯域西藏南部地区发育晚中生代至古近纪的连续海相地层序列,是研究东特提斯演化、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及众多的古海洋事件理想的研究地区,是了解晚中生代温室地球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主要基于中国西藏南部海相沉积的资料,对近年来东特提斯洋古海洋事件(如大洋缺氧事件、大洋红层、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和重大地质事件(早白垩世印度北缘火山事件、晚白垩世构造抬升事件、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事件、东特提斯海消亡事件等)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今后应加强生物-年代地层、短时期环境-气候变化的研究,加强挖掘东特提斯域地域优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阴家润  田莹  张毅 《自然杂志》2008,30(6):340-343
菊石是一类生存了将近3亿年、业已绝灭的海洋动物;它们的化石在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此外, 由于菊石壳形多变、壳层美丽,标本容易保存完整,在远古时期就有许多关于菊石的神奇传说,这类动物化石之所以取名为Ammonites,则也是源于其中。  相似文献   

12.
凃光熾 《科学通报》1959,4(3):84-84
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我国的地质普查与勘探事業一日千里地发展着,这种高速度的生产工作的开展,要求基本理论的研究迅速赶上去。在目前我国具体条件下,下列地质科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工作是完全有必要进行研究的。 1.前震旦紀地层的划分对比:根据最近的资料,地壳有30—35亿年的历史,但我们只对震旦紀以后的地层(即在最近5亿年沉积的、包含生物遗跡的地层)研究得较詳細,地层的对比和划分做得较完全,而对前震旦紀近30亿年历史的地质发育,我們知道得非常少。国外近来对前震旦紀地层的划分、岩浆活动,已作了不少工作,如苏联学者在科拉半岛已初步确定这30亿年间至少有9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成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祥华 《科学通报》1986,31(4):298-298
钙质超微化石是近年来在海洋地质中受到特殊重视的化石门类,它广泛分布于侏罗、白垩纪以来的海相地层中,由于个体微小,数量众多,分布极广,演化迅速,又能反映海水温度、气候等环境变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随着石油勘探、深海钻探和海洋沉积的深入研究,钙质超微化石业已成为地层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古海洋研究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研究东濮凹陷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的古生态及成盐环境,对于勘探该地区这一时期的石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洪友崇 《科学通报》1981,26(2):106-106
本文化石产自陕西铜川市北郊金锁关。层位系铜川组黑色油页岩段。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80)陕甘宁盆地中生代地层古生物专题队的地层资料,其层序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华北东部石炭纪巨型珊瑚灰岩带的展布规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巩恩普 《科学通报》1995,40(9):826-826
华北地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上部海相地层中产有丰富的Arachnastraea,Chaetetes和Multithecopora等珊瑚化石,在一些露头点上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可称为珊瑚灰岩,它们在平面上具有带状分布的趋势,局部地段形成珊瑚礁.该岩带的存在为我们认识华北东部地区石炭纪中晚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星学 《科学通报》1957,2(2):64-64
就植物化石在各个地質时代沉積中的出现情况來说,三叠紀的是比較稀少而可貴的,曾經系統研究过的尤其不多。所以陕北延長层的随物羣自經潘钟祥教授于1936年的初步介紹后,就引起了各國古植物学家的注意。斯行健教授“陕北中生代延長層植物君”一書的材料远比潘鐘祥研究过的更为丰富和完美;对于各个化石的敍述与相关問題的討論尤其詳尽和深入。  相似文献   

17.
张国栋 《科学通报》1987,32(11):857-857
晚泥盆世五通组在苏、浙、皖地区广泛发育,亦见于鄂东、赣北等地。对这套地层,早在30年代初就引起许多地层、古生物学者的注意,并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它是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可分上下两段:下段以浅色的粗粒碎屑岩——含砾砂岩、石英砂岩为主,间夹极薄层泥岩;上段以较深色的细粒碎屑岩——砂泥质沉积物为主,富产具泥盆——石炭纪双重特色的植物群和独特的胴甲类鱼化石,而闻名于世。以往,对这套地层大都认为纯属陆相沉积,只是近几年来于个别地区个别层位有过偶见海相化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南秦岭关家沟组砾岩的时代、成因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家沟组地层位于南秦岭造山带, 因缺乏化石证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悬而未决, 该套地层在南秦岭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构造含义始终模糊不清. 关家沟组砾岩厚度约为2050 m, 为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进积层序, 结构和物质组成上表现为不成熟海相浊积砂岩和砾岩. 虽然南北两侧为断层所限, 但关家沟组变质变形很弱. 北侧为泥盆系三河群, 南侧为新元古界横丹群, 关家沟组中含有大量花岗岩和火山岩碎屑. 对采自其中的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进行了单矿物(斜长石和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 两个测年结果分别给出了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的冷却年龄为219.69±0.49和216.46±0.59 Ma, 与早中生代秦岭全面碰撞作用时期(240~220 Ma)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时代大体一致, 暗示关家沟组可能沉积于晚三叠世Norian期, 约220 Ma. 沉积学分析和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关家沟组可能是残余洋盆的沉积充填物. 区域上, 该残余洋盆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阿尼玛卿洋与勉略洋或中央造山带南侧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关系与时代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详细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发现, 道虎沟化石层的分布并非仅仅局限在道虎沟村附近, 还断续出露于相邻其他几个地区. 道虎沟化石层角度不整合在复杂的基底地层之上, 岩石地层层序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下部为夹红色页岩沉积, 这一地层曾经被误认为是下伏土城子组. 野外大规模化石发掘显示, 道虎沟层的化石主要富集在上部地层的湖相页岩中; 由于后期强烈的构造改造, 地层在多处发生褶皱倒转. 新发现的地层接触界线清楚地证明, 一直被认为是“上覆”地层的髫髻山组中酸性火山熔岩(同位素年龄159~164 Ma)实际上为其下伏地层, 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不可能早于这一年龄, 也不可能是中侏罗世“九龙山组”. 目前的化石发现和研究显示, 叶肢介和昆虫组合所反映的时代要早于脊椎动物化石所代表的时代, 如辽西螈、热河翼龙和带羽毛的手盗龙类等与义县组同一类群的分子非常相似.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可靠的热河生物群鱼类化石, 但是这一地层的脊椎动物化石组合更接近于早白垩世热河群. 道虎沟层与热河群无论从沉积地层特征、火山活动和脊椎动物群面貌都很相似, 属于相同的火山-沉积旋回, 化石动物群可能代表了热河生物群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王钰 《科学通报》1964,9(11):1017-1017
广西中部的四排页岩是冯景兰于1929年创立的一个地层单位,所采化石经张席禔鉴定,认为时代属于早泥盆世。1934午,乐森璕把张氏鉴定的标本与徐瑞麟所采同层的新材料,带到德国研究。乐氏(1938)分四排页岩为两个化石带,认为可以和德国莱茵区的寇布兰兹阶的上部相当。近二十年来,地质工作者接受了这种观点,都把四排页岩视为我国南方海相下泥盆统的标准地层单位。1955年,王钰研究广西郁江组腕足动物群的结果,首次提出异议,指出四排页岩可能系“小山砂岩”的相变,而属于中泥盆统的底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