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食用菌菌种培养过程中,影响食用菌生长的最大因素是霉菌和细菌等杂菌污染.杂菌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菌种接种过程中,原料中由于灭菌没有达到要求携带了杂菌;二是在菌种培养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杂菌侵入培养基.防止杂菌污染的对策是,接种室必须无菌,定期更新菌种,净化培养食用菌原料,接种前整理好个人卫生,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好培养室内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陈雷 《科技信息》2010,(22):I0371-I0372
本文基于柠檬酸发酵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污染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从柠檬酸杂菌污染的基本途径入手,针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染菌情形进行准确判断并提出具体对策,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酒精生产过程中,酒精酒母的培养,采用添加硫酸的方法,达到“以酸制酸”,抑制杂菌污染的目的文内通过反复试验,采用青霉素替代硫酸后,使用量为05~1单位/毫升,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菌污染,提高酒母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问题。我们从19种杀菌剂和抗生素中筛选出粉锈宁有较强的抗霉菌作用,并对其抗菌范围及抑菌的有效剂量进行初步的探讨。本文为食用菌栽培防治杂菌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文雅 《科技资讯》2023,(4):97-100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开发科学控制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杂菌污染的新配方。新型的配方研发实验需要对其原有的液体进行一定的还原处理工作,然后再将处理过后得到的新型粒子加入到内含植物组织的载体培养基中,进而得到一种对杂菌性质具备抗体能力的复合培养基。需要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培养基内的污染因子加以管理和控制,从而能够形成不用管控植物组织就可以自行成长的开放式培养模式。新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伴随硝酸银的溶液浓度变大,纳米银的粒子粒径尺寸随之变大,粒径的具体分布范围明显变宽。应用于控制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杂菌污染中进行抗菌的测试结果说明,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明显具有抗杂菌污染的性能,组织培养材料被污染的风险被明显降低,该配方的制备方法对已经污染的组织培养材料的挽救和大田种质材料实验室保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科技》2011,(6):62-62
在蘑菇的制种和栽培中,应保证菌种优良纯正无杂,并且掌握和运用消毒、灭菌技术,严防杂菌污染,以此降低微生物对蘑菇的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黑木耳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特点 造成黑木耳发生危害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菌种生产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栽培菌种挑选不严格,带有已污染的杂菌和害虫;  相似文献   

8.
灵芝代料栽培生产中, 污染多以霉菌为主,实验对污染的菌袋做了如下处理:菌丝生长前期污染严重的,其培养料做发酵处理、中、后期污染的(菌丝长至袋长的1/3以上)进行脱袋覆土 ,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的培养料,能用于平菇的生产,且菌丝较在正常料中恢复得快,生长健壮,覆土处理的能有效抑制杂菌蔓延。  相似文献   

9.
周伏忠  陈晓飞  常丽  孙玉飞  耿庆锋 《河南科学》2011,29(11):1327-1330
玉米浆是玉米淀粉加工过程中生成的一种重要的工业副产品.本研究对玉米浆液贮运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污染情况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浆液贮运过程中的主要杂菌以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主,其中芽孢杆菌有7种,分别是凝结芽孢杆菌(Bxillus coagulans)、栗褐芽胞杆菌(Bacillus badius)、球形芽...  相似文献   

10.
防腐剂N加入液体生物钾肥中,对罐装过程中杂菌污染引起的产品变黑变臭有明显抑制作用,防腐效果明显优于丙酸钠、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浓度为0.4%时,既能解决产品变质问题,又对钾细菌保存、生长繁殖、解钾功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冬季室内平菇堆袋发菌,是指在冬季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大量的平菇栽培袋中,不经灭菌(即生料)而接入平菇栽培种,然后将其堆积在室内发菌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属于生料发菌,其特点是:①生料本身杂菌量大,发菌污染率高;②大量生料堆袋发菌,可产生发酵热,在春秋正常季节生产,容易造成“烧料”,生产受到损失。此研究可克服杂菌污染和“烧料”问题,并能在冬季充分利用发酵热,节省冬季发菌需外加热源的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菌和内生菌的新方法。该方法直接挑取地衣体髓层菌丝进行培养,PDA培养基25℃培养14 d后观察,发现共生菌菌落生长率80.43%,而杂菌污染率为7.14%,具有简单、高效和污染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生产中微生物灾害的分类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原菌与污染杂菌的发生和生长已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灾害的来源,对其危害、预防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中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治病虫害是搞好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作者于1986~1988年在新乡市(县)范围内进行了平菇栽培中病原菌的调查研究。分离、鉴定出病原细菌3属:病原真菌13属。调查发现,平菇栽培中病原菌极易发生且具有规律性:在菌种培植和菌丝发育阶级最易污染杂菌,主要是真菌和细菌;在子实体形成和成熟采收阶段,除部分杂菌继续蔓延外,害虫逐渐盛行,给平菇生产造成极大危害。由于平菇特有的栽培方式和食用特点,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6-10mm粗、25-30mm长的竹管、高梁杆、玉米杆小段,用棉花包裹即制成夹心棉塞。经多种食、药用菌母种三次重复培养试验,该棉塞通气保湿又可防杂菌污染。试验结果表明:竹杆、高梁杆、玉米杆等夹心材料符合制作棉塞的要求,可以作为制棉塞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6.
薛培俭,安徽丰原生物化学集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薛培俭长期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对生物工程理论有着较深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84年,他研究总结的一整套“柠檬酸发酵杂菌污染与防治”  相似文献   

17.
范怀德 《甘肃科技》1999,15(5):33-33
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发酵醒中往往因操作、灭菌工作、设备清洗等操作不当,而产生大量细菌(主要为乳酸菌、醋酸菌等)的生长繁殖,阻碍了发酵醪的正常的酒精发酵。在淀粉质原料或其他原料生产酒精时,要控制发酵醪的pH值,既要适合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又要适宜各种糖化酶的作用。传统工艺中,往往采用HZSO4来调节,以便降低发酵醪液中的pH值,防止杂菌的污染。本文通过对青霉素的应用研究试验,取得良好的防止杂菌污染,是一种可行的途径。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青霉素:40万单位,华北制药厂生产;糖化酶:4~5万单…  相似文献   

18.
整稻(麦)草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是我国农技人员针对农村利用率不高的稻草、麦秸等大量农作物秸杆而设计的。经多年栽培试验,彻底解决了利用秸杆野外大田种植食用菌保湿遮光难、杂菌污染率高、费工费时等诸多弊端和难题,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  相似文献   

19.
该反应器将液体发酵技术与固态发酵技术相结合,组成完整的液体制种——固态物料发酵系统。该反应器简化了设备组成和操作程序,提高了温度和湿度的可调性。它将固体物料的混合、灭菌、冷却、接种、辅料、发酵等生产过程组成一条流水作业线,并在一个工位(罐内)完成,避免了杂菌污染,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成品率。该技术与传统的大池、浅盘等固态发酵技术相比,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发酵样品在线自动取样装置及其控制流程,可以实现对多个发酵罐进行按次序分时样品采集,用于发酵过程生化参数的自动取样测定。取样装置支持采用膜过滤或渗透膜式取样器的无细胞直接取样、带细胞的直管直接取样和模拟手工取样的U型管间接取样,文中给出了各种取样方式的取样过程及其程序控制流程图。对于带细胞直管直接取样模式,本设计具有多个防杂菌污染的隔离屏障,在发酵过程的测定间隙可以对取样管路进行化学灭菌处理,能够防止长时间发酵外部杂菌通过取样池经取样管污染发酵罐。本设计与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配合可实现在不同类型的发酵中进行生化参数的在线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