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单回路紫铜-水脉动热管在风冷方式和定热流加热条件下,稳定运行时的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管壁温度沿管长的变化规律,冷热段均温和温降(或温升)、传热温差、传热热阻随传热功率的变化特性.分析了充液率和管径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热段均温、传热温差随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传热热阻随传热功率的增加而减小;小传热功率时,传热热阻对传热功率、管内径和充液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减小充液率,增大管内径,增加传热功率可明显降低热管的传热热阻;较高传热功率时,充液率、管内径和传热功率对传热热阻的影响较小,影响传热热阻的主要因素是冷却热阻,可通过增加管外径或改善冷却条件来降低传热热阻,提高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3mm闭式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管径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种闭式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测试装置,管道内径为3mm,由此实验研究了该装置在加热功率为0~90W范围内的传热性能,通过对冷凝段壁面温度波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液率为27.5%~67.5%时,脉动热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加热功率为90W时,各充液率下的热阻值均在0.4℃/W以下;当加热段的输入功率变化(加热功率以波动的方式输入)时,脉动热管的热阻大于对应的以恒定功率加热时的热阻,两者之间的差值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加热功率突变且超过启动功率时,脉动热管很快启动,但达到稳定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采用渐进的加热方式时,脉动热管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稳定。加热功率较小时推荐采用较小的充液率,加热功率较大时充液率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质的热容量和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3.
磁性液体的场致透光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磁性液体在平行于激光照射方向具有不同梯度的外磁场作用下,其光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从理论上定性分析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以及磁性微粒在外加梯度磁场的作用下在磁性液体内部的微观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脉动热管启动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电子设备在启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采用控制恒定热流密度和冷凝温度的方法对平板开槽型脉动热管的启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在特定工况下,启动过程中脉动热管管内工质会突然剧烈沸腾,此时脉动热管蒸发段温度突然降低,冷凝段温度突然升高,广义热阻突然降低.针对本实验装置,存在一个使脉动热管启动迅速而且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时广义热阻最小的最佳充灌率(50%)、最佳管体倾斜角度(50°)和最佳加热功率(28.5 W).热管冷却段冷却水流量对脉动热管启动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蒸馏水和丙酮为工质,对多种工况下脉动热管的传热极限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分析脉动热管加热段和冷却段温度变化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整体干涸型和局部干涠型2种传热极限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干涸导致传热极限的产生,再湿润引起传热极限表现形式不同.研究还发现,传热极限随着倾角、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倾角为0°时,热管工质为水时的传热极限低于工质为丙酮时的传热极限,在60°时,前者的传热极限却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磁性液体水平传感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满足磁性液体水平传感器应用要求的磁性液体,以及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模型是进行磁性液体水平传感器研究的实验基础.通过自行制备煤油基磁性液体,用于自行设计的磁性液体水平传感器实验模型,分析并探讨磁性液体水平传感器用煤油基磁性液体的制备工艺,及磁性液体水平传感器实验模型设计参数的可行性.实验证明磁性液体的制备工艺完全适用于磁性液体水平传感器的研究,实验模型的参数设计是可行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建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为实现大功率LED装置的高效热管理,制作了带平板蒸发器的紧凑型脉动热管,热管蒸发器内部进行烧结铜粉处理.以乙醇为工质,体积充液率为30%~50%,试验研究了改变热管倾角和充液率情况下对LED背板温度和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平板蒸发器的紧凑型脉动热管在充液率为30%时,表现出最佳启动性能,其启动耗时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而缩短;低充液率时,热管倾角对LED背温影响较小,呈现出较好的均温性能;当充液率增大至50%时,倾角对热管运行和性能影响逐渐增大; LED背温和照度呈现负相关,低充液率下脉动热管可以有效降低大功率LED的工作温度并提高其高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0.
脉动热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新型热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性能卓越的优点,在微电子元器件的冷却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热控制技术中极具应用和发展潜力。这里简单介绍了脉动热管技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其运行特性和性能影响参数。在综合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以及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流体脉动热管的热输送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外径为2.5 mm、内径为1.3 mm的铜管加工成四环脉动热管,在不同工质(3%的FS-39E型微胶囊流体、乙醇、水)和充液率(40%~80%)下探讨了脉动热管的启动特性,以及工质和充液率对脉动热管热输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动热管的启动与充液率、热驱动力和工质有关;相比于乙醇和水,微胶囊流体作为工质时,脉动热管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尤其在高充液率的条件下,热管表现出良好的启动性能和热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小型平板热管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于电子器件高效冷却的小型平板热管(简称为热板)的传热机理,提出热板设计方案;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在热板蒸发的热板蒸发端烧结毛细多孔层,强化了工质的沸腾换热过程;对热板进行了传热稳态和瞬态性能测试,分析工质充装量、毛细多孔层厚度、热板工作方式等因素对热板传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汪双凤;林梓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
本文采用外径为2.5mm,内径为1.3mm的铜管,做成四环脉动热管,在不同工质(3%的FS-39E型微胶囊流体、乙醇、水、)、不同充液率(40%~80%)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探讨了工质和充液率对脉动热管热输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乙醇、水对比,微胶囊流体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尤其在高充液率的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启动性能和热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pulsating heat pipes through 'first’ principles is a contemporary problem which remains quite elusive. Simplifications and assumptions made in all the modeling approaches developed so far render them un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is paper, a more realistic modeling scheme is presented which provides considerable try for thought toward the next progressive step. At high enough heat flux level, closed loop pulsating heat pipes experience a bulk internal unidirectional fluid circulation. Under such a condition, conventional two-phaseflow modeling in capillary tubes may be applied. This has been attempted for single-loop PHPs. A homogeneous model and a separated two-fluid flow model based on simultaneous conservation of mass, momentum and energy,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n equivalent 'open flow' system. The model allows prediction of two-phase flow parameters in each subsection of the device thereby providing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its operation. The concept of 'void fraction constraint'in pulsating heat pipe operation is introduced and its relevance to future modeling attempts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Meandering tube pulsating heat pipes(PHPs) , whichare very attractive entrants in the family of heat pipes ,have already found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in cooling powerand microelectronics[1]due to their si mple structures ,costeffectiveness and excellent ther mal perfor mance .They alsohave a potential for ther mal control application for spaceand avionics .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1990 s researchactivity in this area has steady increased,including variousexperi mental studies an… 相似文献
16.
从磁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出发,对磁流体在磁场作用下所具有的悬浮能力进行了理论推算;结合超顺磁理论分析了磁流体重力悬浮过程中磁场梯度,磁场强度以及磁流体本身性质等因素的作用,并对磁流体重力悬浮过程作了描述;采用自制磁流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同所作的分析及计算基本相符;成功地把Pt,Pb等致密物质悬浮起来。 相似文献
17.
永磁体能否在磁流体中自悬浮,是实现磁流体惯性传感器的关键。通过标量磁势法计算封闭容器里永磁体在磁流体中产生的磁场以及对磁场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借助边界积分求得永磁体在磁流体中的受力大小,分析永磁体在磁流体中的悬浮能力。结果表明,在没有外磁场作用情况下,合理选择磁流体、永磁体及容器参数,可以实现永磁体在磁流体中自悬浮。 相似文献
18.
金属泡沫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空气在金属泡沫管内的强制对流换热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动量方程采用BrinkmanForchheimer扩展达西模型,能量方程采用考虑流体和固体局部不平衡的二方程模型,并用金属泡沫方形通道的试验数据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金属泡沫管的努塞尔数随孔隙率的减小或孔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随流体和固体导热系数比值的减小而增大;金属泡沫管的强化换热效果十分明显,但其压降远大于光管.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