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是存在于语言世界的普遍规律,理应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上”与“下”应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上”即有“下”。但语言在受语言内部调节系统制约的同时,也受到语言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的构词能力远大于“下”。“上”和“下”构成的词和短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因素。主要以“上”“下”构成的各类词和词组为例,用归纳法描写、分析其对称与不对称性。旨在以显性对称与不对称的实例为依据,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科学地预测其演变方向,研究开发潜性对称与不对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表征角度讨论“下来”、“下去”的意义及其不对称,可以发现,“下来”表示人或物体向观察者方向由上而下的移动,“下去”表示人或物体离开观察者方向由上而下的移动。二者在意义上是对称的,但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在句法分布上存在许多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3.
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现象是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旅行社企业的价格竞争、旅行社产品信息不对称等;消除此不良现象需要从旅游管理部门净化市场、旅行社产品创新、旅游者理性消费、改善导游的薪酬制度等方面入手,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通过语义分析指出“才”与“只”在表数量义时语法意义和语义指向都不相同,“才”在语义上凸显“跟预期的数量相比较,实现的数量少”,在语义指向上具有前后双指性;而“只”在表量时单纯表限定,语义指向是单向后指的。进而文章借鉴优选论的理念和操作方法验证出“才/只”并用是合语法的,且“才+只”是优势语序。文章同时表明,语义指向源和语义指向标的之间不允许出现其他同类指向源成分,这至少在汉语中是一条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5.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现有工具书解释“那时”为过去或将来的时间,“这时”指离说话时近的时间,“当时”为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间.通过考察留学生关于这三个词语的语料偏误,总结出其偏误类型为:①语义不明确;②词语所表时间范围不明确;③词语承接功能不了解;④词语的固定搭配不清楚.经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辨析方法:①划定时间范围;②明确承接功能.  相似文献   

7.
农村“白色消费”调查记陈会杰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速猛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民的超前消费、高消费甚至浪费的现象,也在以惊人的势头增长.婚、丧、嫁、娶、建房、生小孩等红白事费用,相当于农民一年纯收人的若干倍。尤其在置办丧事...  相似文献   

8.
“意”“象”在早期的古代文论中本是单独的概念,随着文学批评的逐渐丰富发展,二者也不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它们以不同的内涵对文学现象进行品评,并最终形成“意象”这样一个抽象的文学批评理念,“象”、“意”、“意象”作为一种文学特征和美学现象,影响了整个古代文论。本文即对这三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念进行一个追本溯源的简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王佳 《科技咨询导报》2008,(36):240-240
近代汉语中“吃”字句是汉语史上特定阶段的特殊现象,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从五个方面谈对近代汉语中的这一特殊被动句式的看法,论述了“吃”字式被动句是近代汉语的一种新出现的表被动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两个三角”理论,从大三角“古——普——方”与小三角“语表——语里——语值”来分析“作”与“做”的异同,试图理清这两个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时代不同了,男大仍然当婚,女大还是要嫁。然而恋爱不是“男追女跑”一嫁一娶的花样,也再不只是停留在一顶花轿、一个红盖头了。共结同心约法三章深圳形形色色的婚恋观念变化中,最富戏剧性的可能要算“婚前协议”,即在婚前先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上古汉语里判断句不用系词”和“是”在先秦典籍中不做表“决断”的动词用的观点,举例说明:先秦有使用“是”作动词用的判断句;同时,对某些“是也”句和复句中的“是”的动词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实际上设计出了自己的“经济表”。这份天才的“经济表”就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在设计上,总设计师既继承前人而又突破陈规,寓在于文字之中。“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理当是对邓小平“经济表”的科学规定。  相似文献   

15.
“齐”和“斋”在古代曾通用,二者的关系是:“斋”是古“齐”的一个引申义的分化字,是“齐”字加“示”旁专表“洁戒”等义的一个后起的会意兼形声字,“斋”字中的偏旁“齐”表音兼表义。在“斋”字出现之前,“戒洁”等义是用“齐”的,出现之后与“齐”同用了一段时间,大概在汉以后,基本不再用“齐”表“洁戒”义,而用“斋”字。  相似文献   

16.
在日语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相近意义的副助词 ,例如“さえ”、“でも”、“まで”在实际运用时 ,无论从其接续法 ,还是所含有的用法、意义 ,如果不经过详细的对比 ,往往会混淆使用。因此 ,对这三个词的用法、意义、接续法的异同做了较详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花儿”演唱风格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大都只注重形态学(乐律学、乐器学、曲式学、和声学、旋法等)的研究。忽视其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美学、价值观念等全方面的系统研究,使得教学表现出“重艺表、轻研究”现象。要使新疆“花儿”走向世界、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教学中必然要对其演唱风格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就教学中:1、新疆“花儿”产生的哲学基础——民族文化的认同;2、新疆“花儿”唱词的格律与语言;3、新疆“花儿”的曲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中,有一种想学又学不进去的现象。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把这种学习状态形象地视为一种站在学习门口的“边缘状态”,简称为学习“边缘态”。根据大学生学习“边缘态”发生的一系列原因,以及许多教师在教学与心理辅导中引导学生摆脱“边缘态”的策略和操作经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应给予重视和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信息化建设具有特殊的要求。然而,一些看似正确的逻辑思维怪圈,使得实施单位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意识上的“挖坑”现象,阻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本文首先剖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几种“挖坑”现象及其危害;然后,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