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丙烯酸异冰片酯(IB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反应的竞聚率。当M_1=IBA,M_2=MMA,它们分别为r_1=0.14,r_2=2.50。共聚物Tg值均在105℃以上。热熔流动性与硬度较PMMA高。布氏硬度值在20℃时测定在21~25kg/mm~2之间。共聚物的拉伸与压缩强度较PIBA有较大提高,且随MMA链节增减而变化。共聚物透明性好,折光指数在1.4920~1.4985之间,对于可见光区的透光率与PMMA相同。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丙烯酸异冰片酯(IBA)与丙烯腈(AN)的共聚合反应竞聚率。当M_1=AN,M_2=IBA,测得r_1=0.49,r_2=0.23。共聚物的拉伸与压缩强度较PIBA有较大提高;Tg值均在100℃以上,共聚物透明性好,折光指数n_D~(25)在1.5017~1.5068之间。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共聚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偶氮二戊腈盐酸盐 (AAB·HCl) -NaHSO3引发剂 ,进行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丙烯酰胺 (AM)水溶液共聚合反应 .研究了单体浓度、温度、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测得了 30℃下单体DM -AM的竞聚率r1 =6.80 0 ,r2 =0 .1 74,(M1 =AM ,M2 =DM)并计算了聚合物的链段分布  相似文献   

4.
反相悬浮法合成超高分子量AM/AA/AMPS及盐的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AM/AA/AMPS及盐的共聚物。本实验固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研究了中和度、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丙烯酸用量,引发剂浓度、抗交联剂及其他助剂对合成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的中和度为70%比较适宜。在此中和度下,AMPS的适宜用量范围为AM的75%~16.25%;AA的适宜用量范围44%~55%;(NH4)2S2O8的适宜用量范围为AM/AA/AMPS总量的0.07%~0.12% ;分子量随CO(NH2)2的增加而明显升高;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适宜用量范围为0.06 %~0.10%;使用抗交联剂可以解决产品交联造成的难溶问题,但加入量不宜过多,否则分子量会下降;分子量调节剂醋酸钠的用量在1.24 %~1.54%范围内可以使产品的分子量达最佳值。本实验可以得到分子量达1.9×107的AM/AA/AMPS及盐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5.
设a_1,a_2,a_3,a_4是正整数,(a_1,a_2,a_3,a_4)=1,线性型a_1x_1+a_2x_2+a_3x_3+a_4x_4 ,x_i≥0,i=1,2,3,4.不能表出的最大整数记为M_4.而线性型ax+by+cz+dw,x≥1,y≥1,z≥1,w≥1,不能表出的最大整数记为N_4~′.其中,a_1=a·(r_1r_3r_4),a_2=b·(r_1r_2r_4),a_3=c·(r_1r_2r_3),a_4=d·(r_2r_3r_4);r_1=(a_1,a_2,a_3),r_2=(a_2,a_3,a_4),r_3=(a_3,a_4,a_1),r_4=(a_4,a_1,a_2).通过范式组:ak_a=bx_a+cy_a+dz_a,x_a≥0,y_a≥0,z_a≥0,bk_b=cx_b+dy_b+az_b,x_b≥0,y_b≥0,z_b≥0,ck_c=dx_c+ay_c+bz_c,x_c≥0,y_c≥0,z_c≥0,dk_d=ax_d+by_d+cz_d,x_d≥0,y_d≥0,z_d≥0.算出N_4~′,则M_4=(r_1r_2r_3r_4)N_4~′-a_1-a_2-a_3-a_4.  相似文献   

6.
用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大单体。测定了大单体(M_1)-MMA(M_2)在AIBN引发下溶液共聚时的表观竞聚率,发现它们与大单体的分子量无关,但温度对r_(2,app)有很大影响、(r_(1,app)=0.70℃时r_(2,app)=0.32±0.07,75℃时r_(2,app)=0.53±0.13),这一现象与链增长过程中的扩散因素有关。进一步测定了两种单体的共聚速率、表观活化能与共聚物的分子量,测得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申酯的增长链与大单体的交叉增长反应速率。实验发现在较宽的转化率范围内,大单体的共聚速率与其在体系中的浓度无关,我们认为这种反常的动力学行为是由于大单体在溶液中的形态以及大分子链之间相互缔合所致。通过不同的方法测定了同样条件下台成的大单体与聚苯乙烯的分子量,间接证实大单体在稀溶液中以弱的缔合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制备了一种水溶性的AM/AMPS共聚物,对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单体比例、引发剂、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絮凝特性的影响,确立其最佳合成条件。研究发现合成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7h,AMPS与AM质量比3∶7,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分数0.02%,溶液pH值6~8,该共聚物对污水的絮凝效果理想,显示出良好的耐盐抗温能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M.C.Giniss改良膨胀计与SW-1型微位移测量仪,测定了丙烯酸(AA)—苯乙烯(St)感光共聚合速率;发现对苯二酚丙酮溶液是暗反应的有效抑制剂;利用102-G气相层析仪和170-SX弗里哀变换红外光谱仪,对AA-St感光共聚合体系的单体浓度比和共聚物链节比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计算了单体的竞聚率,在40℃时的结果为:r_1=0.32,r_2=0.85;最后比较出三种增感剂对AA-St感光共聚合反应活性大小的次序为:BE(安息香乙醚)>B(安息香)>DK(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9.
先将Hadamard三园定理叙述如下: (1)设f(Z)为整函数,0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溶液聚合与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P(AM/SA),离子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阴离子度,分别采用F—R法、K—T法和YBR法计算单体竞聚率,通过竞聚率值预测共聚物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比溶液聚合制得的共聚物的结构更趋于无序排列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酰基化试剂α-溴代丙酰溴对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的二元共聚物中的p-甲基苯乙烯单元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取代反应,获得大分子引发剂。以所得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梳状异丁烯-p-甲基苯乙烯接枝丙烯酸叔丁酯共聚物。所得产物用FTIR、1H NMR、13C-NMR和GPC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二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约为25000,分子量分布约为2.18,其中p-甲基苯乙烯的摩尔分数约为5%~8%;共聚物的酰基化取代度可达83%;所得丙烯酸叔丁酯接枝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可到58800,分子量分布约为2.26。  相似文献   

12.
按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方法,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大分子链端带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苯乙烯大单体。大单体的分子量可通过引发剂浓度控制,分子量分布较窄。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聚苯乙烯大单体-丙烯酸丁酯的梳形接技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并考察了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溶液共聚合反应的能力。用GPC和紫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确证,并测定了梳形共聚物的平均组成、数均支化度与支化度系数。按此,只要控制聚合反应条件、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共聚,就能合成一系列预期侧链长度、数均支化度与支化度系数的梳形共聚物,由此就能达到高分子分子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稀土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二烯(BD)和异戊二烯(IP)在Nd(vers)3-Al(i—Bu)2H—Al(i—Bu)2Cl催化体系下的共聚合,催化剂用量、Al(i—Bu)2H/Nd(vers)3(简称Al/Nd)、Al(i—Bu)2Cl/Nd(vers)。(简称Cl/Nd)对聚合都有很大影响。经IR和^1H—NMR分析表明,共聚物中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链节都是以顺-1,4结构为主,含量均大于98%。共聚物中两种链节的含量与单体配料比接近,随单体组成中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分子量逐渐增大,分布逐渐变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MA)与N-对溴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BrPhMA)的共聚物(用IBMA-co-N-p-BrPhMA表示)的制备。并给出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 用~1H-NMR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参考Fineman-Ross方程计算了共聚体系中单体的竞聚率分别是r_1=0.72±0.02(N-p-BrPhMA);r_2=0.30±0.02(IBMA)。 比较了IBMA与MMA、MA对N-p-BrPhMA的反应活性,其顺序是: MMA(1/r=2.50)>MA(1/r=1.59)>IBMA(1/r=1.39) 共聚体是硬的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相似文献   

15.
P(DMC-AM)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P(DMC AM)的絮凝条件、P(DMC AM)与不同种类的絮凝剂的絮凝性能比较和不同工业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P(DMC AM)的最佳絮凝条件为 :[η]=70 0~ 80 0mL g,用量为 1.5~ 3.0mg L ;在电荷密度较大 ,分子量较大的各类有机污 (废 )水体系中 ,CODCr的去除率可达6 5 %~ 90 % ;P(DMC AM)絮凝性能优于聚合硫酸铁、聚碱式氯化铝和PAM等常用絮凝剂 .  相似文献   

16.
分别合成了支链型含阴离子和嵌段型含阳离子CO2共聚物,采用聚碳酸亚丙酯和含季铵离子的低聚物经异氰酸酯类物质扩链合成了嵌段型含季铵离子的CO2共聚物,通过改变PPC与QPECH的摩尔比或采用不同分子量的PPC进行扩链,合成了不同离子含量和不同离子分布的含季铵离子的CO2共聚物;采用含双键的CO2三元共聚物,通过接枝丙烯酸的办法引入了羧基,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溶解性多种因素影响,且本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取得较好结果,并通过元素分析、滴定分析及^1HNMR、IR等对离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了四氯乙烷-甲醇和三氯乙烯-庚烷两组具有不同溶解性能的分级体系,利用交叉分级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亚甲基醚多嵌段共聚物(PET-PTMG)进行分级。测定了各级分的数均分子量,在氯仿溶剂中,30℃时的特性粘数以及分子量多分散系数(M_W/M_n)。结果表明,在PET含量由14.4%—26.0%,数均分子量由1×10~4—1×10~5范围内,PET-PTMG可近似用一个MHS方程表征特性粘数与分子量关系。[η]=4.60×10~(-2)M_η~(0.09)试样的数均分子量M_n可由下式计算[η]=4.60×10~(-2)(M_W/M_n~(0.58)M_n~(0.69)在订定MHS方程时,考虑了级分试样的分子量多分散性修正。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胶体滴定法测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 AC)和丙烯酰胺(AM)聚合过程中两单体的转化率,探讨了单体总质量分数、单体加料方式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以及共聚物特性粘数[η]和阳离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0%时,DADM AC单体的转化率最高;分批添加AM时,DADM AC的转化率提高,AM的转化率减小,共聚物的特性粘数上升;补加AM的同时添加引发剂,可将DADM AC的转化率提高15%,AM的转化率可达90%以上;引发剂用量增加,共聚物的阳离子度增大,但特性粘数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由带电链节与不带电的中性链节组成的交替共聚物和随机共聚物与带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考察了随机和交替共聚物中中性链节的亲、疏水性对所形成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中性链节表现为亲水特性时,交替与随机共聚物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能力差别不大,在所模拟的浓度区间内,两种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均形成瓶刷结构。当中性链节表现为疏水特性时,带电链节的交替分布和随机分布不仅影响了其吸附表面活性剂的能力,也影响了复合物的最终结构。在所考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疏水性的随机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会形成较大的聚集体,而疏水性的交替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仅能形成瓶刷结构以及较小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端基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四种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单体(M_1),分别与苯乙烯(M_2)共聚,用GPC方法和称重法测定共聚数据,以Kelen—Tüd■s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此体系不符合Mayo-Lewis方程。而共聚机理分析说明式r′_2=ln([M_2]_0/[M_2])/In([M_1]_0/[M_0])仍可描述此体系。由此式计算了r′_2,值。r′_2随大单体分子量、大单体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而变化(r′_2=0.79-1.3)。在大单体共聚反应中,存在着较大的扩散控制因素,扩散过程减慢将使r′_2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