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导致细粒泥沙水中絮凝的因素,探讨了絮凝和分散的机理,给出了一个反絮凝的物理模型.在大量科学实验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整套包括化学分散和物理分散方法的反絮凝技术,补充和纠正了现行细粒泥沙颗分方法的不足.本文的反絮凝技术已为许多工程部门完成了总数以万计的沙样颗分,其有效性经受了充分考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描述了现行粒径计颗分方法中泥沙颗粒沉降的三个不同阶段,指明影响现行粒径计法颗分成果的主要因素是异重沉降和扩散沉降作用.提出用粒径计进行颗分的新操作方法—混匀分析法,即先将沙样混匀在粒径计管中,然后再静置沉降.计算中根据沉降时间与累积沙重关系曲线,用图解法求得大于某粒径的沙重,进而推出沙样级配曲线.本文还阐明了粒径计混匀分析法的原理,它消除了现行粒径计颗分方法中存在的异重沉降和扩散沉降的影响,操作和计算简便,是对现行粒径计颗分方法改革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叙述中国和美国分别提出的河流泥沙颗粒分析的技术要求,由此研制了NSY-2型宽域粒度分析仪,该仪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及测定的结果,说明仪器达到了河流泥沙颗分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微处理机在泥沙颗粒分析中的应用.光电颗粒分析仪在我国的研制成功,大大地缩短了泥沙颗粒分析的时间和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但资料整理工作量还比较大.为了进一步缩短泥沙分析和资料整理的时间,我们对颗分仪器配用了微处理机,因而实现采样和数据处理自动化.应用光电颗粒自动分析系统.能够连续测量,自动采样和自动计算,测量速度快.为了保证质量,必要时可以多测、复测,该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研制具有快速简便自动操作特点的颗分仪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GDY-l型光电颗分仪、NSY-1型泥沙颗粒分析仪的基础上,研制成第三代光电颗粒分析仪—NSY-2型宽域粒度分析仪.本文对这一成果作一详细介绍.主要内容有:(1)用分段混匀沉降、消光颗分法实现宽域粒度测量;(2)采用电脑控制操作及进行数据处理,以简化电路结构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3)采用如自动判别最大粒径、含量分组法等几项新的颗分技术.  相似文献   

6.
据中美水资源科学技术合作研究条文,泥沙传送的合作项目附件4交流计划安排.作了中美颗分方法及仪器的盲样比测.本文公布了盲样比测的结果,以检验双方的仪器及方法.为了补充样品数量的不足,由中美资料得到相关图,以供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论证天津南港应用适航水深的可行性,从天津南港开挖区域现场采集回淤泥沙,在室内开展了泥沙颗分实验和流变试验。颗分实验表明,天津南港回淤泥沙的中值粒径平均为0.0087mm,粘土含量平均为34%,为淤泥质海港,满足适航水深应用的条件;通过流变试验得出天津南港适航淤泥重度值在12.2~12.5kN/m3之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光电颗粒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在PC—1500机上的计算程序。用光电颗分仪进行泥沙颗粒分析,并用PC—1500机进行计算、作图,对提高颗粒分析效率和成果精度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分析,说明湄洲湾粗颗粒泥沙来自陆源碎屑,细颗料泥沙来自湾外海域,且主要是闽江入海泥沙扩散,随沿岸流向南输移,在湾口附近海域沉积,并再悬浮随潮流进入湾内,在潮滩沉积。  相似文献   

10.
旋流分离技术在黄河泥沙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农业滴灌中黄河泥沙分离问题,介绍了黄河泥沙的基本特征和应用旋流分离技术分离黄河泥沙的原理,分析了分离实验中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实验分析表明旋流分离器结构参数、操作条件和泥沙浓度对分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灵芝的颗粒度对其药理作用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采用激光粒度法测定了灵芝野微粉的粒度.研究了分散别种类、分散剂用量、超声时间和测定温度对灵芝野微粉粒度测定的影响,得出最佳测定条件为:添加的分散剂为吐温-80:分散剂用量为1.0%:超声时间为≥6min;测定室温为5°C-35°C.  相似文献   

12.
乳状液粒度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水乳状液的粒径分布是乳状液的重要特性之一。本文利用MS 2000 Micro激光粒度仪研究各因素对乳状液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剂的加入使乳状液细微化,但活性剂的浓度对乳状液的粒径大小影响不是很大;矿化度的升高使得乳状液的粒径增大。聚合物的加入使得乳状液的粒径变大,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乳状液的粒径增大,且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汶南华恒高硫煤各粒级和密度级硫分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了其硫分随粒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确定出试验煤样中黄铁矿硫分随粒度和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华恒高硫煤中不同密度级和粒度级的黄铁矿硫分,为确定高硫煤中黄铁矿解离粒度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54个上海城市地表扬尘样品进行激光法与动力学粒径谱仪法的粒径分析结果作了相关比较.拟合结果表明,在缺少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回归方程式建立激光粒度仪和动力学粒径谱仪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研究所需的动力学粒径对应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两种仪器测试所得数据的转换结果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由于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结果的差异还可为源解析提供进一步分析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与粒度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煤样粒度与表征煤氧化速度的活化能、指前因子的关系,了解粒度对煤的氧化反应速率等自然参数的影响,通过不同粒度东滩煤样的程序升温实验,测定了其不同温度下在空气中的耗氧速度。利用回归分析计算出反应的指前因子及活化能,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粒度降低,煤样氧化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增加,并且在3mm处出现了突跃现象。说明煤的自燃性取决于粒度小于3mm颗粒的比例,而不是其平均粒度。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采用超高速旋转填充床对分散相单独做功连续制备乳液,考察了操作参数和填料规格对乳液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上述操作条件对乳液分散相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并获得了较优操作条件:转速9 000 r/min,乳化剂质量分数4.2%,油相流量15 L/h,填料类型为3D打印填料;在该条件下制备出平均液滴粒径约为12 μm的乳液。建立了用于预测分散相粒径的数学模型。所得结果为连续、可控、低成本制备乳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泥沙颗粒团沉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泥沙沉速公式大多适用于单颗粒泥沙沉降的情形,基于前人对单颗粒泥沙沉速规律的研究成果,利用试验测得不同泥沙颗粒团在水中沉降时的沉速数据,引入泥沙颗粒团特征粒径及附加粒径2个因子,对多个广泛运用的单颗粒泥沙沉速公式进行了修正.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得到的泥沙颗粒团沉速与用试验测得的泥沙颗粒团沉速较接近,可推广运用到计算泥沙颗粒团在水中的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具有长程相互作用的横场伊辛模型模拟了铁电颗粒,考察了尺寸和长程相互作用对铁电颗粒的极化和相变的影响.我们得到的结论是:1.随着铁电颗粒尺寸的减小和长程相互作用的增强.铁电颗粒的相变温度降低,同时发现铁电颗粒存在一个临界尺寸,当铁电颗粒的尺寸小于临界尺寸时,铁电颗粒将不会有铁电相到顺电相的相变.且此临界尺寸随长程相互作用的增强而变大.2随着长程相互作用的增强,铁电颗粒的极化强度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晶格中心点的极化强度总是大于晶格边上的格点的极化强度.  相似文献   

19.
靳晶 《科技信息》2011,(19):I0050-I0050,I0045
颗粒的大小及分布影响着许多产品的使用性能,激光粒度仪是测试粒度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时,其所处的状态将受到吸附和排斥的共同作用。本文介绍了有关纳米颗粒的制备,颗粒的粒度对一些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全自动激光粒度分析仪的优点,并对分散于液体介质中颗粒的相互作用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