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以亲和层析纯化的免抗鼠IgG类抗体及其酶标物作为捕获及检测抗体进行鼠杂交瘤培养上清及腹水中IgG类单克隆抗体的ELISA定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小牛血清(BS)、免血清(RS)、马血滑(HS)、人血清(HuS)及非抗体产生细胞的培养上清对本项εLISA实验无干扰,使测定的结果较可靠,测定的鼠IgG各亚类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在5~100ng/ml之间,因此这个快速、可靠的方法可为鼠IgG类单克隆抗体的定量测定提供一种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对饲养在SPF环境中,鼠龄6个月的47只T细胞缺乏的BALB/c(nu/nu)裸鼠及26只T细胞正常的BALB/c(+/nu)杂合子小鼠进行病理观察,发现两只BALB/c(nu/nu)裸鼠生长自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分别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肿瘤发生率为4.26%。而BALB/c(+/nu)杂合子小鼠未见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用不同类型细胞缺陷小鼠,将其分成六个试验组,前三组为CBA/N与BALB/c小鼠交配所生仔一代,是B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其相应的对照小鼠,后三组为615B6/PB1-nu与C57B1/6-bg交配所生之仔鼠,是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与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小鼠及其对照小鼠,以上各组小鼠分别以1亿菌体布氏活菌苗注射小鼠腹腔,于注射后一定间隔检测抗体效价并取有关脏器做细菌培养,B细胞功能缺陷小鼠抗体效价为1:80-1:160,对照小鼠为1:160-1:640,T细胞和T、NK细胞功能缺陷小鼠抗体效价为1:4-1:80。对照小鼠为1:128-1:640,由于布氏菌是细胞内增殖,细菌主要存在于脾脏,故于45天时心血培养虽为阴性而脾脏仍有细菌生长,脾重的增减与抗体效价有一定关系,与活菌数不成平行关系,该小鼠为菌苗免疫机理探讨提供了模型。 CBA/N小鼠为X-链隐性突变,基因符号为Xid(X-Linked immunodeficient),此隐性突变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免疫调节基因也在此染色体上,该基因的隐性突变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CBCF_1是CBA/N与BALB/c鼠交配所生之仔一代,其基因型雌性为Xid/x是免疫功能正常小鼠,雄性为Xid/y具有B细胞功能缺陷特性,可用于研究B细胞的发生,功能和异质性理想的动物模型。 615B6/PB1-nu为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型小鼠(简称裸鼠),61586/PBt-bg/nu为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型小鼠(简称beige裸鼠),该裸鼠和beige裸鼠是615/PB1-+/bg·+/nu♀与C_(57)BI/6-bg/bg·nu/nu♂交配所生之仔鼠,615/PB1近交系小鼠是经无菌剖腹产所得之仔鼠。上述小鼠用布氏活菌苗免疫,对其免疫后的反应进行观察,为以上小鼠的实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鼠痘是由小鼠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早在1930年Marchal最先发现英国实验小鼠流行一种以肢体脱落为特征的传染病,并且命名为“小鼠传染性脱脚病”。1946年BurnetBoake实验证明引起小鼠传染性脱脚病的病毒与牛痘苗病毒具有相同抗原关系。并且该病的临床经过与其他动物的痘症相似。因此,后来Fenne把小鼠的这种疾病改名为鼠痘,由于小鼠痘病毒株及小鼠基因类型的不同,鼠痘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类。但是大部分为隐性感染。急性型鼠痘疾病经过迅速,往往动物尚未出现症状即很快死亡。而且是大批死亡。尸解一般缺乏特殊病变。而慢性型鼠痘病程缓慢,可以出现鼠痘的典型症状。例如:脸肿、眼结膜炎以及多见于耳朵、鼻背部及尾巴等部位的皮疹。凡出现脱脚、断尾及缺耳等症状,可做为鼠痘临床诊断的证据之一。皮疹所在的皮肤及肝脾等脏器出现坏死,此坏死呈灶状或融合成大片状。坏死灶周围很少细胞浸润(这与细菌感染引起的坏死显然不同)。鼠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在坏死灶周围的细胞胞浆内出现特征性包涵体。此包涵体为均一的嗜酸性、球形、轮廓清晰、周围有明显的空晕,并且往往成群出现。包涵体多见于皮诊部位的表皮细胞、肝细胞及Kupffer氏细胞、脾脏的吞  相似文献   

5.
对饲养于SPF条件下的466只Nc系自育选留的繁殖群小鼠自发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了6年观察研究,其中包括纯合子雄鼠(nu/nu)164只,杂合子雌鼠(nu/+)302只。每只动物的平均观察时间均达7个月以上,淘汰时均详细解剖学检查,检出病变者进行病理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确诊。多数肿瘤病例结合裸鼠间可移植性鉴定。共检出自发性肿瘤7例,发生于纯合子裸鼠(♂,nu/nu)5例,杂合子裸鼠(♀,nu/+)2例。本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裸鼠(♂,nu/nu)的自发性肿瘤发病率(3.04%)比其同系的有胸腺杂台裸鼠(♀,nu/+)(0.66%)明显增高,两者发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者的平均发瘤鼠龄比后者为短。结果支持了免疫功能缺陷的裸鼠比其同系免疫功能正常鼠有更高的自发性肿瘤发生的观点。且表明了Nc系裸鼠的自发性肿瘤以恶性上皮性肿瘤为主。此外作者针对前人的观察结果,提出了对一裸鼠群体的自发性肿瘤发病率的正确评价,必须是在相同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相同的观察时间内与其相同品系或相同基因背景的有胸腺小鼠进行比较,并经详细的病理学检查,才能得出较客观可靠的结论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6.
在SPF条件饲育的繁育群中,我们发现偶尔有少数6158_6/PBI-beige纯合型裸鼠慢性腹泻。经微生物分离、培养,自4只病鼠粪便中分离出4株占优势的催产克雷伯氏菌。根据Robert koch's原则,用此菌株分别人工感染6158_6/PBI-beige纯合型和杂合型裸鼠、BALB/c-nu纯合型和杂合型等不同免疫缺陷背景的裸鼠,结果仅6158_6/PBI-beige纯合型裸鼠发病,获得疾病模型。并再次自模型鼠粪便中分离到与原始致病菌株特性相同的催产克雷伯氏菌。因此确认催产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foca)为6158_6/PBI-beige纯合型裸鼠慢性肠炎的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肝脏中Kupffer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肝脏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发现清除肝脏中的Kupffer细胞能有效地改善由高脂饮食所诱导的脂肪肝症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Kupffer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CL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在脂肪肝模型小鼠肝脏中CCL4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利用CCL4重组蛋白体外处理,发现CCL4能诱导肝内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CCL4受体的抑制剂Maraviroc能拮抗CCL4对肝细胞中脂质合成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综上结果可知,Kupffer细胞分泌的CCL4可通过CCR5信号通路诱导肝细胞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在BALB/c的生产群中,1罐(1:1交配)繁殖鼠生下2只被毛短而稀的仔鼠。该仔鼠成年后进行兄妹交配,后代出现三种表型:被毛紧披,有胸腺,生长快,繁殖力高的全毛小鼠;完全无毛,无胸腺,生长慢,性成熟晚,产仔数低的裸鼠;被毛短而稀,有胸腺,生长较快,繁殖力较高的中间态。对这些突变鼠进行交配试验,结果表明:此种突变和常规裸基因的突变一样,由单对基因控制,三种小鼠的基因型为:全毛(+/+)、全裸(nu/nu)和中间态(nu/+),在该突变鼠的生产中,可及早将全毛小鼠淘汰掉,保留裸鼠和中间态进行繁殖,使裸鼠生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先制备了日本血吸虫水溶性止卵抗原和兔抗山羊酶标复合物。经测试确定了: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5ug/ml);酶标复合物的最佳工作浓度(1:2500)以及血清不同稀释度下的阴—阳临界值,从而成功地建立了山羊日本血吸虫病抗体的酶联免疫检测法。以1:80稀释作参考,对25份标准阳性血.清和19份标准阴性血清的考核结果证实:在最适条件下,该法特异性,敏感性良好,具有临床和科研应用价值。随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7只实验山羊血吸虫病抗体消长作了长期、细致地观察,结果表明:特异性IgG最早于尾蚴感染后第40天出现;吡喹酮治疗后,7个月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株 (D2C)复苏后其分泌抗CD71人 -鼠嵌合抗体的特异性、分泌量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分泌量。经DEAE SephadexA 5 0离子交换法纯化产生的抗体 ,并采用SDS PAGE电泳鉴定 ;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其对K5 6 2细胞生存的影响 ;细胞计数和MTT试验测定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体对K5 6 2细胞的作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K5 6 2细胞凋亡。结果 :Balb/c裸鼠腹腔接种转染瘤细胞后 ,每只裸鼠腹水量在 3~ 5mL。抗体经纯化 ,产量约为 1~ 2mg/mL腹水。经SDS PAGE电泳鉴定 ,在分子量 5 5kD和 2 7kD处 ,可见有抗体IgG重链和轻链的染色条带。抗CD71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CD71抗体均可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作用 ,且二者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分别可见抗体诱导的K5 6 2细胞DNA梯形条带和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结论 :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体外生长良好 ,抗体分泌稳定 ,特异性高 ,并可诱导K5 6 2人红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MEV-GDⅦ株脑内接种小鼠5~7天收获的脑悬液,经胰酶处理可获得高滴度HA抗原。本病毒接种BHK-21细胞后5天有细胞病变,而且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可达90%。据此建立了HI和玻片EIA法检测GDⅦ血清抗体的方法。已应用于实验小鼠和豚鼠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甲、戊型肝炎的特异性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固相包被的抗原(HAag,HEAg)、抗体(羊抗鼠IgM)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自制的GICA测试条与EIA对比检测血清标本188份,各单项指标抗-HAVIgM,抗-HEVIgM两法总符合率依次为97.9%,98.4%,检测灵敏度可达2μg/L.结论用于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的GICA测试条的制备条件已基本建立,其检测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快捷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2018年5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地区22家实验动物机构送检的400只啮齿类实验动物进行病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采取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脾脏、大肠、小肠,制成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经H.E.染色、PAS染色或油红O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观察,采集数码图像,记录结果。结果大鼠、小鼠、豚鼠有少数病例表现为肝细胞肿胀,肺脏、心脏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大肠出现疑似球虫感染的病变;地鼠组织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本次病理学抽检中的实验动物基本为健康状态,但需要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fiori, 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相关。目前诊断感染方法主要有:活检组织细菌培养、粘膜涂片、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尿毒酶分解试验及呼吸试验等。呼吸试验需特殊仪器,其他检查均须经胃镜取得粘膜组织,因而在临床推广或多次重复时均有难度。本文用检测血清中抗CP抗体IgG的间接ELISA法,用该法检测不同类型的抗体。一、检测原理采用数拾株HP的超声粉碎物作为抗原,待测病人血清作为一抗,酶标羊抗人IgG作为二抗,邻苯二胺作为底物进行显色,根据其光密度的大小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的病理变化,为北京市实验动物质量监控及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送检的400只啮齿类实验动物,其中包括180只小鼠、80只大鼠、120只豚鼠及20只金黄地鼠,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对镜检肝细胞肿胀的样品又分别进行了PAS染色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此次进行实验动物质量的抽检,检出病变主要为小鼠、大鼠、豚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细胞肿胀,并均有糖原沉积病变检出,脂肪变性在豚鼠检出;此外小鼠及金黄地鼠,尤其是部分金黄地鼠出现明显肝脏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小鼠和豚鼠的心脏发生增生性炎;小鼠肾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本次抽检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健康,部分啮齿类动物的饲养管理仍需加强,本监测结果可为科研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虽然病毒宿主肝细胞癌的形成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土拨鼠肝炎病毒(W HV)持续感染有关,而对与WHV有亲缘关系的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的这种关系却知道的甚少。观察了五年感染和未感染GSHV的毕氏地松鼠(SpermophiNs beeheyi)种群的肿瘤形成。有7只地松鼠仅观察短短2.4年就见有肿瘤形成,在测出肿瘤时每只都超过4岁。肿瘤型多数是肝细胞癌;28只用于研究的带有GSHV的动物中有2只出现HCC,在23只带有抗GSHV抗体的地松鼠中有1只出现肝细胞癌。24只没有检出GSHV标志物的地松鼠没有出现HCC。检查的带病毒者中有1只的肝细胞癌组织中发现有整合的GSHV DNA。同样,在人和土拨鼠肝细胞癌中也经常发现整合的HBV DNIA和WHV DNA。虽然,本文报导的带毒地松鼠肝癌的发病率既没有带毒土拨鼠那样高,与不带毒地松鼠肝癌发病率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这份资料仍能提示,持续感染GSHV也与肝细胞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肾脏的器官病理学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9例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检测观察HBV和HEV抗原在大熊猫肝脏、肾脏组织内的分布定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主要表现为淤血、水肿,严重的有出血变化。肝细胞普遍变性,散在单个性坏死或多发性局灶性坏死,个别出现大片坏死、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胆管增生、肝细胞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变化。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球囊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管内出现蛋白管型,间质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和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9只大熊猫HBV和HEV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但各例肝肾组织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的强弱不尽相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显示,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普遍存在炎症病变,而且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卵巢癌进展机制的相关研究,构建适宜的体内动物模型。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绿色荧光报告基因(GFP)的人EOC细胞模型:SKOV3(人卵巢浆液性腺癌细胞株)和ES-2(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异氟烷吸入麻醉4-6周龄BALB/C(nu/nu)雌性裸鼠,从裸鼠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分别将细胞模型悬液,移植于裸鼠的单侧卵巢,每组6只裸鼠;Night OWL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移植术后4-6周解剖裸鼠,取卵巢和转移瘤组织行HE染色。结果显示,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SKOV3和ES-2,均可成功构建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未发生手术原因死亡,成功率均100%;活体成像系统通过检测GFP的荧光强度和范围,能够动态监测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SKOV3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浆液性腺癌;ES-2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由此可知,异氟烷吸入麻醉、从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移植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能成功构建可动态监测的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与人卵巢癌生物学特征类似,适宜作为研究人卵巢癌演变进展的体内模型。  相似文献   

19.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医院常用的实验方法,也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酶免疫标记技术实验方法。做这个实验需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血清和正常人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血清传染性很强,正常人的血清也不是十分安全,也可能有其它病毒。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差,就有被感染及污染实验室的可能。为了能够让学生安全地上好这个实验,我们采用了安全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普通级大、小鼠病原体携带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大部分单位普通级大、小鼠病原体携带状况的调查 ,了解省内实验动物质量情况 ,以利于新国标的宣传和执行。方法 选取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普通级大、小鼠 ,按清洁级标准对其所携带细菌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小鼠肝炎病毒 (MHV)和小鼠仙台病毒 (SV)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1%和 19%。小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LCMV)、汉坦病毒 (HV)和鼠痘病毒 (Ect )血清抗体均为阴性。大鼠HV、SV血清抗体均为阴性。细菌检测结果 ,Wistar大鼠支气管鲍特杆菌阳性率为 8 3% ,其余所检项目均为阴性 (支原体、泰泽氏菌未能检测 )。结论 山东省实验动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达到了普通级要求 ;但是 ,MHV和SV的存在以及Wistar大鼠支气管鲍特杆菌的隐性感染 ,说明普及清洁级大小鼠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