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交通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DSRC)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是专门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它是车辆与路边设备进行单向或双向交互式通信的标准,将车辆和道路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交通控制中心可以通过与行驶车辆的数据通信实现对车辆的智能管理,同时车辆还能够接入交通信息网,使用信息网中的资源.本文研究了DSRC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讲述了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最后对DSRC系统研究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交通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DSRC)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是专门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它是车辆与路边设备进行单向或双向交互式通信的标准,将车辆和道路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交通控制中心可以通过与行驶车辆的数据通信实现对车辆的智能管理,同时车辆还能够接入交通信息网,使用信息网中的资源.本文研究了DSRC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讲述了交通专用短程通信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最后对DSRC系统研究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北美新的智能传输系统中,为缓解交通堵塞的表面传输设施的关键是建立在车一车无线电通信基础上,而75MHz专用短程通信可通过车一路连接满足将来大量媒介的传送。概述了专用短程通信的应用和IEEE802.11PHY和MAC属性的评估,及DSRC中802.11的局限性和DSRC的发展现状,期望802.11规格做出适当的调整来满足DSRC环境中多中继站连通性、高速车辆运行和一系列服务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用短程通信的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结构、讨论了路边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通信以及信息中心与路边设备之间信息传输,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研究表明,该系统能为出行者提供小区域范围内的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为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参考计算机通信的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提出了ITS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的三层体系结构.依据ISO标准定义的一致性测试的方法及框架,确定了对协议实现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套形式化描述方法,设计了具体的测试系统结构.使用所设计的一致性测试系统对DSRC协议进行测试,保证了协议实现与协议文本的一致性.也为各DSRC设备之间的互联、互操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专用短程通信的停车引导和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专用短程通信(DSRC)系统和DSRC协议的结构,构建了基于DSRC的停车引导和信息系统(PGIS)的总体结构,讨论了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结合广州市具体实施情况阐述了PGIS的系统构成。讨论了PGIS需提供的静态和动态信息以及当前广州市PGIS提供的信息。研究了PGIS提供的停车诱导、自动收费、停车位预定等功能的实现,分析了PGIS的特点,最后指出了实现PGIS过程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的复杂性以及协议本身由自然语言承载、存在模糊性和二义性的特点,采用协议工程方法来保证协议的完整性、正确性、安全性、可移植性和标准化,并采用SDL对DSRC协议进行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SRC协议验证的步骤和实现方法,并对所开发的协议SDL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了协议的逻辑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专用短程通信协议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的开发为背景,参照现有国际标准,提出了适合我国通信环境和面向多应用的DSRC协议的总体结构,描述了协议的帧格式,论述了车-路的通信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协议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假设条件和部分在求解过程中将要用到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交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提高车辆通行效率,车际之间的有效通信可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提出一种基于ZigBee通信方式的智能交通驾驶辅助系统设计方法,对辅助驾驶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仿真和实际开发.验证试验表明,系统可对潜在发生的危险状态进行判断和预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交通中的安全预警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1):1214-1220
为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提出了基于RFID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该系统可以利用RFID技术实现安装RFID标签的道路车辆与安装在道路交叉路口,信号灯上游的RFID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及车辆流量的实时监控;同时,系统还可以利用信号灯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不同时段、不同交通流量下信号灯的智能自动转换,从而缓解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人们随时随地希望能够以较高的带宽连接到互联网.但当人们在行驶的车辆中时,却只能通过2G/3G连接到网络,并且这些连接能够提供的带宽非常有限,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在车辆中也可提供较大带宽的网络连接.车载网络技术使智能交通通信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智能交通中的车载网络节点和路边基础设施构成的自组织网络可以实现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路边无线接入点之间的相互通信.本文研究的就是基于上述情况下一种新型的基于停放车辆的互联网接入系统.这个系统保证了移动车辆在最小的带宽存在下,短时间与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它能够以某个停放车辆作为中继发散网络的接入点,充当网络的前沿基站.在信息获取到后通过其本身固定的与室内接入的连接,将信息发送到网络上,当车到达下一个可接入点时,返回之前提交休息的应答.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未来的移动车辆的全网络覆盖与交互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边缘信息的改进车辆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时获取车辆有无、车流量等交通信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基于视觉的交通监视系统具有直观明了、系统使用和维护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公路干线和交叉道口的交通监控.但是由路边建筑、树木引起的阴影,是导致车辆检测错误的一大主要因素.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信息的改进车辆检测算法,用于检测车辆,进而实现对过往车辆的正确计数.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RS和DGPS的车辆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交通运输业的车辆管理需求,提供了一种基于GPRS和DGPS技术的车辆管理方案,管理中心可获取移动站的运动状态和位置信息,实现对移动站的实时管理.经过仿真试验,相对于基于传统通信方式的方案,该方案具有定位精度高、通信覆盖范围广、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混合动力汽车(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个混合动力系统通信协议。采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标准完成系统各个控制单元的连接,软件采用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J1939协议完成数据的装配和传送,并根据需要进行了CAN协议与J1939协议之间的转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通信协议能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的数据通信与应用层上的信息通信有机地结合起来,简单高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智能物流运输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智能运输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的服务水平,现代物流与智能运输的结合点是交通运输信息的采集与提供,就智能运输技术而言,可用于物流管理的有移动信息技术,车辆定位技术,车辆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结合物流业务特点,构筑了智能物流运输系统框架,根据案例分析,提出了当前物流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向智能物流系统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这两种网络,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单纯地增加基础设施,例如拓宽道路、增加带宽,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优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这两种网络的运行效率,而提高它们运行效率的关键就是设计合理有效的路径策略。本文介绍了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回顾了交通网络中用于指导车辆行驶的路径选择策略和用于指导行人通行的行走策略,以及通信网络的路由策略及算法。通过比较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发现基于全局信息的策略均好于基于局部信息的策略。然而由于受到网络规模的限制,基于局部信息的路由策略更适合应用在通信网络上。基于全局信息的路径选择策略更适合应用在交通网络上。  相似文献   

17.
以现有的视频检测算法为基础,根据智慧交通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套车辆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端模块、命名管道通信模块、特征提取模块、轨迹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存储模块,可以实现检测跟踪道路车辆、计算目标车辆数据、汇总道路数据和查询历史信息等功能.现场测试与运行结果表明,视频车辆检测系统检测精度高,整体性能强,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满足路政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