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谱法研究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2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蛋白中α-螺旋的百分含量减少。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苯甲酸钠淬灭。以上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引起了BSA构象的变化,1mg的BSA中加入10mg苯甲酸钠,就会造成BSA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猪去氧胆酸(HD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25℃及37℃温度下HDCA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反应的猝灭常数和形成常数以判断荧光猝灭类型,采用双对数方程计算HDCA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最后采用热力学公式计算反应前后焓变和熵变确定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HDCA对BSA的荧光淬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淬灭.在温度25℃和37℃时,HDCA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0.258×106 L·mol-1和0.453×104 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0.92和0.62.由于热力学参数焓变(ΔH=-258.72 KJ·mol-1)和熵变(ΔS=-0.76 J·mol-1·K-1)均小于零,因此确定HDC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结论:HDCA与BSA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复合物,经静态猝灭机制引起BSA内源性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曲酸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曲酸处理后胰蛋白酶紫外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曲酸对胰蛋白酶具有激活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后,曲酸可以使胰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强度增强,但却使得蛋白内源荧光强度下降;Stern-Volmer作图显示曲酸对胰蛋白酶的荧光淬灭为静态淬灭作用;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曲酸对胰蛋白酶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考察了卡博替尼(CB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BZ主要借助疏水作用力与BSA形成1:1的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的荧光发生淬灭,其类型为动、静态同时存在的联合淬灭.上述结合作用的动态淬灭常数KSV和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5.223×104 L·mol-1和5.06×10...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水溶性ZnO量子点(QDS)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BSA使QDS的荧光增强并发生红移(从353 nm移至359 nm),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另一方面,QDS使BSA的荧光猝灭且最大发射峰发生明显蓝移(从336 nm移至326 nm),进一步说明量子点与蛋白间发生了相互作用。QDS与BSA作用后发射光谱的变化可能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配位及静电相互作用。QDS与BSA的相互作用表明QDS可以用来标记BSA。初步探讨了Q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模拟正常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尼麦角林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确定尼麦角林对BSA荧光淬灭的机制,采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反应的猝灭常数和形成常数,采用双对数方程计算两者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公式计算反应前后焓变和熵变确定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尼麦角林在0.25×l0-4~2.25×l0-4 mol·L-1浓度范围内,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淬灭作用,淬灭类型属于静态荧光淬灭.在温度25℃和37℃时,尼麦角林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499×104 L·mol-1和5.213×104 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1和1.25.由热力学参数焓变(ΔH=11.05 KJ·mol-1)大于零和熵变(ΔS=74.87J·mol-1·K-1)大于零,确定尼麦角林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结论:尼麦角林与BSA通过疏水作用形成复合物,经静态猝灭机制引起BSA内源性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7.
Hg~(2+)与NBS修饰前后两种血清蛋白结合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外加毫摩尔浓度的重金属离子Hg2+,会引起BSA或HSA的色氨酸荧光下降,并且35℃时的变化比25℃时更明显,HSA的变化比BSA的大.SternVol mer作图分析结果表明荧光淬灭主要是由动态淬灭引起的.用NBS对BSA和HSA的色氨酸残基进行特异性修饰后,Hg2+只引起NBS修饰的HSA的酪氨酸荧光轻微降低,但对NBS修饰的BSA的酪氨酸荧光几乎没有影响.远紫外和近紫外CD谱分析表明:Hg2+的结合要引起BSA,HSA以及NBS修饰的HSA二级结构的α螺旋减少,三级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这些结果表明B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对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白藜芦醇(Resveratrol)和赤松素(Pinosylvin)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计算了这3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G,△S,△H.并分析了它们对BSA的荧光淬灭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运用了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结果表明,白皮杉醇、白藜芦醇和赤松素3种二苯乙烯化合物对BSA的荧光淬灭属于自发的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淬灭过程.随分子中B环上的羟基数目的逐渐增加,白皮杉醇、白藜芦醇和赤松素与BSA的结合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二氢杨梅素铜配合物(DMY-Cu),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吸收法对其进行表征,并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二氢杨梅素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Y-Cu的组成为[C15H10O8Cu·H2O]n.激发波长为288nm时,BSA的发射峰位于345nm,DMY-Cu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由温度对DMY-Cu与BSA体系荧光猝灭速率的影响和动态猝灭常数(KSU)以及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的计算得出,DMY-Cu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BSA-DMY-Cu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荧光猝灭常数为1.33×105L·mol-1;由反应前后热力学函数△Hθ<0,△Sθ>0推出DMY-Cu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在BSA分子上荧光敏感部位有1个结合位点,结合常数为4.95×105.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姜黄素钐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根据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效应,利用变温试验,求得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由此推测猝灭机理和结合力类型;依据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结合距离;并利用探针进行结合点定位;用同步荧光光谱确定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姜黄素钐配合物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主要以静态方式,同时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由△Hθ和△sθ〈0推测范德华力与氢键是主要结合力;配合物在BSA分子的SiteⅡ位结合,结合距离为2.4nm;配合物改变了BSA分子构像,对色氨酸残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HA型粘结剂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测试技术对HA型粘结剂分子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n(C)/n(H)>1.3,则η>7.0×10-3Pa·s;若n(C)/n(H)<1.3,则η<3.0×10-3Pa·s;若ΔB≤7×10-4T,则η≥7.0×10-3Pa·s;若ΔB≥8.5×10-4T,则η≤3.0×10-3Pa·s;若n(H芳香)/n(H)≥0.65,则η≥10×10-3Pa·s;若n(H芳香)/n(H)<0.6,则η<3.0×10-3Pa·s;粘结剂分子中碳氢原子数比、峰宽、芳香氢所占脂肪氢与芳香氢总量的比值与其性能的表征量(粘度)呈线性相关,为粘结剂粘结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粘结剂的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Cr(Ⅲ)-5-Br-PADAP-NH2OH配合物的组成比,得到Cr(Ⅲ):5-Br-PADAP:NH2OH=1∶1∶1.并通过紫外一可见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推断出该三元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及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设Mc=(A C 0 B)∈B(X( )Y)为定义在Banach空间X( )Y上的上三角算子矩阵.讨论了Mc的左(右)谱σl(σr),左(右)本性谱σle(σre)和本性谱σe的填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四种发光细菌的生物发光的微分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亮发光杆菌,福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和青海弧菌,四种发光菌,每种选取二个菌株检测其生物发光的一阶和二阶微分光谱。结果表明不同种的发光细菌的微分谱有显著差异,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则无显著差异,提示生物发光光谱,微分光谱可作为发光细菌菌种分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碘乙酸、脲和Ca2+存在的条件下,测定了相对分子质量为89000的糖化酶组分的圆二色性谱和荧光发射谱,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乙基麦芽酚对胰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证实了乙基麦芽酚对胰α-淀粉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证实了乙基麦芽酚与胰α-淀粉酶间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求出了猝灭常数以及乙基麦芽酚与胰α-淀粉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根据Ross 判断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结合力性质的规律推测,乙基麦芽酚与胰α-淀粉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乙基麦芽酚对胰α-淀粉酶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是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在红外光谱领域的渗透和发展,已成为光谱分析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综述了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的发展历程、获取谱图的方法、相关原理、谱图的性质及解释规则,并举例说明其在聚合物、化学、生物学、中药学、液晶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化探样中痕量芳香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优化化探样品中芳烃的测试条件。方法用优化后的条件对陕北地区化探样品中芳烃的石油醚萃取液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与国家行业标准相对照得出了一些新的测试参数。结论使用优化的测试条件分析化探样中的芳烃,其荧光强度更强、更稳定。化探样萃取液的紫外吸光度与萃取时间及称样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基质组成、化学键结构对荧光材料(Y,Zn,Sr)3(P,VO4)2:Eu3+,Bi3+的发光性质和基质敏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基质中引入Y—O—V直线链,对基质的吸收和发射跃迁、能量传递有着良好的敏化作用。从理论上探讨了能量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