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立志"学为圣人",在教育方法上也希图"优入圣域"。阳明一反当时知识学的教育路径,转而倡导孔子明白简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使儒学反求诸己的身心之学得以重新展开。然而,阳明多是运用语言思辨,让生徒进行形而上的体悟,孔子却是从形而下的生活中去矫正生徒的性情;阳明对生徒多持肯定态度,张扬其成圣的勇气,孔子对生徒则更多是加以裁抑和矫正,力图使之成为中和的君子。  相似文献   

2.
葛薇 《科技信息》2011,(5):234-234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尤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哲学史上,作为一对范畴出现得更多的是"知行"而不是"言行".在先秦历史中,"言行"作为一对范畴要比"知行"出现得更多."言行"与"知行"的关系很密切,不能完全分割开来讨论.在孔子那里.言与行,学与行,知与行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孔子重视的是言行、学行、知行的统一与否.言行问题归根到底也是知行问题.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由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丰富化,使"言"、"行"有了哲学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学习传统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是中国传统教育、传统学习思想之祖,中国的教育、学习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不能绕过孔子."五四"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孔子作两点论,即要把"历史的孔子"与"实在的孔子"区分开来.他认为"实在的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时代之圣哲,其说也是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我们必须"敬之"、"尊崇之".孔子死后,成为"历史的孔子",历代统治者都利用他、包装他、强化孔子学说中维护君主政治"护符"的一面,使孔子及其学说愈变愈成为"专制政治之灵魂".因此"五四"时期,批判"历史的孔子"是完全正确而且非常必要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还"实在的孔子"的圣哲真面的革命.本文就是论述"实在的孔子"对中国学习思想的伟大贡献,认为从传统教育、传统学习的视域看,孔子不愧为我们民族的"圣哲".  相似文献   

5.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质朴教育公平思想,以民本思想为桥梁,折射了人本主义色彩;孔子经由"好学"达致"博学",最终登临"乐学"之境,注重学习的连续性、广泛性和趣味性,为终身学习树立了典范。从人本主义和终身学习视角解读孔子学习思想,为更好发挥其思想的时代价值铺平了理论道路,对全面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为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他的人格理论不仅奠定了儒家理论的基础,并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孔子讲"仁",要求君子要以"仁"为价值原点;作为理想人格的君子要内外兼修,不断学习,以"安天下"为己任。这些构成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7.
"春秋"概念内涵的演变是一个逐渐缩小的过程。孔子既没有创作也没有修订《春秋》,只是将其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春秋》作为一部史书,创立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春秋》又是一部政治化的著作,叙事讲究"笔法"、"书法""、义例",对中国传统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语》这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中,有其丰富和深刻的教育理念与人文意蕴。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教育可能性的"性近习远"、教育目标的德才兼备、教育内容的全面平衡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无不展现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文主义意蕴,表达他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生命的关爱。他教育实践中对人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培养,流露出其仁爱、忠恕等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将学习视为自我修行、培养能力的一种手段是孔子关于学习目的的重要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孔子关于"君子"的人格理想。《论语》不仅从"立己"、"立人"这两个不同层面上提出这一思想,而且还从学习内容的设定上加以实施和体现。孔子"学者为己"的儒家教育思想,虽说难免过于理想化,但其重视德育,旨在培养特立人格的思想,在过多注重智育而德育不足的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6,(1):100-102
教学中如何选择、运用口语、手(势)语等不同语言形式,一直是影响聋校语言教学质量、制约聋生语言及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双语教学"等有关"口手之争"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它对我国聋教育带来的影响,提出聋校的语言教学要从聋生的实际出发认识、选择、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石和源泉。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同样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重视学习动机,放大学习兴趣;捕捉情感契机,进行启发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实践因材施教;提出层次教育,调整教学目标;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体现语言的实践交际功能等创新实践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作为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法正在受到个性化教学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外语语言训练中心根据学校"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要求,构建了以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为特征的立体化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推进形式新颖、效果显著的多元化外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的教育资源中进行自主选择,努力挖掘自身的外语优势潜能并使其达到最大化、最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作为东、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索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体系中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对象论和道德教育论,分析其异同,以供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顺应时代的要求,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革新了教育制度;他“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把“六经“作为教育的主要材料,革新了教学内容;首倡分科教学,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他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与他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加之哲学视野下,价值主体面对三个价值客体:精神、社会和自然,我们似乎在孔子思想中一一能找到其对应点:孔子中庸思想是身心统一的深邃的生命境界;孔子的"仁爱"思想是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一种普世境界;孔子的"不逾距"透发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以"仁"为基石,对古代沿袭下来的圣人、君子、小人等不同社会人格做了全新的阐释,赋予其有差别的道德意义。在此基础上,孔子划分出"斗筲之人""小人""士""君子""圣人"等五种人生境界,并把"学"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工夫。孔子认为"学"有四点要注意:要端正态度,要讲求方法,要随时随地,要克服意必固我。研究孔子人生境界论的意义在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国民道德修养,追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礼乐"作为孔子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基于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提出来的。它承袭了周代的礼乐传统,但又被孔子赋予"依于仁,志于道"这一新的内涵。礼别异,乐合同,礼乐关乎人的性情,是孔子用以感化人心,践行仁德,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通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以仁为基础的礼乐思想,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个人的审美生活之境,走向群体的审美生活之境。因此,孔子礼乐思想具有实践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中一段"子曰"对"泄冶死谏"的道德评判,看似与孔子一贯的伦理主张不合,乃至有些学者怀疑这里的"子曰"并非孔子的言论。但经过分析尤其是通过与《论语》中类似"子曰"的比较,它与孔子的思想没有矛盾,而毋宁是体现了孔子评价政治伦理行为的慎重态度及其评价本身的复杂面相。围绕君子如何对待善恶政治这一主题,进而分析了《左传》中其它几段"子曰",以作为佐证说明,它们可以与《论语》的相关思想互补,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消除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长期混乱动荡的状态,转而进入一种自我封闭的保守形态;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再次陷入变动之中,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教育"作为一个变量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流动机制,教育在选择机理上是"结构选择"和"行动选择"的双重选择,而在存在状态上是"平等机制"和"分化机制"相互作用、相互遮蔽.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汉语成语词典>--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实用成语词典>--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才力和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现代汉语词典>--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