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君亮 《科学》2008,60(2):51-55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E.P.Hubble)在星系天文领域做出了一系列杰出的贡献,他第一个证实了河外星系的存在,率先对星系按外观形态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通过实测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哈勃定律.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05,(5):F003-F003
今年4月25日是以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名字命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射成功并 有效工作15周年,美国和欧洲航天界正借此机会提醒人们对航天事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descope)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合作, 于1990年4月25日随“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它是人类第一座太空望远镜,总长度超过13来, 质量为11吨多,运行在地球大气层外缘离地面约600公里的轨道上,大约每10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按计划,哈勃空间望远镜将在2009年被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3.
<正>In the award ceremony in Prague on September 26,2010,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 awarded the Laurels for Team Achievement Award to the Double Star/Cluster Team.Prof.Liu Zhenxing,Member of CAS and the principal scientist of the Double Star program,attended the ceremony. The Laurels Team Achievement Award is an honorable award in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 community. It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awards given by IAA every year,the other for individual recipients.The team award was established in 2000 with the first laurels given to the Russian Mir Space Station team.The following awardees include the Space Shuttle team,SOHO,Hubble Space Telescope,Sprit(MER-A) and Opportunity(MER-B) teams.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张同杰宇宙学团队基于宇宙学中Sandage-Loeb效应也称Redshift Drift原理,提出了第一个宇宙加速膨胀的射电直接测量方法.传统方法是通过距离观测并且基于宇宙学哥白尼原理和爱因斯坦方程来测量宇宙加速膨胀,这是一种间接方法.新提出的方法是一种与宇宙学模型无关的直接测量方法.该研究工作于2014年7月25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发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Hubble发现宇宙在膨胀,并根据当时少量的观测数据总结得出著名的Hubble定律,因此爱因斯坦也为自己构造了一个静止的宇宙而后悔不已.根据Hubble定律,通过观测河外星系的红移可以测量星系的退行速度,基本相当于宇宙整体膨胀的速度.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宇宙膨胀是加速的还是减速的,如何测量宇  相似文献   

5.
把罗伯特近(Howard Percy Robertson)对宇宙学的杰出贡献提给这次纪念讲演,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荣誉,这感受,通过阅读罗伯特逊过去的优秀作品目录而进一步增强了。要评价罗伯特逊的工作,就必须了解其背景。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它是现代的引力理论。在这理论中,引力和宇宙学都被几何化了。爱因斯坦本人想象了一个空间上封闭的、时间上独立的宇宙。弗里德曼(Alexander Friemann)找到了——或者说猜到了——爱因斯坦方程的一个非静止的宇宙解。哈勃(Edwin P.Hubble)关于遥远星系红移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观念,即宇宙通过其膨胀而进化。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 2 0 0 1年是太空远征的一年 ,那么你会如何描述 2 0 0 2年呢 ?对于物理界来说 ,2 0 0 2年毫无疑问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最不寻常和最不安宁的一年 ,而鲍格达诺夫 (Bogdanov)兄弟的离奇故事则是结束2 0 0 2年最恰当不过的超现实主义方式。这一年被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作假事件蒙上了阴影。在 2 0 0 2年 1 1月 ,简·亨德里克·舍恩 (JanHen drikSch n)及其合著者们撤回了 8篇报道有关有机材料电子特性研究结果的论文 ,而且肯定还有更多的论文要撤回。一份报告在发表后随即被由贝尔实验室为调查该事件而组建的专门…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今年 3月进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维修飞行任务的同时 (计划中的最后第二次维修 ) ,也引发了一场有关空间望远镜未来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8.
从事大科学的人是一种有忍耐力的人,而且非如此不可。耗资10亿美元(例如Hubble宇宙天文望远镜)或10亿美元以上(例如,现在要建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超导超级对撞机(SSC)的项目往往需要酝酿多年.那些考虑宏伟规划的人,到实现他们的梦想的时候,往往可能已经去世或退休。年轻人企图根据发表的著作在竞争中取胜则显得更加困难。除了从较年长的人那里得到写给未来的雇主或研究基金会的一封推荐信之外,他们往往可能一无所获。关于这类情况的社会学,已是老生常谈。项目的  相似文献   

9.
谢懿 《世界科学》2011,(3):41-42
在漫漫长夜里遥望宇宙的日子已经结束,至少对于人类而言确实如此。人工智能将会接管地球上最庞大的望远镜——1923年10月的某一天,在美国加州威尔逊山上用2.5米望远镜精心观测了数晚之后,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在仙女星系中发现了三个新的光点,于是他便以字母"N"(意为"新星")作为标记并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哈勃论据:处处有黑洞吗?朱雄编译黑洞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神秘的客体─—它是如此地沉重以至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脱它们巨大的吸引力的拖曳─—这个概念是在1916年作为纯理论,由物理学家卡尔·施瓦兹蔡尔德(KarlSchwarzchild)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数...  相似文献   

11.
铅酸蓄电池(简称铅酸电池)从问世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等优势,已成为目前化学电源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二次电池,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种场合。本文介绍了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技术演化、结构组成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铅酸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振东 《自然杂志》2010,32(4):243-245
美国宇航局2009年5月公布了自1959年8月14日拍摄第一张卫星照片以来,所选出的50年十佳地球卫星照片,排在十佳照片第一张的是"冯·卡门涡街",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冯·卡门和卡门涡街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太阳系经历了约50亿年的演化史。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短时标的灾变事件可能对一些太阳系天体(包括行星、月球和其他卫星、小行星以及行星环等)的形成和演化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和社会视角下的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运龙 《自然杂志》2013,35(1):30-039
地理学长期关注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球表层重要特征及其空间结构变化,正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和社会的核心议题,直指今天大众和决策者的紧迫关切。然而,社会对地理学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以至于在应对环境变化、资源稀缺、发展失衡、国家冲突等重大问题上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很有必要以当代科学和社会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地理学。笔者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论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途径、核心概念、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作用,以及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氧化碳(CO_2)电化学还原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此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电/水电的弃电,将温室气体CO_2还原为低碳燃料和有经济价值的化学品。这一技术可以促进废弃物(气体)利用以实现能源储存与转换,变废为宝,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有发展潜力的CO_2处置方法。使用的催化剂和电解质不同,CO_2电化学还原过程给出的产物也不尽相同。本文概述了CO_2电化学还原的原理以及催化剂、电解质和反应器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分化自外周血单核细胞,二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细胞参与了炎症的启动和维持、白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基质的降解和血管新生。巨噬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CR)和其他表面抗原;它们还分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和其他介质。这些炎症介质是关节炎中炎症和血管新生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细胞因子可由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产生,它反过来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它可以调节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并且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炎症疾病联系在一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还可以产生多种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这些蛋白酶促进了炎症和血管新生的发生。鉴于巨噬细胞及其表达和分泌产物在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机理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它们已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17.
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文忠 《自然杂志》2010,32(3):134-142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价格至每瓦0.5美元,甚至0.2美元及更低。笔者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内容集中在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硅纳米线(包括轴向、径向和单根)太阳电池和基于多重激子效应的纳米硅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9,31(2):120-123
医学遗传学家曾溢滔1939年5月27日生于广东顺德.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兼卫生部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溢滔长期从事人类遗传疾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我国基因诊断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伯宁 《自然杂志》2010,32(6):360-364
   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耗资30亿美元、耗时十余年的伟大科学工程完成之际,人们以为得到了揭开自身生命奥秘的天书,生命科学也划时代地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十年间,一方面,人类基因组的后续工作陆续展开,生命科学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基因药物却迟迟不能问世,基因产业逐渐沦为泡沫经济。2010年恰逢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10周年,回顾十年间生命科学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生命科学当下面临的挑战,或许更能理清后基因组时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脉络与走势。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已在电化学能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燃料电池、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解水/二氧化碳等。为了更好地发挥EIS的诊断功能,文章系统地综述了EIS的基础理论、测量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化学能源技术中的应用,并着重阐明了如何理解以下四个核心问题:(1)什么是EIS(What)?(2)为什么需要EIS(Why)?(3)如何实现EIS诊断(How)?(4)EIS能力边界在哪里(Where)?为了用好EIS技术,必须清楚:EIS可以做什么,EIS不可以做什么,EIS擅长做什么。尽管EIS不是无所不能,但是如果能被合理运用,它的价值和潜力将会得到更好发挥,尤其在电化学能源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