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关纪新教授主编的学术论著《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各民族文学贡献与相互关系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重大研究项目,关纪新为牵头人的“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该课题研究并担当相关部分撰稿人的学术工作者,包括樊骏、李鸿然、罗布江村、徐其超、苏光文、黄绍清、龙长吟、张直心、黄薇、徐新建、张明、李光一、黄伟林、阿库乌雾、刘洪涛、马绍玺、关纪新等。《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一书的责任编辑龚黔兰在该书的简要介绍中写道:“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典型性的作家及其代表作为线索,追述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民族文学交流发展的路径及走向世界的前景。特别是对民族文学与中原文学发展相互关系的论述,对各地区民族文学发展的总结,中肯公允,有理有据,对民族文学发展有指导意义。本书涉及的少数民族文学家基本上是国内知名乃至国际上也颇具声望的人物。本书论述清晰、文笔流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九月的杭城,桂子飘香,嘉宾云集。由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汉学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推进”国际学术研讨会,经过两天的研讨,于2008年9月27日在杭州圆满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3.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5.
2006年4月,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俗文学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暨“俗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连任的学会会长,陈平原教授回顾和总结了上一届学会的工作,并再次从文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角度阐述了他对中国俗文学的价值认定。谭帆教授、段宝林教授、金荣华教授、李祥林研究员、陈文新教授等作了重要发言,会议还提交了数十篇论文。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在文学日趋多元多样发展的今天,将文学的地域意义和民族意义放大,以审思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由来已久的观念规约,已成为十分必要的行为。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的文学形态应远远超过现代以来的主流文学范畴,更不是单纯的精英文学意识所能涵容。在现代性进程中,与民族国家一道成长的,是56个民族汇聚的伟大阵容,民族文学的丰富意义正在于书写了共同目标下的不同心路。它们的审美选择和价值追求,它们的讲述方式和话语内涵,犹如它们所依傍并根植的美丽山水一样,魅力无限又意味迥然,并不服从于单一的欣赏兴趣和理解思维。在这里,需要的是“换一种方式”,甚至“换一种观念”,这样,另一种新的文学景致将会改变我们由来已久的视野,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也必将得到业已存在的多民族多区域原生写作的佐证与支撑。这正是我们思考云南民族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基本关系的起点。在2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的云南,自20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7.
张永刚教授历时4年完成的新作《后现代与民族文学》201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现代与民族文学》立足于后现代视域,重点考察了西南边疆(云南、广西、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当代发展形态、文学实践策略以及创作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学表现等问题。张永刚教授研究西南边疆民族文学创作不仅局限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2日,由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中国边境民族的迁徙、交流和文化动态”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正式举行。来自日本京都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的尹绍亭教授主持。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先端人类科学研究部蟓田诚之教授首先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精神贯穿中国文学创作始终。分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轨迹,概括了从五四时期到新时期各个阶段的特点,探讨了底层文学如何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从而获得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作家的精神核体是政治激情与艺术追求的融合体。当代中国作家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或自主或被动地接受到来自政治层面的规约,另一方面新政权的浪漫构想也实实在在地鼓舞了部分作家。时代要求作家作出政治选择,但作家作为有着独立精神向往的个体又时时得听从艺术的召唤。于是,回旋在艺术和意识形态之间便成为20世纪50...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交流冲撞的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受到多学科的关注。从艺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来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是艺术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作为民族审美文化核心的民族艺术,在本质上是相互渗透的人类文化中的一个侧面,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从一开始就把“文化”纳入其研究的范围;民族艺术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常常交融在一起,存在于共同的场域中,成为民俗学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青年民族音乐学者杨曦帆教授的《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版,下简称《研究》),在音乐民族志的基础上,阐述了“藏彝走廊”地理因素和该地区各民族乐舞文化的互动关系.[1]作为作者博士论文成果的全新呈现,《研究》全书体现出了一种对生态意象与乐舞文化互动关系的深入理性思考,更折射出作者驾驭学术方法的能力和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外延所持有的独特学术眼界.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9至10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来自国内近三十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涉及的议题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战略、生态文明的建设。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依据。秦书生  相似文献   

14.
从1916年胡适和郭沫若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开始新诗创作至今,中国新诗已有90年历史。90年来新诗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成果丰硕,成就斐然。新诗的形式风格、语言艺术、诗体建设都为21世纪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作为东方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向国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孔子的智慧”,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参与到“东学西渐”和“东化”的文化交流中去。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这类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国家而言,如何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个棘手而重要的问题。在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激进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中国新文学的主流是追赶西方的脚步,所以输入西方文化和文学经验成为时代的潮流。在这一潮流中被强化的是一种以西方为现代性标准的进化论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世纪初传统学者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从事古代文论研究的三种方式,通过这一论述,试图反映出传统文论在现代的生存方式,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提供一些例证。  相似文献   

17.
《西藏大学学报》2013,(2):34-34
2013年5月25—26日,由西藏大学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学研究的新视野、新问题与新方法”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西藏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疆大学、西藏大学的51位专家学者就文学理论、生态文学与西藏文学、文化研究与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史诗研究展开讨论。本次会议是西藏大学与内地专家相互切磋、交流、对话的一次盛会,将进一步推动西藏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1916年胡适和郭沫若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开始新诗创作至今,中国新诗已有90年历史.90年来新诗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成果丰硕,成就斐然.新诗的形式风格、语言艺术、诗体建设都为21世纪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作为东方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向国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孔子的智慧",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参与到"东学西渐"和"东化"的文化交流中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学的内涵。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枝奇葩,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文学是一切文化形式的母本,  相似文献   

20.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壮族文化发展,他用自己所学为壮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五十多年来,他在这些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