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煤巷掘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屯兰矿煤巷为例,介绍了实现煤巷快速安全掘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林华煤矿20917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时间长、难度大和透气性低导致的瓦斯抽采效率差等问题,对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利用,以本矿煤巷条带区域9#煤层为试验对象进行卸压增透,提高瓦斯抽采效率,降低在抽采过程中伴随的煤与瓦斯突出风险.设计布置了割缝钻孔和普通钻孔进行对比,并记录了9#煤层割缝前后的钻孔和瓦斯抽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割缝钻孔平均排出的煤屑量为3.3 t,日平均瓦斯抽采浓度相比普通钻孔提高1.61倍,瓦斯抽采纯量相比普通钻孔提高了约2.04倍.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可对煤层的透气性进行较大程度的改善,且能有效地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可以解决由于低透气性带来的煤巷条带煤层掘进速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张集煤矿煤巷的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煤层的矿压显现特点,矿压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煤巷顶板岩性不稳定、小断层、小构造多及泥岩遇水膨胀等,结合矿压显现具体情况,煤巷支护采取缩小初期巷道断面,采用锚梁网支护,锚索内端安设阻挡圈,缩小U型支护棚间距等技术,确保煤巷服务期间处于较稳定有效的支护状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张集煤矿煤巷的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煤层的矿压显现特点,矿压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煤巷顶板岩性不稳定、小断层、小构造多及泥岩遏水膨胀等,结合矿压显现具体情况,煤巷支护采取缩小初期巷道断面,采用锚梁网支护,锚索内端安设阻挡圈,缩小U型支护棚间距等技术,确保煤巷服务期间处于较稳定有效的支护状态。  相似文献   

5.
针对唐山沟矿煤巷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巷道支护现状,提出了煤巷锚杆、锚索支护设计思路,选择了以数值模拟计算为主、工程类比和理论计算为辅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比较后选定了唐山沟矿煤巷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伊犁一矿厚煤层全煤巷道单轨吊车悬吊问题,研究了联合锚杆吊挂单轨吊技术。该技术采用普通长度锚杆+专用吊挂板的方法在煤巷中悬吊单轨吊车。对运输综采支架时的吊挂点进行最大受力分析和锚杆的锚固力测定,结果验证了联合锚杆吊挂技术的可行性。该研究为伊犁矿区单轨吊车辅助运输方式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同煤集团塔山矿在开采石炭二叠纪5~5#煤层过程中,在围岩松散支护难度极大的情况下,试验采用全煤巷锚、网、索联合支护和优化情况。通过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在煤巷中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杆与金属网联合支护参数不断优化,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矿采用的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对其他地质开采条件类似煤矿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宽礼 《山西科技》2006,(1):118-119
阳方口矿业集团公司下设程家沟矿、石湖矿,石湖矿主采2#煤层为复合顶板,程家沟矿主采煤层5#层为典型的“三软”煤层,均为困难条件下的煤巷锚杆支护。通过总结近年来煤巷锚杆支护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研究结果,提出了困难条件下煤巷锚杆支护的顶板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东曲矿全煤巷道中安装架空人车无法采用常规的预埋梁法固定托轮横梁,根据锚杆工作原理,将树脂锚杆应用到架空人车的托轮横梁固定安装中,较好地解决了架空人车在全煤巷道中的安装难题,达到了预期的安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易自燃煤层煤巷自燃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晓南矿707综采面实际情况,分析了易自燃煤层煤巷(高顶、高冒处及巷间煤柱)自燃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介绍了对煤巷高顶处,采用调风、导风等技术措施防止自燃的发生和蔓延,对巷道间煤柱则采取包帮、充填、压注凝胶等技术措施延缓和阻止了煤柱的自然,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易自燃厚煤层防治煤巷自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煤层瓦斯渗透各向异性特征,在九里山煤矿煤层进行了180d井下瓦斯抽采有效影响半径测试,同时,建立煤层瓦斯各向渗透异性的气-固耦合渗流模型,数值模拟了瓦斯抽采有效半径的时变规律,分析了抽采钻孔的合理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平行层理方向的渗透率是垂直层理方向的渗透率的2.6倍左右。煤层钻孔不同方向有效抽采半径均随抽采时间增加而增大,且与预抽时间满足幂指数关系,数值模拟结果与井下现场测量一致。有效抽采距离在平行层理方向最大,垂直层理方向最小,有效抽采区域为椭圆形。据此确定了不同预抽时间煤层抽采钻孔的合理间距,并针对九里山煤矿二1煤层计算分析了预抽时间与百米钻孔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水力冲孔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卸压增透措施之一,在松软低透气性煤层取得较好效果。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力冲孔试验装置开展了水力冲孔试验研究,同时在水力冲孔前后分别进行一次瓦斯抽采试验,基于瓦斯抽采情况评价水力冲孔增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位置的气体压力在水力冲孔后下降更快,靠近冲孔位置的区域受影响较大,而远处区域受影响较小,且增透效果在抽采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为了定量评价水力冲孔的增透效果,基于瓦斯压力定义并推导了等效抽采半径和有效抽采时间两个参数,通过计算得出:通过水力冲孔技术,等效抽采半径增加至原来的1.7倍,而有效抽采时间降低为原来的56%,说明水力冲孔能有效增大煤层透气性,并提高抽采效率。同时发现水力冲孔后气体压力梯度较小,说明水力冲孔是通过促进冲孔附近煤层孔裂隙发育进而降低瓦斯运移阻力从而实现增透效果,因此如何持续、高效地提高煤层孔裂隙发育是水力冲孔技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低透高瓦斯煤层的瓦斯抽采效果,解决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以平岗煤矿低透高瓦斯煤层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酸化工艺解决低透气性问题的新思路。采用实验并结合FracproPT2007模拟的方法对酸化工艺在煤层增透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酸化致增透机理。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基质酸化煤层时,酸液对煤层透气性的影响范围是以钻孔为圆心、半径为1.87 m的圆;酸化压裂时可产生半径达101.56 m的高导流能力的裂缝。该研究为煤层增透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低透气性严重突出危险煤层瓦斯强化抽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低透气性严重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性问题,以沈煤集团红菱煤矿为例,对具有低透气性严重突出危险煤层的瓦斯抽采设计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通过对瓦斯实际抽采效果的考察结果的分析表明:南翼下三区-780 m水平南石门南12煤工作面所布置的瓦斯抽采巷道以及瓦斯强化抽采钻孔,很好地发挥了孔群的增透效应,所采用预抽煤层瓦斯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煤层瓦斯含量,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该成果对低透气性严重突出煤层的消突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煤演化程度的煤储层渗透率发育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渗透率的发育机理,将为煤层气的勘探选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煤岩力学性质为切入点,分析了地应力和煤储层渗透性的相关关系,探讨了不同煤阶演化阶段岩石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体积模量),提出了煤阶与地应力联合作用下的煤储层渗透率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地应力控制煤储层天然裂隙开启程度和方向,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而煤岩热演化可以改变岩石力学性质。二者共同控制煤储层裂隙的大小,进而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利用覆岩移动特性实现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高瓦斯煤层群条件下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的采动效应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下保护层开采使覆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卸压。煤体产生膨胀变形,生成大量的次生裂隙。从而导致煤体的透气性增加。为远程卸压瓦斯的抽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覆岩的水平应力分布也发生了改变,由原始的水平压应力变为拉应力,从而导致了水平位移的产生,在该位置形成丰富的竖向裂隙,为瓦斯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在高瓦斯煤层群条件下,可以通过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有效的瓦斯抽放方法。实现煤与瓦斯两种资源的安全高效共采。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低渗煤体的瓦斯抽采性能,以重庆天府三矿为研究目标区,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和压汞法测定了煤层孔隙结构,分析了重庆天府矿区煤体低渗的原因,结果表明,煤体孔隙多为两端开口的平板状、管状孔,孔隙的连通性好,压汞渗透率是原位煤体渗透率的2×105倍,煤体孔隙本身的渗透性较好,煤层低渗为高地应力所致。进行了底板穿层钻孔高压水射流卸压增渗试验,试验表明,卸压后煤层渗透率增加了90倍,抽采率从17%提高到了58%,抽采量增加了4.8倍。建立了瓦斯抽采的渗流力学方程,解算了卸压增渗透前后的不同抽采时间条件下的抽采半径,优化了合理布孔间距、抽采时间,为水射流卸压抽采瓦斯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贝贝  沈军平  金超  刘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5):14955-14963
为探究邯郸九龙矿构造煤在压力作用下对煤孔隙结构造成产生的影响,选取九龙矿瓦斯突出煤层-山西组2号碎粒煤及碎裂煤为研究对象,对煤样进行加压处理,并利用低温氮吸附仪对加压前后的煤样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利用传统低温氮实验数据定性分析和分形理论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前后煤样孔隙发育规模和结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压力对煤中的孔隙结构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压后的碎粒煤孔隙结构变化情况较小,碎裂煤孔隙结构变化较为明显。碎粒煤孔容贡献基本不发生变化,碎裂煤孔容贡献度会发生变化,且孔容贡献度占比会更倾向于更小的孔径,表明压力在对煤产生影响时,孔径小的孔径对压力反应比孔径大的孔径反应更明显。碎裂煤和碎粒煤比表面积贡献均为较小的孔径,基本在2~4 nm左右波动,比表面积孔径贡献范围有轻微后移,但幅度不大。碎粒煤和碎裂煤在加压前后,微孔的分形维数高,拟合度均为0.99以上,小孔和中孔的分形维数较高,拟合度均为0.94以上。加压后,碎粒煤的煤样微孔复杂情况具有更简单的趋势,中孔和小孔的复杂情况具有更复杂趋势,但趋势均不明显,而碎裂煤在微孔的孔隙情况有轻微的变简单,在中孔和小孔的孔隙情况有变复杂的趋势,且趋势较为明显。九龙矿2号碎裂煤储层改造可以考虑在本煤层或在顶底板围岩进行水力压裂,而碎粒煤则需要通过水力冲孔出煤卸压或在顶底板围岩进行水力压裂。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矿井粉尘浓度,采用煤层注水这一从源头上控制煤尘产生的方法,可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通过分析煤层注水防尘机理与影响水在煤层中渗透的因素,建立了非饱和-饱和二维非稳定渗流的煤层长孔注水湿润问题的动态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数值解法求解。确定了长沟峪煤矿-140 m水平北一石门两翼4槽工作面煤层长孔注水的方式与注水参数。为长沟峪煤矿减小粉尘危害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能有效的降低工作面煤尘浓度,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深部煤层瓦斯运移过程及分布规律与温度场、瓦斯渗流场及应力场耦合密切相关.基于深部煤层瓦斯运移的热流固耦合模型,结合实际的煤层条件和实测数据,开展了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渗透率是影响瓦斯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煤体的有效应力系数、初始孔隙率、弹性模量以及吸附应变系数均对渗透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受瓦斯压力和煤层温度的共同影响,不考虑煤层温度预测得到的瓦斯含量结果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