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东和近东,一般是泛指从巴基斯坦到埃及一线的亚洲国家和个别北非国家。这里是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在争夺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斗争中的主要角逐场所之一。中近东原来是英、法的势力范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势力急剧侵入,它正在毫不留情地把它的盟国(首先是英国)排挤出去。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斗争,给中近东人民带来了新的、更多的危害。帝国主义对这些国家的掠夺和剥削空前加紧了。另外,美英侵略集团还想把中近东作为包围社会主义阵营这一“炼条”中的重要环节,把这些国家作为进攻苏联、中国、东南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基地。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战争阴谋,成为中近东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2.
近几月间,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密切地注视着中近东局势,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反殖民主义的英勇斗争。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近东地区反对殖民主义的运动如此日益蓬勃高涨呢?自然,这是有它的深刻根源的。本文主要是从中近东国家怎样遭受残酷掠夺和奴役来看中近东人民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美英垄断组织在中近东争夺霸权的斗争,把这一地区的国家变为无休止的倾轧、挑拨离间、阴谋和政变的舞台。在这骯脏把戏中占首位的是美国的垄断资本家,他们企图在那里建立自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  相似文献   

4.
中近东是目前全世界目光注意的焦点。美英帝国主义在这个地区拼凑军事集团,制造紧张局势,并利用紧张局势作为借口而派军队去进行干涉。美英帝国主义的这种阴谋因中近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和苏联维护中近东和平的努力而遭到了挫折。另一方面,中近东国家日益走上和平中立的道路,坚决维护它们的民族主权,沉重地打击着帝国主义在这个地区恢复殖民主义的计划。  相似文献   

5.
编辑后记     
近年来,特别自亚非会议以来,中近东国家反殖民主义的竞争大大高涨;随着这些国家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上愈益迈进,它们在国际间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本期以中近东形势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在中近东的花样繁多的阴谋活动都围绕着这样的目的:控制中近东各国,奴役中近东人民,掠夺中近东资源;排挤英国在中近东的传统的殖民势力;把中近东作为军事基地,利用中近东人民作炮灰,以进攻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最近,美帝国主义进一步地侵略埃及.这具体表现在七月二十七日英国和埃及在开罗临时签署的关于英国占领军撤离苏彝士运河区的协议上.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近东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明显地表明:美国正加紧把巴基斯坦变为它在中近东的新的军事基地,并且要巴基斯坦把中近东国家拉进美国一再拼凑不成的中近东侵略集团。美国过去拼凑中近东侵略集团的一切计划都以土耳其为核心,希望利用土耳其是回教国家的关系,来拖其他中近东国家下水。前几年,土耳其统治集团确曾卖了很大力气,四处奔走,多方拉拢。但是由于中近东阿拉伯国家人民没有忘记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的历史,而且也看到土耳其成为美国軍事基地后的悲惨境况,坚决反对参加侵略集团,要求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土耳其统治集团并没有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近东咆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事件靓明,民族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殖民主义时代已攫一去不复返了,任何推持和恢复违背历史潮流的殖民扰治的企图都是危害和平事业,都是注定要失敢的。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之一,就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反殖民主义的火焰愈烧愈炽烈,过去已经烧断了很大地区的殖民枷锁,今后更将要烧毁整个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毛主席早就说过:“帝国主义的豺狼们应该记住,由他们任意摆布人类命运、任意宰割亚非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年7月伊拉克革命的成功,标志着反殖民主义斗争正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中近东地区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重要基地,也是殖民主义者从亚洲东方被赶出去后所据守的重要据点。帝国主义者长期奴役和  相似文献   

9.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伊拉克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近东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进一步走向完全崩溃。伊拉克人民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亚非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将使这一斗争向新的高潮跃进;而对于帝国主义,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它打断了帝国主义在西部亚洲的侵略脊骨,打乩了它们的侵略阵线和战争计划。伊托克革命的成功不仅是伊拉克人民的重大胜利,而且也是阿拉伯人民和全世界反对压迫的  相似文献   

10.
中近东是盛產石油的地区,就已知的蘊藏量來說,中近东的石油资源佔资本主义世界的60%,等於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国和意大利的石油蘊藏量的总和的兩倍以上。到1954年年底为止,中近东地区已經勘定的石油蘊藏量估計共为一百二十五億噸。中近东石油產地的面積很大,但主要是圍繞在波斯灣沿岸一帶(見圖三)。中近东石油的生產量增加得很快。在过去三十年内,中近东石油年產量已从五百万噸增加到一億六千二百万噸。近來年,生產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去年,英国伙同它的伙伴法国对埃及发动的武装侵略战争遭到了悲惨的失败。不但英国在中近东的殖民统治已濒于最后崩溃,整个英国殖民统治的根基也更加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危机已进入一个新的严重阶段。现在,在拥有约八千万人口的四十个左右的英国殖民地里,在埃及人民和中东人民的胜利鼓舞下,从东南亚到中近东,从中近东到非洲大陆,再向西一直延伸到加勒比海,所有被奴役被压迫的人民正在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着反对殖民主义和要求民族独立的斗争。这一斗争在东南亚的马来亚、在非洲的怯尼亚、在中近东的塞浦路斯,达到了特别剧烈尖锐的程度。在这三个地方,人民不但已广泛地团结在民族独立的斗争旗帜下,而且他们有着坚持战斗的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决的武装,来对抗英帝国主义者进行殖民主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中东和平方案” 8月23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将要在11月间到中近东和非洲一带去访问。三天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中近东问题发表声明,提出了一个所谓“中东和平方案”。这两件事是美国统治集团干涉中近东各国事务的新步骤。美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来,对中近东各国所采取的政策是极端不得人心的。中近东各国的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的企图是把他们的国家作为准备新战争的军事基地和进行剥削奴役的殖民地。正因如此;美国近年来在中近东各国采取的一些行动连连碰壁。特别是今年4月的亚非会议以来,中东各国的中立倾向日趨强烈,中东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  相似文献   

13.
参加国巴格达条约的参加国可以分为中近东国家和非中近东国家,中近东国家有四个: 国别政体人口面积(平方公里) 重要物产土耳其共和国 24,100,000 767,119 铬、锰,农产品伊拉克王国 5,200,000 436,156 石油伊朗王国 21,146,000 1,645,000 石油巴基斯坦共和国 80,100,000 935,000 铬,黄麻这四个国家的人民大都是伊斯兰教徒,因此,这四国又被称为巴格达条约中的穆斯林国家;其中伊拉克是阿拉伯人的国家,它由于参加了这个条约,被其他阿拉伯国家认为违反阿拉伯的民族利益。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都和苏联接壤;特别是伊朗,和苏联有共同边界二千多公里。伊拉克虽不和苏联接壤,但是和苏联鄰近。巴格达条约的非中近东国家是英国,它是世界上主  相似文献   

14.
美国侵略集团向拉丁美洲国家——美国把它们看作是自己的直接的后备力量——施加压力,企图把它们拉入准备战争的各种计划里去。拉丁美洲无限丰富的原料、矿产、石油产品、农产品和畜产品,一直是外国垄断资本掠夺的对象或者是预定掠夺的目标。美国的战争机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了要开发这些资源,不惜采取最卑鄙的手段。拉丁美洲国家无数的政变和政府的更换,绝大部分是大垄断资本阴谋策划的结果。而今天的新殖民主义——这个新殖民主义在中近东是以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姿态出现的——还在策动一个庞大的计划,其目的在于促使拉丁美洲国家直接参加到原子战争的准备中去。这个计划,是在华盛顿通过以美国谢泼德将军为首的泛美军事委员会策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从最近中近东政治形势的发展,人们可以看出,中近东的很多国家正在日益采取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方针。这种方针的基本精神是:反对殖民主义,反对美国干涉中近东国家的事务,拒绝参加西方国家安排的军事集团,要求普遍的安全与和平。 10月20日,埃及-叙利亚防御条约在大马士革临时签署了。这项条约规定:“两国在军事问题、经济问题和在国际关系方面所采取的政策要进行充分的配合。”它还规定建立一个最高委员会、一个军事委员会和一个联合军事司令部。10月27日,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签订了相似的防御条约。埃及、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这些中近东的重要国家,宁愿自己结成联盟,而坚决不参加西方国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民族主义力量同西方帝国主义殖民势力进行着激烈的、紧张的斗争。最近叙利亚又一次挫败“艾森豪威尔主义”的侵略阴谋,是对于中东地区和亚非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极大鼓舞。目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继续在裁军问题上玩弄拖延和阻挠的策略。它们正在施展一切可能的影响来帮助西德的阿登纳继续当选。它们企图在所谓“匈牙利问题”上大做文章,转移第十二届联大应当讨论的关于维护和平和民族独立等中心问题。但是,帝国主义者的这些阴谋活动必然会遭到和平力量的有力反击。  相似文献   

17.
在亚非各国人民一致要求扩大和平地区的时候,美英帝国主义加紧拼凑中近东侵略集团的活动,加剧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威胁这个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殖民地半殖民地领土和势力范围的分割已经结束。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它们之间对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一天比一天激烈。新的一轮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斗争又开始了。在这一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结成了左右当时国际关系的两大对立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它们把重新瓜分世界的全球性战争,提上了国际关系的日程。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苏会谈开始举行以来,不论我们的同志和朋友,或是我们的敌人,都把目光转向莫斯科,注视着这次举世公认的重要的会谈。会谈圆满结束后,于1月18日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苏联合声明。这个文件表明,中苏两国政府对目前国际局势和重要国际问题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中苏两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强烈譴责新近出爐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且准备继续给予中近东各国人民必要的支持,以制止对这个地区国家的侵略和干涉。这是对美国在英法侵略埃及失败之后企图代替英法在中东的殖民地位的政策的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中近东人民的一种有力的支持。两国政府对于英、法、以侵埃的后果,认为必须满足埃及提出的由侵略者赔偿全部损失的要求,坚决反对帝国主义者对苏伊士运河实行“国际管制”的任何阴谋。两国政府支持亚非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把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带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那时以来,反殖民主义的风暴自东而西,横扫非洲大陆,遍地燃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熊熊烈火。惊慌失措的欧洲殖民国家在汹涌澎湃的斗争浪潮面前节节溃退。非洲人民通过国家与国家、政党与政党之间的频繁接触和举行全非规模的代表大会等等方式,在斗争中更加团结,更有组织,相互支援,紧密合作。帝国主义是绝对不愿退出它们称之谓“最后的防线”的非洲大陆的。尽管它们被迫在有些国家作了局部的让步,但是吃人的野兽决不会变得慈悲,而且越是到了穷途末路越要进行疯狂反扑。1956年秋天发生的苏伊士战争,就是西方殖民国家垂死挣扎的一个例证。同时,它们加紧玩弄一些新手法来抵抗民族解放运动的进展。除了“援助”、“开发”之类的幌子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