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微乳液及微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对国内外表征微乳液及其聚合物结构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 .按结构分微乳液主要有各相同性的正相、反相及双连续微乳液 ,各相异性的上相、下相及中间相微乳液 ,各相异性的层状液晶等 .对微乳液的结构表征主要包括对微乳液内部分散相结构形态的表征以及对相转变点的界定 .通过微乳液聚合可得到纳米聚合物材料及孔状聚合物材料 ,对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研究主要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的表征 ,对孔状材料还包括对孔径及孔径分布、孔的连续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2.
乳液聚合制备氨基硅油乳液及微乳液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简化设备及药品为目的,以D4、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为原料,用乳液聚合方法,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制备得到氨值0.15~0.30 mmol/g,pH值6.0~7.0,粒径分布10~45μm的乳液及粒径分布10~35 nm的微乳液.确定了乳液制备的有利条件:反应温度70~80℃,降低初始水相含量,高速搅拌条件下加快油相滴加速率;微乳液制备的有利条件:反应温度80~90℃,高速搅拌条件下延长均质后的油相滴加时间.考察了工艺条件的改变对乳液及微乳液的透光率曲线及转化率曲线的影响;测定了粒径分布并将破乳离心所得氨基硅油进行红外表征.结果表明,无需增加药品,通过工艺条件的改变可以成功得到氨基硅油乳液及微乳液.  相似文献   

3.
氟乳液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方法与胶膜性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提高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性能 ,采用共混和原位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了氟乳液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引发剂加入方式 ,乳化剂种类 ,氟乳液含量对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单体转化率以及胶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测定并对比了改性后两种胶膜的吸水率和涂膜硬度。结果表明 :共混改性乳液当氟乳液质量分数较大时 ,胶膜的耐水性和硬度有明显的提高 ,而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改性在氟乳液加入量很少的情况下胶膜的性能就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研究了醋酸乙烯酯与丙烯酸丁酯在70℃的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以及聚合反应条件对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此外,还对乳液作了表征,对乳液粒子的大小及分散指数,乳液的粘度和稳定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复合引发剂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备乳液型压敏胶,通过对反应物的中和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等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优聚合条件。为进一步模拟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两组分三相和三组分四相聚合物乳液体系的粒子形态进行了综述。两组分体系有5种粒子形态,三组分体系有22种粒子形态。根据表面自由能最小原理,热力学因素决定乳液粒子的最可几形态,其中聚合物相间界面张力为控制乳液粒子形态的关键参数,动力学因素决定热力学最可几形态的实现程度。还讨论了影响乳液粒子形态的因素,并介绍了从实验观察到的四组分五相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粒子形态。  相似文献   

8.
9.
蛋白质乳液体系是利用蛋白质亲水和亲油的特性,在乳液的界面起到稳定作用的一种食品级乳液体系.食品级乳液大多为W/O或O/W的形态,少部分以W/O/W、O/W/O或更为复杂的形式存在.作为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谷物蛋白质因来源广泛、氨基酸组成健康合理,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由于不同谷物蛋白质的结构和氨基酸组成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用量之比,单体与乳化剂的初始比总体单体中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之比等因素对乳液粒子、乳液性质的影响,寻找了苯丙乳液的最佳配比,该乳液对马口铁有较好的附着力并减少 了反应时间,加快了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加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室温自交联乳液(GHD),研究了聚合工艺和配方对MMA-BA-HEMA-DMAEMA体系的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除了聚合过程中形成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架桥凝聚作用之外,反应性官能团间的交联凝聚作用对GHD乳液聚合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增加HEMA和DMAE-MA用量对该聚  相似文献   

12.
石蜡微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作为乳化剂,对上海炼油厂生产的58号石蜡进行乳化研究,制备石蜡微乳液。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及含量影响微乳液的制备,分散相的粒径分布对石蜡微乳液的外观特征和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阴离子有机硅乳液的制备方法;对由D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交联剂和水组成的阴离子乳液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乳化剂和交联剂等对聚合的影响.结果发现,以D4单体为原料、DBSA(与D4单体质量之比为10%)为乳化剂,在反应后期(即D4转化率为80%时)滴加交联剂所得乳液体系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乙草胺微乳液的电导率变化规律,绘出了微乳液电导率与水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微乳液电导率与乙草胺原油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和微乳液电导率与乳化剂(SAA)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并从图中分辨出了乙草胺微乳液的3种类型:W/O型,双连续型,O/W型.同时绘出了精细的乙草胺微乳液三相图,找出3种类型所在区域.并可根据需要,配成相应类型的乙草胺微乳液,从而提供了一种目前通过电导率的研究来配制农药微乳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乳液胶粘剂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方法进行概括总结,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乳液胶粒剂测试系统。所总结的乳液胶粘剂的测试项目有:固含量、游离单体含量、粘度、乳液的稳定性、乳胶粒电性、最低成膜温度、乳胶粒尺寸及尺寸分布、剥离强度、结膜速度、刷洗牢度、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17.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氟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等为共聚单体,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乳化剂种类、乳化剂量、反应温度、引发剂量、恒温时间和氟单体含量等各种工艺条件对乳液聚合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乳液进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接触角等表征,结果表明在使用R-A/R-D复配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0.24 wt%,反应温度为85℃,引发剂用量为0.3 wt%,恒温时间为2.5 h,氟单体含量为20 wt%时制备的乳液具有很高的转化率和较低的凝聚物含量,乳液转化率达到99%,凝聚物含量为0.19 wt%.制备的乳液涂膜后,乳胶膜具有很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8.
19.
 Pickering乳液由于具有独特的界面粒子膜、环境响应性等优势,在化工新型材料和催化材料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进行综述,指出影响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3个关键因子分别为界面张力、三相接触角和粒子粒径,阐明了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固体颗粒浓度、水相电解质、水相pH值、油水相体积比等因素通过固体颗粒界面膜理论和三维黏弹粒子网络机理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鉴定证书编号苏科鉴字[2000]第370号 组织鉴定单位江苏省科委 权属单位江苏日出集团公司 地址江苏省姜堰市白米镇通扬西路56号 (225505) 鉴定日期 2000.7.28 TRC丙烯酸柔性乳液,所采用的乳化剂体系,具有和水泥相容性好,配制成的聚合物水泥具有抗形变、抗渗水性好,附着力好的特点. 产品经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所抽样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Q/321284GBA020-2000标准规定.经多家用户使用,一致反映质量稳定,性能独特. 企业具有完整的设备与检测仪器,并于1998年初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验收,能保证投产后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