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朱熹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在其宏大精密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建构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使之充满着思辨的哲学意蕴。以探讨理气关系出发,提出教育要使人明人伦,教人做仁人圣贤。以人性二重论为基点,提出教育不仅要存养和扩充人性中本源的善性,同时还要变化气质。通过对格物致知论的阐发,提出人要穷索事物之理以通晓事物之理,同时又要勤于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以提高实践能力和人格涵养。 相似文献
3.
汤勤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2,(1)
四、圣贤帝王与世界历史个人:英雄史观朱熹与黑格尔都持英雄史观,认为芸芸众生无足轻重,并不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在历史上能起作用的是“英雄”,朱熹称之圣贤、帝王,而黑格尔冠以世界历史个人。朱熹理想中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是古代圣贤帝王,他们“纪纲天下,凡措置许多事,都是心法从这里流出,是多少正大”①。上古帝王“既有许多气魄才德,决不但已,必 相似文献
4.
天理与道义的彰显——朱熹王道思想的政治哲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在传统儒家的政治思想中,“王道”是一个有着特定涵义的术语,意指符合道义原则的政治。它体现的是儒家对理想的政治治理模式的追求。先秦两汉儒家在把王道理解为符合道义原则的政治的同时,也把它等同于“先王之道”;朱熹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解释了政治生活中的道义原则,把王道理解成为符合“天理”的政治,进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了政治的合理性;朱熹的王道思想具有明显的道义优先价值取向,它强调的是道义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绝对价值;把王道理解为符合普遍法则的政治表明了传统儒家对政治生活的认识的深化,标志着传统儒家的道义论政治哲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6.
7.
9.
周梦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叶适与朱熹周梦江清代全祖望《宋元学案·水心学案》按语说:“乾(道)淳(熙)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其间,遂称鼎足。”关于朱熹道学与陆九渊心学以及叶适的永嘉事功学派三者之间的关系,朱、陆的论争如鹅湖之会等,是人所熟知的,而叶适与朱熹之... 相似文献
11.
朱熹是宋朝儒学的集大成者,其家庭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他从“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核心出发,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三伦关系为主要内容阐述其家庭伦理思想。其家庭伦理思想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等特征,在当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风尚培育以及和谐文化建设还依然具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朱熹是宋朝儒学的集大成者,其家庭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他从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核心出发,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三伦关系为主要内容阐述其家庭伦理思想。其家庭伦理思想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等特征,在当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风尚培育以及和谐文化建设还依然具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就封建社会自身的更新而言 ,朱熹是深表拥护的 ,他对宋代政治上的因循守旧之风作了尖锐的批评 ,对南宋社会制度的诸多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但朱熹强调“正人心”、“循天理” ,虽然对于北宋改革路线具有纠偏之功 ,对于批判专制暴政 ,腐败社会风气有深刻的意义。但由于片面强调道德心性的力量 ,其改革思想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 相似文献
17.
陈国平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42-45
朱熹一生,任地方官5任计7年又一个月,在朝仅40天,前后辞官却达50多次。除了著述和讲学的缘故,朱熹辞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其从政措施无法推行;再加上其性格刚正倔强,很难为当时执政者所容。其屡次辞官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8.
19.
饶祖天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0,(Z1)
中国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朱熹,一生中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其主要贡献在哲学和教育方面,但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面很广,他对法的起源、法的作用,对宋代法律分析评价,对刑法、民法、行政法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对法的认识与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朱熹的法律思想应该成为朱熹思想体系的 相似文献
20.
周梦江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道学亦即理学,始于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下简称二程),发展于南宋的朱熹。在我国现代思想史著作中,叶适一向被认为反道学的思想家,这是对的。然而因此却往往忽略了他早年和道学集团的政治联系以及思想上受影响之处,于是在对叶适一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就显得不够全面和正确。本文拟就叶适早年对朱熹道学的赞同及他晚年对道学所作的批判,试加叙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