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以分析曹禺剧作《雷雨》中侍萍人物形象中心,主要论述其作为一个母亲,从默默地付出母爱和对灾难的承受两个方面,分析了她身上所蕴含的悲剧意蕴和道德内涵,探讨了她的形象塑造的艺术价值在《雷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罗薇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49-150
美国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的纳斯尼尔·霍桑,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新时代。他的创作大多以道德宗教为主,往往借助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淋漓尽致的心理分析,匠心独具的场景设置以及明暗对照等手法来突显人物形象,探讨灵魂的内部世界,从而揭示“人性本恶”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他的代表作《红字》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试从《红字》中女主人公对欲望的表现来探讨霍桑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贡斯当的《阿道尔夫》以其独特的创作角度、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享誉世界文坛。本文从创作角度、心理描写、人物塑造三方面,对《阿道尔夫》进行分析,指出了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自浪漫歌剧形成的时代起,歌剧序曲有着相对完整、独立性的结构,且具有预示剧种样式、显现音乐主题、提示人物形象、暗示剧情梗概四个功能。作为这一时期的歌剧杰出代表的威尔第,在这一领域内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从歌剧《弄臣》序曲中的音乐结构和艺术情感两个层面来分析,揭示了序曲中蕴涵的歌剧主人公黎戈莱托音乐主题“诅咒”的本质特性,从这一微小角度来显现这个主题在统筹全剧时的艺术魄力。  相似文献   

5.
《隋史遗文》的作者袁于令认为小说要通过艺术创造和艺术构思来塑造人物的“奇情侠气,逸韵英风”。基于这种创作理论,袁于令采取多种叙事手法,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及叙事角度进行调整和安排。即从上述3个方面分析《隋史遗文》的叙事艺术特色,发现该书在叙述方面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且正是这些叙事笔法的使用,使得小说摇曳多姿,委婉曲致。  相似文献   

6.
茨威格的《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创作特点是“从心理的角度展现人物和他们的生活遭遇”。为此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形象作了纵横交织的层次展示 ,并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 ,塑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唐诗中以专写人物事迹以及刻划人物形象为主的篇什在近五万首总数中所占的比率确实很小,但其中不乏具有极高鉴赏价值的写人之功的名篇。从这些出自大诗人手笔的诗作看,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办法直前无古人”(鲁迅《坟·看镜有感》)。缘比,从宏观上把握这些诗作的特色并探究形成其特色的理论背景,对于全面准确、且从更高层次上审视诗人进行艺术构思的特征和规律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但目前从这个角度研究的文章尚无,本文试图作些有益的探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榆树下的诱惑》中的爱碧和《雷雨》中的繁漪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在对两者外在形貌、精神特质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相似性的概括和提炼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她们所具有的特殊性格行为的深层原因,进而得出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是“自塑”和“他塑”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她们反抗的有限性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而心理描写是鲁迅小说运用最广泛、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鲁迅小说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就其方式来说是多样的,它所体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并本是单一的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鲁迅惯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为人物“写照传神”,很少以作者的Q气对人物作抽象的心理分析。在《阿Q正传》中极为典型。阿Q要技革…  相似文献   

11.
后周显德二年至显德四年与南唐的寿州之战,是五代末期后周统一全国战争中的重要一环。其战争缘起及其进程、双方胜负的原因,以及它的历史地位,都值得进行考察。通过这场战争,后周削弱了南唐,使之不能再对自己的南方边界地区进行骚扰,同时,后周也壮大了自身实力,甚至对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也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的散文体式具有变中求胜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意味全无描述它的可能。周作人散文从外在形式上看是散漫随意的,随意中却遵循着某种共同的生成规律;从抒情形态上看是沉郁内敛的,内敛中也有个人感情的明确传达。究其原因,周作人的散文理念是相当博杂多源的,而博杂中却又贯穿着统一的指向,概而言之这一指向即散文抒写的真实简明。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叛国附敌“事件”的“产生”,“有无数互相交的力”。多年来,学术界忽视了道德视角这一种“力”,而它是诸力中最具周氏个性“这一个”。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和整体(国家、民族、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周氏道德原则是“利己”第一。它以我国道法两家和西方人类学的伦理思想为渊源。由它派生的道德准则、道德控制(良知)是导致周氏叛国投敌的重要内因之一。揭示它,对未来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有现实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I.IntroductionThepurposeoftheessay ,accordingtothewriter,is“todemonstratethatlogic,farfrombeingadry ,pedanticsubject,isaliving ,breathingthing,fullofbeauty,passion ,andtrauma .”ThestoryissetinalawschoolattheuniversityofMinnesota,U .S .A .Theprotagonist,aself -c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西文DOS下直接显示汉字的原理,给出了点阵汉字、美术汉字、工程汉字的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井上靖是一位大量取材中国历史、特别是从中国史传学为素材进行创作的当代名作家。他在人物的选取、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题材的组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这类历史小说中,寄寓了作对人生对历史 的独特思索。中国史传学的叙事模式等艺术实践经验等方面,井上靖也有所承受与借鉴。总之,井上靖的学创作与中国史传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虚实"作为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诗文、小说、戏剧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创作中。对于文学而言,这一方法涉及到创作中的题材处理、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的描写塑造及意境的创造等。"虚实"方法的运用也关系到作品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在今天的各体文学创作中,"虚实"仍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法。对此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当代文艺理论的深化、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周作人深受当时西方方兴未艾的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文化人类学理论对周作人的人文思想和翻译活动,尤其是对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他全景式地译介了希腊的神话、诗歌、戏剧,力图全面展示古希腊人的生活、思想、艺术、人生观、世界观,借以开启民众、教化大众。  相似文献   

20.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着诸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其中的咏叹调则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个性,也是形成作曲家创作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作曲家歌剧咏叹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无疑对表演者演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歌剧《梦游女》是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富有戏剧色彩。文章试图结合女主人公阿米娜的角色定位,对其著名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的艺术风格及演唱作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