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场历年来都是采用小畦单行种植秋甘薯,没有套种其他作物。去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在早稻(珍龙13号,亩产747斤)收获后,种植秋甘薯时,进行套种秋花生试验,于7月12日种,11月30日收,种植面积4.3亩,共收秋甘薯(折原粮)2710斤,平均亩产630斤;收套种花生480斤,平均亩产110斤。实践证明,粮油套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培养地力,增加肥效,构成水旱  相似文献   

2.
甘薯(Ipomoea batatas)抗病品种“湘薯6号”和感病品种“新种花183”经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诱导,90%甲醇提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和SephadexLH-2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个吸收峰,经抑菌试验检测出“湘薯6号”的抑菌活性区在第2峰,而新种花183的抑菌活性区在第3峰,硅胶C254薄板层析法鉴定该提取物可能是植保素  相似文献   

3.
对2个甘薯野生种和4个甘薯种间体细胞杂交种的开花性及其特征特性进行总结:甘薯种间体细胞杂种“北农5501”、“北农5521”、“北农5522”、“北农5502”和6倍体野生种(I.trifida)在重庆容易开花,日单株开花数分别为10.7,9.1,7.0,4.9,5.4朵,而4倍体野生种(I.littoralis)不易开花,开花数仅为1.4朵.表明4个种间体细胞杂种和6倍体野生种的形态特征更接近于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4.
月光花叶提取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对甘薯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光花叶提取物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对甘薯的插枝发根,水稻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以及对花生的开花数能起调控作用。它不属于赤毒素及生长素类物质。以适当浓度喷洒甘薯“小五齿”叶面,对块根发育有很大影响,重现了甘薯与月光花嫁接后薯块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先抑制后促进的抑促相关规律及其转化过程,并且获得增产;薯块的淀粉含量和(?)醣量增加,晒干率提高,品质有所改善。重复验证了稻根抑制法标定叶提取物的生理活性含量在大田生产上的应用价值,证实了以0.5—1“吉粳单位”浓度在甘薯“胜利百号”封行期,马铃薯“苹果红”始花期进行叶面喷洒都能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5.
2006年在云南省富源县对11个地州征集的甘薯地方品种进行比较鉴定,通过对这些甘薯地方品种的地上部叶性状、茎性状、地下部块根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鉴定,初步将这些品种材料整理归并为45份地方品种。结果表明,“瑞丽紫红皮”、“普洱黄山芋”、“宾川黄皮”、“路南红皮”、“芸市红皮”等27个地方品种的生产力性状较优,通过下一步多点试验后,可在云南省甘薯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从1958年就开始了甘薯科研工作.1975年以来,接受重庆市科委下达的10项科研课题,均先后通过了成果鉴定,其中4项获省、市一、三、四等奖.发表论(译)文40余篇,撰写专(译)著4部.参加了四川省“六.五”、国家“七.五”甘薯攻关项目子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汉中科技》2007,(4):27-27
甘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槐树关甘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而得名。但由于长期自留种薯造成种性严重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去年我县引进秦薯四号、梅营一号脱毒薯种在槐树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栽后发根成活快,封垄早,薯蔓粗、短、多,且很少发生不定根,薯块产量高的特点,平均亩产3850公斤。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纤罗牵叶碧,嫩粉裹俏红,雨是分农隙,秋深佐发半。”这是古人称赞甘薯的千古绝唱。从中不难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甘薯就推崇备至,倍加喜爱。甘薯有许多别名,各地叫法不一。比如北京叫白薯,山东称地瓜,四川叫红薯,福建叫金薯,广东叫番薯。唯有甘薯才是其学名。至于说福建为什么称甘薯为金薯,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哩。甘薯的老家在美洲中部,它传入我国是四百多年前的事情。据福建省图书馆收藏的《金薯传习录》一书中记载:我国最早引种甘薯的人是福建长光县华侨陈振龙。陈振龙早年常到吕宋岛经商,发  相似文献   

9.
苟世新 《遵义科技》2006,34(5):23-26
“豫薯一号”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甘薯品种,它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优质饲料作物,它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淀粉、粉丝,是我国民间火锅的好下料;它的藤蔓是主要的养猪饲料,藤蔓嫩尖是很好的绿色蔬菜食品,营养丰富,深加工还可以出口创外汇收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把红薯推荐为最佳粮食食品。广大农村栽植甘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安排茬口,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目。“豫薯一号”是经过脱毒处理培养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退化慢,可以连续栽植多年,获得丰产。为了探索“豫薯一号”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规律,找出最合理的栽培密度,构成合理的生育群体,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我趁在务川县红丝乡挂帮之期,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甘薯长喙壳菌株3.2777,3.282,3.296来源不同,由于生理分化作用,致使他们在甘薯切片、PDA培养基和生长因素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不同,对甘薯优良品种徐薯18号的致病性有差异。另外,感病甘薯组织中的毒素含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夏甘薯薯苗栽插的成活率,促进其初期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快根产量,是夏甘薯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于1964—1965年在高温(30℃以上)和不同的土壤湿度(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0、40、60和80%)条件下,进行了甘薯插条清水浸蔓的试验,将薯苗插入土中的数节浸泡24小时,可以加速抗旱性不强的胜利百号甘薯和52—45甘薯品种薯苗的复原速度,提高其成活率,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并提高块根产量。增产效果依品种而异,胜利百号和52—45甘薯品种,块根产量分别提高23.6%和8.6%,抗旱性极强的华北117甘薯品种,浸蔓后反而减产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宁紫1号"、"宁选1号"甘薯在贮藏100 d期间的贮藏效果,以期得出较为适宜的贮藏参数,并分析甘薯的营养和生理变化规律.以250 mg·L-1施保克溶液浸泡处理甘薯,置于7℃贮藏,以室温贮藏的甘薯为对照,定期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7℃贮藏结合施保克处理可有效降低甘薯的霉腐率,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黄酮的损失.此外,两种甘薯的α-淀粉酶活性在贮藏中均高于β-淀粉酶活性.7℃贮藏结合施保克处理可提高甘薯的贮藏品质,可以在甘薯实际贮藏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株重达90公斤,被誉为“中华薯王”的“868”甘薯,经中国农业博物馆对外展出后,在中外有种界引起轰动。一时间,大江南北竞相引种栽培,千家万户薯农靠“薯”发家致富。甘薯“868’系由“徐薯18”作母本,当地变异甘薯品种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一种高淀粉甘薯(又称红薯、红苕)。主要特点是:丰产性好,萌芽性高,茎蔓短,叶为心脏形、绿色,耐肥耐旱,高抗根腐和线虫病,生长健壮,大著串高,一般亩产6000-8500公斤;单株薯块大,重可谓“世界之最”,且耐贮藏;营养价值高,块茎面甜,质如板栗,含淀粉本高达24%,出平率达…  相似文献   

14.
甘薯“高自1号”开花与温,光,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1982—1987年,研究了温度、光照和湿度对甘薯“高自1号”开花的影响.重庆地区以7—9月为盛花期.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2—28℃;适合开花的土温为23—27℃;开花的最适相对湿度为80%—95%;适宜开花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含水量大于28%或小于19%,开花数减少.甘薯“高自1号”属光周期不敏感型,光照长短与开花数之间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甘薯枣是我国甘薯产区一种较为普遍的加工食品,其味甘甜,口感柔韧,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甘薯枣已成为我国主要出口的薯类食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甘薯枣产品质量,解决目前该产品所存在的淀粉糖化率低、“白心”多、色泽欠佳等问题,我们利用外源淀粉酶对甘薯  相似文献   

16.
以“芦选一号”甘薯盆栽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甘薯愈伤组织诱导和扩繁体系,并以从叶片诱导产生的均匀一致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探讨甘薯抵御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甘薯愈伤组织的膜透性显著增大;中度和重度胁迫下,SOD活性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POD活性普遍下降;中度和重度胁迫下,CAT活性普遍升高;不同胁迫程度处理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7.
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引种鉴定结果.在1986—1988年重庆市区域试验中,“苏署2号”鲜薯平均亩产1658.7kg,薯干平均亩产551.1kg,淀粉平均亩产360.3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63%、8.10%和9.55%;鲜藤叶平均亩产1883.6kg,比“徐薯18”减产13.72%.“苏薯2号”薯块的干物质、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Vc、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抗旱性和结薯习性较好.目前,“苏薯2号”已在重庆市一些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甘薯“渝苏1号”的生产力和抗黑斑病性的鉴定结果.“渝苏1号”鲜薯平均亩产1795.5kg,鲜薯最高亩产达3250.0kg.薯干平均亩产588.7kg,淀粉平均亩产413.7kg,鲜藤叶平均亩产2286.5kg,地上地下部总产量为每亩3905.9kg,分别比对照“农大红”增产24.86%,72.02%,35.45%,6.15%.“渝苏1号”薯块人工接种黑斑病菌后,病斑直径比“徐薯18”小,深度比“徐薯18”和“农大红”浅.薯块在贮藏期间自然感染黑斑病的发病率比“农大红”和“徐薯18”低.  相似文献   

19.
于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1,(28):135-135
甘薯在21世纪已上升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能源供应作物.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甘薯茎叶被荒废,如何变废为宝,将甘薯茎叶开发利用意义深远。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多山地和丘陵,气候干旱,土壤结构良好,耕层厚,透气排水好,适合甘薯的种植。因此利用本地区优势,选择优良品种,研究本地区甘薯叶茎的营养成分优势,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黑斑病是甘薯的一种常见病害,对甘薯产量和质量均能造成很大损失,黑斑病有时能导致全苗床报废,窖藏种薯的损失率高达60%~70%,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收益。过去曾提倡用“温汤浸种”的方法防治甘薯苗床黑斑病,但这种方法需要三大容器,即大锅、大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