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PC(PrestressedConcrete)钢筋在施加预张应力时,镦头根部发生断裂是目前钢筋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力学测试和组织分析表明,镦头根部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镦头加热过程中钢筋强度降低,钢筋使用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造成钢筋长度上的差异,导致一组钢筋中各钢筋之间应力分配不均匀.当镦头根部的抗拉强度衰减至低于母体材料屈服强度以下,并且钢筋使用时一组钢筋长度上的差别超过钢筋局部伸长量时,由于钢筋失去利用均匀变形调整各钢筋间的应力分配的能力,而造成超载的钢筋早期断裂.  相似文献   

2.
钢筋在服役结构中的自然锈蚀与试验室人工加速锈蚀存在差异.为研究实际服役工程中钢筋的自然锈蚀特征,从服役50余年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中获取一批钢筋试件,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精确的锈蚀钢筋剩余表面信息,以锈后剩余截面积直观表征钢筋沿纵向的锈损情况,探究锈蚀程度、钢筋长度对锈蚀纵向不均匀性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进行钢筋纵向随机锈蚀的概率分布特征研究,提出相应的概率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锈蚀钢筋具有多种典型锈蚀形态,锈蚀区域及锈蚀程度沿钢筋纵向随机分布;最大截面积损失率、剩余截面积方差随平均锈蚀率的增大而增大,即平均锈蚀程度越大则锈蚀越不均匀;钢筋长度对纵向锈蚀不均匀性有明显影响,在钢筋来源及平均锈蚀率相同的情况下,随钢筋长度的增大锈蚀不均匀性增大.钢筋的纵向随机锈蚀具有明显的统计规律,多峰正态分布模型可精确描述不同锈蚀程度钢筋的剩余截面积概率分布;Weibull分布及单峰正态分布模型对实测截面积数据拟合优度略低,但其形式简单便于运用,适用于平均锈蚀率低于10%的钢筋.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广屈服强度为400MPa的新Ⅲ级钢筋,要根据我国目前国情逐步进行,逐步淘汰Ⅱ级钢筋和冷加工钢筋,保留Ⅰ级钢筋。  相似文献   

4.
锈蚀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从三种途径获取共267根锈蚀钢筋试件,其中,156根试验室外加电流锈蚀钢筋试件,35根大气环境自然裸露锈蚀钢筋试件,76根实际工程老构件中锈蚀钢筋试件.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锈蚀钢筋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指出随着锈蚀的发展,钢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均发生退化,屈服平台缩短直至消失.同时,收集国内外已有锈蚀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经过统计、分析、比较后,得出了锈蚀钢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极限应变等力学性能特征值的回归公式和屈服平台消失时的临界截面锈蚀率.最后建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锈蚀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大卸载条件下受拉区加固梁的抗弯设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应变平截面假定为基础,对非卸载条件下受拉区加固梁截面的钢筋应变发展及抗弯承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初弯矩比越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增补钢筋应变发展越低;增补钢筋用量越大,初配钢筋应变发展越低。当初配钢筋配筋量较小时,即使初弯矩比较大,只要增补钢筋配筋量适当,可以保证初配钢筋及增补钢筋均受拉屈服,并使截面抗弯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冯岩 《黑河科技》2001,(4):38-39
分析了建筑工程框架柱的钢筋焊接,钢筋搭接,箍筋,钢筋弯钩和钢筋代换及填充墙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双钢筋的技术优势,拓宽双钢筋技术的使用范围,对采用直径为14mm的热轧带肋三级钢筋焊制大直径双钢筋的构件作了分析研究。重点研究了大直径双钢筋受弯构件的刚度及变形计算,同时从粘结机理角度分析了双钢筋工作机理,对双钢筋构件的变形特征作了较完整的理论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大直径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建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不需断筋的钢筋应力测定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测量受拉钢筋,也适用于测量受压钢筋。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机理,分析了钢筋锈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钢筋锈蚀造成的截面损失破坏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了钢筋锈蚀可靠性分析的相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刘擘威 《科技信息》2008,(5):122-122
现代建设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无论是单层工业厂房还是一般民用建筑或高达数百米的摩天大楼。要是离开了钢筋混凝土,很难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有钢筋就需有保护层,钢筋保护层究竟有什么作用?保护层多大才合适?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笔者试从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谈谈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中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测定 R26-hSCARB2 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性别和周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方法 分别取 20只 4 周龄和 8 周龄的 R26-hSCARB2 小鼠,雌雄各半。 取静脉血后,测定 22 项血液生理指标和 12 项血液生化指标,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在性别和周龄间的差异。 结果 检测的 22 项生理指标和 12 项生化指标中,4 周龄的R26-hSCARB2 小鼠雌雄之间在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 NEUT% )及尿素( BUN)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 P<0. 05) ,白细胞计数( WBC) 、总胆固醇( CHO) 及甘油三酯( TG) 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 8 周龄的 R26-hSCARB2 小鼠雌雄之间在 WBC、LYM、单核细胞百分率( MON% )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AS% ) 、总蛋白( TP) 、磷( P)及 CHO 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在血小板计数( PLT)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T)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EOS% ) 、白蛋白( ALB) 、碱性磷酸酶( ALP) 、葡萄糖( GLU) 及 TG 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 P<0. 05) 。 不同周龄的 R26-hSCARB2 小鼠在 WBC、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PLT、LYM、单核细胞绝对值( MON) 、淋巴细胞百分率( LYM% ) 、MON%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TP、ALB、ALP、BUN、肌酐( CREA) 、葡萄糖( GLU) 、钙( Ca) 、P、CHO 及 TG 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1) ,在血小板压积( 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NEUT 及 NEUT% 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 P< 0. 05) 。 结论 性别和周龄都会影响R26-hSCARB2 小鼠的 血 液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但 周 龄 对 该 小 鼠 的 血 液 生 理 生 化 指 标 的 影 响 更 显 著。 本 实 验 为R26-hSCARB2 小鼠的研究应用提供了基础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HQSAR、CoMFA和CoMSIA用于研究38个黄酮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Is)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控制其抑制神经氨酸酶(NA)的生物活性,为新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HQSAR建模获得R^2、Q^2、Rtest^2和Qext^2分别为0.881、0.834、0.918和0.831.基于药效团叠合,进行CoMFA和CoMSIA建模分析,得到模型的R^2、Q^2、Rtext^2和Qext^2分别为0.988和0.978,0.741和0.802,0.697和0.643,0.604和0.580.而且,氢键对活性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疏水、静电和立体因素.HQSAR结果与CoMFA和CoMSIA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盘点了2018年农业科学研发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荞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基因组测序、分子育种、遗传机理解析、氮高效利用、起源演化、基因编辑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发布了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了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和中黄13的基因组测序,克隆了一系列产量、品质及抗病虫害基因,解析了一些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油菜、棉花、茶叶、烟草等主要经济作物在基因组学、风味调控机理、光合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油菜基础研究与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水稻、小麦、番茄、苹果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畜禽的繁殖、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治,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解析,蚕病害防治和驯化历史,化肥和水稻品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茎叶类蔬菜和食用豆收获设备、油菜播种机等农机农艺领域均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黄陇煤中微量有害元素的赋存与洗选洁净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化学分析法对黄陇煤田侏罗纪煤中多种微量有害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在煤中的富集特征。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煤中微量有害元素与工业分析参数、全硫,以及微量有害元素间的相关性和共生组合关系。研究发现:F,Mn,Sr,Ba,Se,P,Cl含量较全国水平明显偏高,U,Cr,Cu,V,Zn等元素含量与全国水平相当。Cl,F,Se具有较强的有机亲和力,Cr,Mn,Cu,V,Zn,Sr,P,Ba,U为亲无机元素。Se,Cl,F主要以有机态存在。Cr,V,Cu,Sr,Zn吸附于粘土矿物。Mn,U,Hg赋存于黄铁矿或磷酸盐矿物中。Ba以重晶石形态存在。洗选可以减弱以无机态赋存元素的环境影响,但对以有机态赋存元素起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展马尾松容器苗添加不同水平磷(P)及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明确添加不同水平P与接种菌根菌的互作效应。【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与不接种2个处理,接种处理为播种时在播种穴下方置入由蛭石与松乳菇菌丝体悬浮液制作成的固体菌剂0.3 g;副区为添加P处理,设置以P为主的水溶肥添加梯度共7个水平,样地P添加量介于50~600 g/m3。于7—10月分15次等时间间隔将不同梯度水溶肥溶于水后均匀喷洒在苗木上,分析苗木生长性状和氮(N)、P吸收利用与添加P量及菌根菌的关系。【结果】 接种菌根菌后,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指标比不接种分别增加了9.87%、3.35%、41.50%和12.41%,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等养分指标分别增加了5.05%、25.03%、100.36%和70.53%;高径比、总根长、N和P含量分别降低了5.98%、22.47%、24.97%和11.26%,除苗高和N吸收量外各生长和养分性状指标接种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P添加量增加,接种前后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整株P吸收量均呈增加趋势,高径比呈下降趋势,整株N和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添加P水平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总生物量、根系直径、整株P吸收量、N和P利用指数均为接种大于不接种;而高径比、总根长和整株P含量均为不接种大于接种。接种菌根菌和添加P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性状无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后马尾松容器苗生长性状对整株N含量的变化更敏感,对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接种菌根菌(松乳菇菌)可与马尾松容器苗建立较好的协同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马尾松容器苗的生长,而且提高了N、P养分利用效率。接种后苗木的高径比降低,N、P利用指数增加,能以较低的养分浓度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有助于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和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7.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巨灾,两者灾后恢复重建均产生深远影响和意义.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虽然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社会性质下,但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却有相似之处,具有一定可比性.本文主要将两者灾后恢复重建的政府主导、整体规划、融资方式和心理干预4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恢复重建中存在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最终得出针对我国恢复重建的相关建议:将"以人为本"根植于政府主导的恢复重建模式;整体规划重点体现整体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坚持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并严格监管;在专业人才、组织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喜饶尼玛教授是国内外有影响的藏族学者。主要从事近代藏族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汉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他出版(含合作)学术著作20余部,学术论文90余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文章就国内藏学研究的现状和学科建设方面对喜饶尼玛教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维吾尔医异常体液病证量化诊断标准,以非疾病诊断临床相关信息为依据,对诊断明确的2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入选的证候要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共线性诊断及主成分分析,使用主成分改进的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确立各证候要素对证候的贡献度,根据优势比(OR 值)的大小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各异常体液主症、次症;最后结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病”的自身特点,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维医异常体液病证诊断标准。结果显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其中,异常黑胆质型--主症:周身关节隐痛,面色晦暗,皮肤粗糙起鳞屑,多梦、噩梦,抑郁心态;次证:口味苦涩,舌质暗红,舌苔灰或黑色,大便干结,脉细、沉。异常血液质型--主症:腰背肢体胀痛,面色发红,皮肤较热,小便色橙黄,肢体沉重,脉象粗、有力;次症:睡眠尚少,口干,舌质暗红,舌苔少。异常黏液质型--主症:腰背肢体冷痛,肢体畏寒喜暖,面色暗淡,口黏,少气懒言;次证:面色晄白,舌体胖大边缘齿痕,睡眠较多,肢体麻木,脉象粗、沉、弱。异常胆液质型--主症:骨有灼痛、刺痛、疼有定处,皮肤较热,口干咽燥,口味甘苦,失眠,小便次数偏多,脉细、紧。次症:面色微黄,舌苔黄,盗汗。由此得出结论:通过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建立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异常体液病证量化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地理美学的客观存在性,探讨了地理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科学性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