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兴趣域中心节点的P2P网络拓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搜索是P2P应用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之一,相关的非结构化P2P系统主要采用了查询消息泛洪和信息索引机制。通过对分布非结构化的搜索算法以及对现有改进算法的研究,参考网络中的小世界性给出了一种基于兴趣域中心节点的P2P网络拓扑结构。该算法使得节点能在短时间内查找到有效的资源,减少了查询信息量,缩短了路由路径,提高了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P2P的发展历史,分析当前P2P中主要的信息检索方法,P2P的搜索技术,分析P2P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P2P中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搜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是完全分布式网络,资源搜索是P2P网络中的关键问题。P2P网络中资源搜索有多种机制,传统的有洪泛机制,分布式哈西表和中心索引机制。本文对基于仿生学的蚁群算法在P2P网络资源搜索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图书馆的分布式P2P环境中,提出一种新的信息搜索和信息过滤模型。模型包含搜索模块和过滤模块两个部分。搜索模块采用P2P技术分配和保存的对等体统计值,完成用户的一次查询。根据相同的数据,过滤模块针对一个连续查询,选择最可信的数字图书馆发布最合适的文档,从而提供发布、定制服务。在进行对等体选择时结合使用资源选择算法与行为预测算法,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召回率。最后比较了搜索模块和过滤模块,使读者对模型有一个整体概念。  相似文献   

5.
P2P流量的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斌  孙学康 《科技资讯》2006,(5):109-110
结合现阶段P2P网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P2P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P2P流量问题的一个方案。最后展望了P2P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结构化P2P系统不支持模糊搜索,针对结构化P2P系统的模糊搜索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P2P算法。为应用系统建立类别树,使用源自类别树的类别向量而非传统的二进制码标识结点和实体,将实体信息存储在类别相近的结点,形成按类别聚集的结点和实体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路由算法和结点发现算法,实现了模糊搜索功能。实验证明,算法具有较高的查全率。算法已在某服务计算平台中成功应用,该平台已通过验收并连续运行近一年。  相似文献   

7.
针对点对点(P2P)文件搜索技术存在网络带宽消耗大和查询速度慢等问题, 为专用的P2P系统设计一种基于标签的文件搜索方案. 该方案给出了将系统底层每个节点所控制的相关文件上传到中间层子服务器, 及将顶层中央服务器接收到的文件查询转发到相关子服务器的方法, 并运用标签优先顺序技术实现了查询的快速转发.
性能评估结果表明, 基于标签的文件搜索方法在转发查询过程中, 必须检测的标签个数由一个很小的常数界定, 从而节省了系统的网络带宽, 提高了文件的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结构化的P2P资源搜索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胖树的启发式P2P资源搜索算法.通过构建基于胖树的P2P资源网络结构,高效率地对P2P上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采用基于启发式的搜索策略利用每次资源搜索的反馈结果,对搜索路径进行调整.测试表明,P2P资源搜索算法相对于传统的Chord算法在搜索跳数减少约60%,对网络资源搜索平均延时缩短50%.  相似文献   

9.
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流媒体带宽不足的问题,从而得到广泛研究;但是由于流媒体严格的时序性要求,使得P2P流媒体技术的使用存在瓶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P2P流媒体技术应用模型,利用多Agent的移动性和协作性,在各个节点构建状态信息树,通过对节点状态信息树的更新和维护,可以有效的解决Peer服务节点的搜索定位以及Peer节点离开或失效处理等问题.文章首先对目前各种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接着提出基于Multi-Agent的P2P流媒体技术的应用模型,着重介绍节点状态信息树的构建过程和更新过程;最后指出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基于Multi-agent的P2P流媒体分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P2P方式的流媒体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流媒体带宽不足的问题,从而得到广泛研究,但由于流媒体严格的时序性要求,使得P2P流媒体技术的使用存在瓶颈.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P2P流媒体分发技术,通过多Agent之间互相协作,可以有效的解决Peer服务节点的搜索定位和失效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P2P流量识别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用户之间信息的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技术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P2P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网络中的应用形式,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P2P应用大量占用网络带宽,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性能。因此实现分类、标识和控制P2P流量越来越成为企业、网络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P2P技术的应用现状、P2P流量的特性以及当前国内外对P2P流量识别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几种典型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曲丽君 《科技资讯》2009,(23):128-128
安全问题是P2P技术应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对P2P网络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P2P网络存在的安全问意,并讨论了P2P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P2P网络中的资源搜索问题,讨论了非结构化P2P网络中的几种搜索方案,着重关注了基于移动a-gent的资源搜索方法,针对搜索资源有限、网络节点的异质性等约束提出了基于最优搜索理论的移动agent搜索资源的全局最优分配模型,并与通常情况下的均匀资源分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杜雅丽 《甘肃科技》2012,28(11):24-25
介绍了P4P产生的原因,针对P2P,技术的带宽问题及其相对于运营商的弊端,对P4P与F2P进行了比较,提出了P4P改进的方法,分析了P4P的应用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P2P网络的副本技术应用中调动节点主动提供存储空间的积极性、增强节点间的相互合作,借鉴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相关知识以及激励的概念,提出基于激励机制的副本策略,从而提高P2P网络的性能.模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激励机制的副本策略可以削弱由于节点间的不合作所引起的不能成功创建文件副本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的搜索性能.与目前几种经典的副本策略相比,所提出的策略降低了网络的搜索响应时间,提升了搜索的成功率,并使得节点的负载相对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16.
郭志辉 《科技信息》2007,(20):97-97
P2P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P2P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疯狂吞噬ISP的互联网出口带宽;另一方面,ISP以P2P技术构建IPTV承载网效果显著。本文通过P2P技术特点和网络运营数据分析,探讨适合ISP行业的P2P控制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普通个人计算机PC的能力越来越强,利用网络上大量的终端PC的能力以解决许多应用问题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方法,P2P对等计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利用PC机的空闲计算能力,可以帮助搜索外星人、可以帮助计算蛋白质折叠;利用多余的网络带宽能力,更是解决了多年来并发大量视频流的迷思。此外,基于P2P的文件共享,VoIP(Voice over IP)等实用系统得成功范例,使得科研界和产业界的人们对于P2P对等计算都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近年来,P2P对等计算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多的发展,包括覆盖网的拓扑构造,资源搜索,特定应用中的调度算法等等。这里我们将在简要介绍对等计算及其发展的基础上介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并提出对P2P技术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8.
P2P(Peer-to-Peer)系统由一组地位相等的节点构成,节点间可以直接通信,无需第三方参与。为了提高P2P网络中资源搜索效率,很多学者对此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本文也是通过对混合式P2P网络模型资源搜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系统设计方案,最后分析了今后系统设计时的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大规模网络的可扩展性和跨域协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2P技术的、支持跨域协作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在该体系中,每个管理域独立存在且高度自治,每个管理域通过iManager和iAgent两种实体实现本域的管理功能并向外发布本域的管理服务;同时,多个管理域之间采用P2P方式进行松耦合的连接,利用ambassador实体通过域间通信协议搜索和调用其他域的管理服务。为了满足网络管理系统对服务搜索效率的需求,还实现了基于启发式条件的P2P服务搜索算法。该文设计和实现了相应的试验系统,试验系统已经用于下一代教育科研试验网CNGI-CERNET2主干网,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P2P模式的网络环境中,如何迅速的对节点资源进行定位和建立连接,是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P2P混合型模式的资源定位和搜索算法中存在冗余消息等问题,通过算法分析,提出两种改进思路和方法:一是减少查询的冗余消息;二是查询到的信息直接发送给起始的查询节点.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减少了查询消息冗余和提高了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