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北省旱涝灾害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明代以来有关资料研究,河北省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旱灾重于涝灾,旱灾是影响该省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旱涝灾害的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加剧了灾害的严重程度。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衡阳旱涝灾害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0年到1994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衡阳旱涝灾害出现的规律;阐述了旱涝灾害的成因;提出了防治旱涝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4.
依据天津旱涝灾害的历史和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总结概括出了天津旱涝灾害的分布规律,并从气候、地形、河流状况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天津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和县系甘肃省陇南地区一国扶贫困县,全县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7.8万人,辖4镇16乡,汉源镇为县治所在,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7106万元。财政收入6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元。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传统农业受制于自然生态及气候矛盾愈见突出.本文试就该县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作以浅议,并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论述导致2010年桂东南马尾松毛虫成灾,是由于去冬今春温暖干旱、虫口积累、调查不周、忽略虫灾出现等原因所造成;认真执行森防法规、领导重视、提高虫情调查人员素质、普及松毛虫生物学知识、加强监测管理是做好预测预报、防止灾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近代以来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是自然孕灾环境、人类致灾活动因子及其脆弱的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孕灾环境孕出了“多灾”的特点,人类致灾活动直接引起“灾害频发”,而脆弱的承灾体则导致“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刻不容缓。根据巴州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根据开封市洪涝灾害的特点,应坚持蓄泄兼施,工程设施与非工程设施结合,水利设施与水土保持设施结合等措施,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到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经分析,影响湖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有效灌溉面积和种植结构,均为水灾害因子,其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平均分别为:0.96和0.91,在所有影响粮食产量的因子中占前两位,故应加强水灾害治理,确保有效灌溉面积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保证湖北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谢少安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2,(2):63-65
纺织服装是国家新兴支柱产业,湖北是一个具有纺织服装出口优势的省份。本文揭示了湖北纺织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并阐释了其问题存在的原因,继而提出了发展湖北纺织服装出口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蛇类种类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种类分布、区系特点、保护级别等方面对湖北省的蛇类资源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概述.研究表明:东洋界种类为主,其中华中区的种类最多、华南区的种类次之.分析结果为动物地理区系在湖北省内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ESI数据库,选取湖北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高校论文发表数量、被引情况、世界排名等,以期通过科技竞争力的研究,了解湖北省高校的整体实力,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湖北省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6.
探讨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提出要发展民族经济,金融服务必须先行,建议渝鄂湘黔政府放开思路,着眼未来,心系大局,共建一个完善的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湖北省17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内陆省区,具有气候变化响应的特殊性。依据湖北省分布较为均匀的17个气象站点1970-2013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插值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等数理分析统计方法,对湖北省近44年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以及旱涝灾害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44年来,湖北省年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其减少的速率为16.16 mm/10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上升的速率为0.30℃/10a,整体呈暖干化趋势;(2)通过对年均温做Mann-Kendall突变检验后发现,湖北省气温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温趋势;(3)就旱涝灾害来说,湖北省旱涝灾害频繁,中度、重度和极端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达31.8%。研究证明:在暖干化趋势的背景下,湖北省气候变化响应体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具有特殊性,其旱涝灾害也因气候变化体现出周期性干湿变化规律,当前几年正处于偏干旱阶段,旱灾较多。 相似文献
19.
李宪坡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4):354-359
选择城区总人口代替城市人口指标,建立在多尺度分析视角基础上,对湖北省城市系统进行了位序-规模和规模~频数(个数)研究,运用分形理论对城市体系的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用城区总人口代替城市人口作为衡量城市人口规模的指标,位序-规模法则能够描述1980~1998年湖北省城市系统的规模组织,但效果并不是最佳.(2)改革开放后,湖北省城市系统的人口规模分布分维值和结构容量虽然出现了波动,但整体上是上升趋势,说明湖北省城市系统均衡度不断增强,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3)不同时间和人口规模尺度上,湖北省城市系统的景观结构呈现“紊乱增长”、“双核”结构和“多峰形性”共存的特征,不同时期组成各“核”的城市规模区间差异明显.(4)在空间分布上,湖北省城市系统具有“沿交通线”和“在平原地区”集中生长的特点.换言之,整个城市系统的空间分布是在自然或人工地理位置的比较优势基础卜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由此形成了“东西疏、中间密”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