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 6年 3月至 1999年 5月 ,对 130例原发性肝癌 (下简称肝癌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进行了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传统肝穿刺 (粗针 )行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54例 ,细针肝穿刺细胞学检查 76例。现将两组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及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30例均有B超、CT检测显示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 ,符合全国肝癌防治会议通过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1)粗针组 :54例 ,男 4 6例 ,女 8例 ,年龄 31~ 70岁 ;肝右叶占位 4 0例 ,左叶占位 10例 ,左右肝均有占位 4例 ,肿瘤直径均 >5cm ,可触及肿块 3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CEUS-FNBH)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2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于术前行SLN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并与术前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进行比较,探讨CEUS-FNBH在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有效检出率.结果 92例乳腺癌SLN手术证实为转移性,常规超声检出66例(71.73%),CEUS检出84例(91.30%),CEUS-FNBH检出89例(96.73%);CEUS-FNBH对乳腺癌SLN检出率最高,其次为CEUS、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对乳腺癌SLN的有效检出率均高于单一超声检出率,该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转移性SLN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组织病理学和印片细胞学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辞病例,比较组织病理学、印片细胞学及两者联合诊断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363例肺穿刺标本中,组织病理学诊断恶性119例(32. 78%),疑为恶性13例(3. 61%),异型4例(0. 83%),阴性227例(62. 78%),相应的细胞学诊断例数为恶性98例(27. 50%),疑为恶性14例(4. 72%),异型12例(1. 94%),阴性239例(65. 84%)。对于肺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组织学诊断灵敏度为97. 14%(136/140),特异度为100%(223/223),印片细胞学灵敏度为85. 71%(120/140),特异度为98. 21%(219/223),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9. 29%(139/140),特异度100%(223/223),两者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组织学与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 367),但组织学漏诊的3例得到了细胞学的有效补充,印片细胞学与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两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1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联合检查可相互补充,并为临床肺肿瘤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细胞蜡块制作技术在胸腹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性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蜡块制作石蜡切片,经染色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技术操作流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且能够有效提升胸腹腔积液恶性细胞检出率及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范围,此次研究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经细胞学检查良性病变91例(71%),转移性肿瘤35例(27%),原发性肿瘤3例(2%).结论: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避免了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查的局限性,通过细胞蜡块制作技术的实施,使细胞蜡块成为细胞学检查通向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联系,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方法:对166例乳腺肿物吸出组织,经巴氏(Papanicolaou)染色,参照分级标准及良、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形态进行了显微镜下早期诊断。结果:166例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76%、灵敏度84.81%、特异度94.25%。其中良性肿瘤69例,假阴性12例(12.77%);乳腺癌和高度怀疑有癌特征的97例,假阳性5例(6.94%)。结论: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准确、可靠、安全、经济等重点意义,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和Bethesda系统(TBS)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07年3月利用TCT,结合TBS分类对1500例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结果患者在阴道镜下取宫颈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1500例涂片中检出异常涂片92例,其中不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20例(21.7%),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11例(12.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例(39.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2例(23.9%),宫颈鳞癌3例(3.3%),病理符合率为92.4%.结论:TCT用于宫颈细胞学诊断,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最新分类标准,分析和总结新疆石河子地区125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以探讨其在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依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标准,运用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对125例B-NHL进行临床病理研究.125例B-NHL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7.6岁(1.5岁~8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4:1.发生部位以淋巴结内为最常见(占60%),其次为胃肠道(占20%),还可见于涎腺等部位.按WHO分类,本组125例B-NHL确定了9个类型,未观察到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最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36%),滤泡淋巴瘤(40例,3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22例,17.6% ).一些B-NHL的亚型有特异性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22例肺部疾病性质未确定的患者进行痰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形态检查查到肺癌细胞,这就提示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手段诊断肺癌的重要性,为临床癌症确诊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0—2002年进行颈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共600例,有病理组织学证实138例,其中恶性病变66例。淋巴结、甲状腺各占60.10%、23.50%。细胞学阳性158例,占26.33%,可疑恶性32例,占5.33%。和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恶性病变符合率80.30%,良性病变符合率为93.06%,总符合率为86.96%。敏感率(阳性 可疑)淋巴结、甲状腺分别为96.29%和90.00%。本文对假阳性、假阴性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状腺细针穿刺物中miR-221-3p、miR-125b-5p、miR-183-5p的表达及其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二科收住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9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34例,术前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采用定量PCR对穿刺物进行miR-221-3p、miR-125b-5p、miR-183-5p检测,研究其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25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物中miRNA-221-3p、miRNA-125b-5p、miR-183-5p均有表达.miRNA-221-3p表达量良性组1.18±1.09,恶性组4.91±3.64;miRNA-125b-5p表达量良性组1.41±1.35,恶性组2.50±1.28;miR-183-5p表达量良性组1.76±2.79,恶性组2.31±3.01;3种微小核糖核酸表达量恶性组较良性组均显著上调.miRNA-221-3p表达与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相关,miRNA-125b-5p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miR-183-5p与病灶数目和病灶位置相关.结论甲状腺穿刺物中miR-221-3p、miR-125b-5p、miR-183-5p均有表达,miRNA-221-3p、miRNA-125b-5p有助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核仁组成区技术(AgNOR)区分良性、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恶性细胞;并探讨AgNOR分型与癌细胞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胶银染色技术检测259例气管镜刷片及痰涂片.结果:良性细胞均数(2.94±0.74)与恶性细胞均数(9.96±2.46),差异极显著(P<0.001),说明产生假阳性的机会很小.良性细胞与中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3.85±0.65)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均数(5.36±0.95)差异极显著(P<0.001),有助于识别可疑癌细胞,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和小细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癌细胞的类型不同,AgNOR类型也有差异.AgNOR在腺癌细胞中颗粒粗大,色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颗粒多为弥散型,细小,色浅.用AgNOR计数标准判断良恶性,其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5.4%.结论:细胞学普通染色诊断困难时,AgNOR银染技术可以辅助诊断.AgNOR分型与癌细胞类型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细胞学和细胞学联合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运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了70例临床怀疑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细针穿刺标本。结果:70例中,细胞不肯定肝脏恶性肿瘤56例,其中确诊肝细胞癌36例。70例组织学诊断中,肯定恶性肿瘤44例,其中确认肝细胞癌29例,转移性腺癌15例,二者联合诊断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1536例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结果本院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为94.0%.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技术成为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提供形态学依据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1536例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结果本院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为94.0%.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技术成为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提供形态学依据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及HPV16/18型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在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及HE染色对112例患者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按照TBS(theBethesda report system)细胞学分类标准分类: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oepithelia or ma-lignancy,NILM),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同时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样本进行HPV16/18型检测。结果:①在112例细胞涂片中,NILM:16例(14.3%);炎症病变:26例(23.2%);ASC-US:44例(39.3%);LSIL:25例(22.3%);HSIL:1例(0.89%);②112例细胞涂片中HPV16/18型阳性率随着子宫颈病变加重而增高,NILM及炎症、ASC-US、LSIL及HSIL各组间相比,NILM及炎症病变组与LSIL及HSIL组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5例细胞学HPV16/18型胞浆阳性病例的子宫颈活检标本进行HPV原位杂交对照检查,结果显示细胞核均呈阳性。结论: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PV16/18型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有助于发现HPV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病变;HPV16/18型细胞涂片中胞浆阳性染色,可作为细胞学检查HPV阳性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和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率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间用上述两种技术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病理资料989例。结果: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阳性40例(4.0%),疑似病例66例(6.7%);TCT检查阳性10例(1.0%),疑似病例42例(4.2%);两种方法的结果互有交叉。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的检出率高于液基细胞学技术的检出率(P<0.05),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占消化系统肿瘤的10%,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其中与慢性胰腺炎的关系较密切.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高选择性影像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和胰腺癌细胞学检查三大类.对高危人群(胰管扩张和胰腺小囊肿的病人列为早期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要做ERCP胰腺液及脱落细胞检查,发现胰腺形态改变的可疑胰腺癌,检查出癌细胞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TCT)薄片制片在临床宫颈疾病特别是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2280例经CytoPrer-1制片,细胞采用TBS分级系统给予评估.结果:TCT检出意义不明的典型鳞状上皮0.83%(19/2280),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0.26%(6/228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0.04%(1/2280),SCC 0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0.04%(1/2280),共27人,占1.18%.其中活检19人,发现宫颈病变17人,为89.5%(17/1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5%(2/1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1.6%(6/19),鳞癌47.4%(9/19)(原位癌3人,浸润癌6人).慢性宫颈炎10.5%(2/19).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临床鉴别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间收治的159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妇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依次是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肿物蒂扭转和黄体破裂等.159例中误诊7例,其中4例为内外科疾病,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率高达100%. 结论根据病史,体征,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后穹隆穿刺等,妇科急腹症多能得到明确诊断,但要提高对出血性输卵管炎的认识及与内外科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分型.方法 回顾分析508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 508例患者中,依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隐匿型98例(占19.3%),胆管扩张型334例(占65.7%),胆道阻塞型36例(占7.1%),胆囊炎型96例(占18.9%).本组病例中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9%、80.7%、100%.结论 超声检查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首选诊断方法,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