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西方女性主义者尊为先驱,本文试图以《一间自己的屋子》为例,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角度重新阐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家之一。她在探索现代小说的过程中,发展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意识流小说,尤其在处理时间问题方面显示了伍尔夫卓越的艺术才华,她重心理时间轻物理时间,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把时空大厦设计得五彩绽纷,使每一部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达罗卫夫人》为例,从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出发,对作品进行由浅入深的读解首先梳理作品中人物的意识流程,从人物意识流程透视人物痛苦、绝望的生活态度;其次分析作品中人物对生活绝望的深层原因,揭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的异化感和末日感;第三阐述作家如何利用意识流技巧展示人物灵魂的挣扎和心灵的呐喊.同时,本文也阐明了意识流小说并不仅仅只有技巧,它还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 1882—1941)1929年在《自己的一间屋》里首次提出双性同体这一女权主义批评的重要概念,其强调对话、多元、异质,让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在同一平面上交流互动,从而改善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一点,对文艺批评思维与写作的启示也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贯穿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主要作品中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内心独白"的分析,重新阐释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创作思想,认为"双性同体"只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并非已经看到或能预见的境界。相反,伍尔夫作品中处处流淌着对现实的批判和无奈的挣扎。  相似文献   

6.
葛鑫  张玮艳  单翔燕 《科技信息》2011,(33):269-269,307
伍尔夫与新月派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中西文化的优秀代表,他们各自的诗化小说和"三美"理论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为依托,从"三美"的角度来分析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自80年代重开凌叔华研究以来,凌氏研究可谓气象万千,千朵万朵压枝低;但细细品味,绝大多数论者只津津乐道于凌氏小说的女性意识和人弃我取的女性书写,乐道于她为沉默的中国女性独特隽秀的代言,对凌氏自身的女性尴尬和小说创作的尴尬明显关注不足,仅"文坛刀客"韩石山等略有论及,显示了凌氏研究轰轰烈烈氛围下人文关怀的贫瘠。凌氏自身的女性尴尬和小说创作的尴尬构成了其女性主义尴尬的底色。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是公认的女权主义先驱者和女权运动的精神领袖,但她不愿将自己囚于单一性别的一极。她提出了关于文学创作中的双性同体思想——双性同体的大脑是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伍尔夫的家庭背景影响及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促使其双性同体思想的形成。在伍尔夫三部具体作品《到灯塔去》《奥兰多》和《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受二元对立哲学的影响,传统译论支持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通过翻译使女性被社会所关注,不再处于次要地位。女性主义译者解构了传统的忠实观,提出了建立于女性主义“写作项目”之上的忠实观,即作者和译者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项目,此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受二元对立哲学的影响,传统译论支持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通过翻译使女性被社会所关注,不再处于次要地位.女性主义译者解构了传统的忠实观,提出了建立于女性主义“写作项目”之上的忠实观,即作者和译者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项目,此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林炜娜 《科技信息》2007,(5):109-110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从五四到当下,经历过几次不同阶段的转变。如果认真地对当下女性主义文学写作形成的背景、原因、趋势做出分析,就可以得出女性主义文学正遭遇主题、内涵、价值标准偏颇等困境,而走出这一困境的方法在于对性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主义者。作为女性主义者,她们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提出的女性主义观点有惊人的相似。然而,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度,受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她们的女性叙述话语各具风格特色,具有一种不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认为,秋瑾作品颇具"风骨",而伍尔夫的作品则不乏"崇高"。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少有的自觉为女性而写作的作家。她将叙事革新和女性主义思想揉和在创作实践中,建构起突破性的女性主义叙事形态。其女性主义叙事立场即为发出“女性的声音”。为了发出这个声音,伍尔夫作了极大努力:挑战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权威氛围;从发掘女性文学传统中获得动力;诉求女性叙事自由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唐娜·哈拉维以“赛博格”理论而蜚声学界。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展开了一场关于女性与科技的对话,通过“赛博格”的女性主义隐喻揭示了现代科技中女性的缺失和“边缘化”地位,并且象征性地指出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首先是承认女性在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次是建构女性主义民主客观的科学观。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穿越小说的创作方兴未艾,并以其穿越性、意识流动性、可读性而在文坛上风骚独领。但追本溯源,我们发现,穿越小说的创作方法、生成方法、结构等都应该是意识流小说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恪守“忠实再现”、“零度写作”,从一开始就隐含着一种悖论:一方面,力图让生活自我呈现,尽量悬置价值判断,表现一种纯自然状态;另一方面,这种再现依据的并非生活的真实而只是观念的真实,即方方本人对生活的认知,由于方方对何为真正的人生有着自成体系的思考,而且急于将这种思考投射到她所创造的世界中,所以她塑造的人物无不带有鲜明的观念化和类型化色彩。所谓观念化是指人物形象突出而集中地显示了某种观念,甚至就是某种观念的化身。观念化人物形象一般与极端性的性格相联。由观念化带来的悖论的存在,表明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文学观念,一方面激活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人物形象观念化的隐患。方方对于人生固有的哲性思考、冷峻的观察视野使人物性格单一、定势和极端化,带来的不仅是艺术形象的雷同,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思想命题必将制约文学创作可能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相比,是一种非"意识流"的意识流创作。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结果,继承了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8.
陈晓燕 《科技信息》2013,(1):203-203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他大部分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女性。可以说《王昭君》就是借历史题材写"女性觉醒"问题的。本文即是着眼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郭沫若先生的《王昭君》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从而进一步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澜、给人暖意的世俗景观,塑造、揭示、颂扬社会底层人物具有的纯朴、勤劳、坚韧、本分、正义和宽容的可贵品质和力量;与此同时,为展示桂西壮族村寨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和风韵,陶丽群在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注意用原生态的笔墨去描绘、还原桂西壮族村寨古今沿袭的独特风习。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陶丽群近年小说“底层写作”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性别的视角渗入民族议题的讨论中,使我们能够在民族、国家、阶级和性别的动态关系中讨论关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问题,这是一种有益的理论跨界,并使我们对国/族主义的某些论述保持清晰的批判,其讨论共分为三个方面:公私话语的设置导致了女性身份的暧昧不明;置身于性别利益之上的国/族话语对女性的暴力;为抵抗西方殖民或争夺对女性的控制而提倡某种落后的传统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